搜索
《今朝》的头像

《今朝》

内刊会员

报告文学
202105/28
分享

我的戏剧人生

我的戏剧人生


/温何根


       我从深山老林走来,出生于石城县高田乡湖坑村。我躁动于母腹中即将面世的那天是1945年的隆冬,家贫,点灯买不起油,母亲提早备好了一墙角松毛,分娩时床前燃起一堆火,时不时撒进一把松毛,既照明又取暖。出生在这样贫寒的家中,我能有今日,要深深地感恩我敬爱的父母。

       童年留给我最深刻的回忆是晚饭后坐在门口洗脚,望见对面石脑寨上老虎的目光如手电筒扫来扫去,梦中也常被老虎进栏拖猪的叫声惊醒。虽说生在山沟,却还“胸怀大志”,那一条条羊肠小道印下了我少年砍柴的脚印,记得少年的我,出门时抄一首古典诗词在巴掌心,边走边看边背,一担柴挑回家,一首诗也铭记在心。听大人说,为人在世,不作良相就做良医,少年情怀前程万里。可是人生万事岂能尽如人意?殊不知我被命运播弄到了戏台上:“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
 


       一、《红井水》是我戏剧人生的开场曲
 
       1965年,我就读的江西大学中文系搬迁到瑞金沙洲坝红井旁。毕业后,我分配在赣南文工团任专职编剧。我创作的第一首歌就是《红井水》,这首歌被歌唱家葛军从赣州唱到北京,从北京唱到了亚非拉。毛泽东逝世时,中华大地停乐七天,七天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第一首歌曲是《红井水》,这算是我戏剧人生的开场曲。1984年我创作大型歌剧《飘蓬》,标志着我的戏剧观念基本定型,戏剧手法基本成熟,可惜未能乘势而上。1986年我被调任赣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这算是我戏剧人生的一支小插曲。但这支小插曲耗去我十五年,这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十五年,如果这十五年坚守在舞台上,我的戏剧人生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二、人离剧院心系舞台
 
       当时的赣州市群众艺术馆被债务推进到了历史的低谷,财政所拨的人头费(25人编制)一年8万元,还要挤出2万元还债。怎样让这个小小的单位快速高效运转起来?这要我绞尽脑汁另觅出路。1990年,我带上万余字的论文《我馆量化管理方案的构建》,出席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群艺馆内部管理工作理论研讨会。次年,应文化部特邀,又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群文处长和省级群艺馆长会上作经验介绍。《中国文化报》以醒目的标题《江西省赣州地区群艺馆量化管理成绩显著》作了报道。文化部机关刊物《文化月刊》刊发了《温何根和他的量化管理》一文。至此,全国各地或来人考察,或来函索要方案,或邀请讲学,应接不暇。量化管理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大面积引入实践。1997年,我的论文《论量化管理十大关系》在首次国家级群众文化科研成果评奖中获群星奖金奖,在宁波颁奖典礼上,我代表全国群星奖得主发表获奖感言。名噪一时的量化管理创造了我人生中的一次辉煌。

       但是我始终难以释怀的是我的初恋对象——戏剧!因为剧本写作是我思想宣泄的最佳渠道。一次出差大余县,我登上了大庾岭的梅关,一个凄美的民间故事——“张九龄修梅关”使我情不能已!故事说的是张九龄(广东曲江县人)被李林甫排挤罢官之后,不甘沉沦,带着一队兵卒去修梅关!大宰相当不成,修修马路也好!这是何等高尚的人生风范!我仿佛在人格同构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立即投入创作,我在剧中让张九龄释放出这样的情怀:
 
       ()曲江夫子欲何求?投荒劈路岭南走。
       腹中贮书一万卷,磊落奇胸墨三斗。
       问君此意今何似,世事蹉跎成白首。
       路旁效卖司马酒,门前学种先生柳,
       袖底风悠悠,头上白云秀。
       莫叹飘零酒一杯,休夸敏捷诗千首。
       修条驿道后人走,老翁此生复何求!
 
