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 壮歌昂扬
——佬俵歌之声合唱专场音乐会评述
文/刘小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赣州市文联主办的佬俵歌之声合唱专场音乐会在广大市民的期盼中,在新建的赣州大剧院如期举办,有幸观摩聆听了这场音乐会,作为音乐人与传递音乐之薪的教育工作者,就这场合唱专题音乐会的策划编排、曲目选择、作品声部处理作些个人的评述。
众所周知,合唱艺术是一门集体演唱的声乐表现形式,合唱比独唱更难,难在它众口难调,整场合唱专场音乐会又比单个合唱节目更难,难在曲目的选择以及合唱形式、技能技巧科学地、艺术地安排与处理,要避免曲目的雷同与艺术处理及编排的单一,因此,题材艺术特征的选择和曲目的搭配必须适合专场音乐会的主旨和合唱团队的水准能力,这是一场音乐会的蓝图,也是在音乐会筹划阶段首先考虑的问题,其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合唱团的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佬俵歌之声合唱专场音乐会在策划编排上匠心独具,音乐会分四个篇章:我们的情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依恋、我们的时代。有点有面,既有传播赣南客家音乐文化和红色题材的合唱作品,又有反映少数民族精神世界和祖国大家庭情怀的合唱选曲。其中有中国无伴奏合唱的经典巅峰作品《牧歌》,有当代诗人海子作词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格作品《崴萨啰》,有获第14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的佬俵歌合唱团的赣南民歌合唱《落雨嘞》和《十送红军》。选择这些曲目既考虑到了作品的内容与合唱风格的多样性和难度系数,又考虑了合唱团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艺术志趣。佬俵歌合唱团在这场音乐会上对各种风格作品的准确表达,反映了文联领导、艺术总监、指挥及合唱团员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艺术表现特征和表现能力的深刻把握。
一切艺术表现的感性应该基于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合唱多声部音响设计是一项需要感性和理想思维高度融合的创造过程,不经过理性思考和设计的合唱音响是承担不起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重任的,而没有真挚感情投入的合唱是苍白无力的。佬俵歌合唱团的艺术总监、指挥和团员们在合唱音响设计过程中从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词曲内容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以自己的心去触摸词曲作者的心;与自身对话,在作品中找到能打动自己的情感基线;与观众对话,寻找能感动观众引发心灵共振的声音;与合唱团对话,找到最能感染自己及对作品准确的表达方式;与时代对话,定位一个时代反映大众心声的声音。如第四篇章《我们的时代》的《有一种爱不变》,用崇高的语言歌颂抗疫英雄的无畏壮举,用庄严的旋律传递护佑中华的不变信念;以及雄浑的《追寻》,唱出寻求解放及自强之路的呼唤,唱出实现民族振兴的虔诚追求和坚定信念;还有《看山看水看中国》,展现祖国建设的新成就,唱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合唱团员们随着作品内涵变化的神情与优美和谐的声音也深深打动了观众。
音乐的艺术生命是风格,音乐作品风格的载体是音色,而音色和风格又必须统一于合唱作品的文化内涵。这场音乐会中选取了内蒙古、贵州、新疆、云南、江西、台湾等省的民歌和民谣创作的作品,从现场的演唱来看,整个音乐会十五首曲目的声部分配、艺术处理到位,整个合唱的音质、音色很美,声音统一、清晰、圆润,音乐处理独到,抑扬顿挫,表现方法丰富多彩,很好地彰显了合唱风格的魅力。团员们歌唱咬字发音准确,吐词清晰,团队协作好,作品处理有感染力,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在艺术创作中,形象和联想是一对辩证关系,每一个经典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典型形象。合唱作品音乐形象借助联想获得提升,联想又通过形象收获延展,而音乐形象和联想的互渗要服务于作品主题的表达。以第三篇章《我们的依恋》的《十送红军》为例,指挥把引子部分的形象设计为红军战略转移前的深沉黑夜和苏区军民们难分难舍表情;将第一段女高声部的形象设计为妻子对踏上长征路丈夫的情感流露;将紧接着的女中声部设计为母亲对临行前儿子的谆谆嘱咐;将第二段男声的主旋律设计为红军战士对妻子和母亲的情感表达,而与男声主旋律呼应的女声下行叹息式哼鸣音调设计为妻子、母亲离别时的情感宣泄。从小在这块红土圣地上听着苏区军民浴血奋战故事、在本土音乐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中成长起来的合唱团员们,对于这种音乐的血型有最深刻的认知和感受。从这一角度来看,这解释了为什么佬俵歌合唱团成立一年时就斩获第14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成人混声组金奖。因为,佬俵歌合唱团员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和《十送红军》有相同的血型,父辈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事迹早已在他们心灵深处