       那个夏天,酷热无比,没有空调,门窗紧闭,打赤膊,地上浇水,头上扎湿毛巾,十五天写完一个大戏——《梅关魂》。这年秋天,关节炎犯了,我得扶壁而行。
 
       三、不想止步所以南漂
 
       转眼间我到了花甲之年,退休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写了一辈子戏,我仍然不想就此止步,六十三岁那年,孤身南漂,我带着二部心爱的剧本——《奶妈》与《梅关魂》,落脚在东莞文学院,做文秘工作。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为这二个戏寻找舞台也。鉴于地方观念的需要,我把《奶妈》的背景由赣南改为岭南,接着我把《奶妈》寄给了广东顶级导演王佳纳。

       王佳纳看中了,他回复的意见如下:“这是一个戏剧张力很大的剧本,构思非常奇巧,悬念迭生,张弛有度。博大的母爱深度地吻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剧本的结局也体现了对社会和谐的呼唤。这个戏可以为东江纵队立碑,为世界和平呐喊。我觉得把它搬上舞台,很有意义,如需加盟,我将全力以赴,把它打造成舞台精品,参加2008年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演出。”

       毕竟文学院以小说散文为主,找不到上演的剧团,因而戏剧一事再次搁浅。年底我带着几分落寞离开东莞,结束了十个月的飘泊。“我悄悄地走,如同我悄悄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离开了东莞,到了深圳女儿家当起了“专职”保姆。
 
       四、高潮终于出现
 
       2010年年末,年过花甲的我,正在深圳当“保姆”,每天手推车推着外孙女在院子里转悠,偶尔与其他老太太老爷爷搭讪几句。这一天,我忽然接到赣南歌舞剧院院长的电话,说市委决定在201111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之际献演一台以八子参军为题材的大型戏剧,点名让我担任《八子参军》的编剧。

       时间紧迫,只给四个月的剧本创作时间。我二话没说,立马打道回府,拎着简单行李于201118日躲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闭关创作。这天正是我出生的时间,好像宿命安排,我又回到生命的起点。面对着童年生命中最敬畏的那座山(石脑寨),我决定作一次带有今生归结性的攀爬。石脑寨山势陡峭,很少人涉足,当年父辈们抗击红毛(父辈们称太平天国军为红毛军)筑的工事还历历在目。大汗淋漓的我站在石脑寨巅峰,凉风与热汗交接,回肠荡气,快意莫名!我环顾四周,心中涌起我爱唱的《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搜寻远去的童年……”没想到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此时的我当然丝毫也未曾料到我此行的意义,笔下的《八子参军》会是我一生戏剧事业的巅峰之作!四个月的热血沸腾,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文本写完了。紧接着谱曲,紧接着排练,在201111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之际如期演出。此剧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好评如潮。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和5个单项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1-2012年度重点资助剧目”。该剧同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3年进行全国巡演,开创江西省地方戏曲全国院线签约巡演的先河。20151130日至125日,《八子参军》走进北京,在全国政协礼堂连续演出七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好政策和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的感恩之心。2018年,《八子参军》片段亮相央视“红旗飘飘七一戏曲演唱会”。2019年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的主题教育活动,《八子参军》走进校园,开始了赣州十几所高校每校必看的红色题材剧目,《八子参军》打造了苏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五、一曲歌谣权当尾声
 
       人生如戏,跌宕起伏!201210月我刚从《八子参军》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表彰台上下来,11月就上了手术台,切除了一个恶性肿瘤,接着做了近三个月的化疗。

       第三期化疗进行中,我手臂里的输液管出了问题,坐着、仰卧、侧卧都不行,液输得极慢,有时干脆停滴,五六瓶药水从早晨九点打到下午七点,我心烦意乱,不堪忍耐。只有当体位从仰卧到侧卧之间呈45度睡姿,输液速度才快了起来。为了快,我就取这样的睡姿,每天七八个小时输液,久了也不堪其苦。我终于想起了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那时手术没有麻醉药,为了转移痛苦,关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下棋喝酒,谈笑自若。关公把下棋的游戏作为他的精神避难所,我何不将戏剧作为我的精神避难所呢?市委宣传部不是要抓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题材创作吗?一个月过去了,我的四期化疗也全部结束了,我对老伴说,我有了一个大戏的构思,用几天就可以把大纲写出来。老伴惊奇不已:你什么时候构思的?我说:打点滴的时候构思的。

       出院半个月后,我向市委宣传部提交了一万多字的写作大纲。剧名叫《永远的歌谣》。几经周折,2014226日《永远的歌谣》正式公演。北京来的几位专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北京人艺大剧作家刘锦云说:“这个戏写了人、写了人性,将一个宣传品写成了艺术品,将一个奉命之作写成了传世之作。”中国导演协会会长黄在敏说:“这个戏有三大突破,一是突破了高大全的英雄模式,二是突破了阶级斗争绝对化的模式,三是突破了三一律的舞台模式。”中国戏曲研究所原所长薛若琳说:“这个戏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结合的戏,可以走市场也可以进赛场。”该剧列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2015年参加第27届中国戏剧节,主演杨俊获得梅花奖;2016年获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第十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玉茗花大奖、编剧一等奖;2017年获中宣部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演出达一百余场;2017 39日,参加在北京举办“纪念三个9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江西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永远的歌谣》片段入选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近千名群众欢聚一堂,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的到来。


       我的一生几乎浸透在戏剧氛围中,如果把我的一生比作一部戏,我自认为《红井水》是序曲,量化管理是插曲,《八子参军》是我精心组织的戏剧高潮,《永远的歌谣》是韵味悠长的尾声!2014年七月,我在深圳女儿家静养,心想一切都可以收场了,却意外地接到单位电话,希望我回赣州接受媒体采访,没想到我渺小人生会忽然在《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州电视台、广播电台、中国赣州网、《赣南社会科学》《当代江西》《江西工人报》《江南都市报》……匆匆一闪,并获“感动赣州”2014年度人物、赣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检点行囊,我一辈子在体制内奉命作文,创作演出、发表和拍摄的大型剧本、影视剧本35部、小戏小品37个、编著12部、论文44篇、歌词、曲艺、故事等计300多万字。原打算等到彻底收笔时选出一二十万字,出个集子,算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个交待。这些日子稍闲,蓦然感到生命无常,还是趁早清仓吧,时过境迁只怕这念头会烟消云散。想想这辈子以戏剧立身,围绕戏剧人生选几个剧本合成一个集子,庶几可以窥见我的一生。待集子文稿选定之后,我惊愕地发现,虽然一生写戏,但戏剧之花,大部分开在我生命的冬天。这里所选剧目,除了《飘蓬》是不惑之年写的,《梅岭魂》和《奶妈》是临近花甲之年写的,其余都集中在古稀之年前后。在近十年来连续四届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的大戏评选中,我省三台大戏入选,其中有我二台。自2013年设置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政策后的七年中(每年每省限额推荐二个小戏参选),一年一个,我连中七个。2018年春举办的赣州惠民周演出,其中有我应邀写的九个小戏,占了赣州十八县团的三分之二。2018年文化部在抚州举办“茶香中国”优秀采茶戏汇演,经过精心挑选的54部大小戏(其中大戏14部,精品小戏40部)中,有我一台大戏、六个小戏。2019年夏江西省七台红色经典大戏在南昌展演,其中有我两台戏,一台在开幕式演出,一台在闭幕式演出。

       事业无涯,生命有限。今年我已七十有五,鸟飞倦而归林,叶向阳而滋生!回归家庭,此时此刻深感三生有幸,我拥有精心照顾我一生的老伴和一个温暖的家,岁月静好。
 
刊于《今朝》2020年第4期
(责任编辑:钟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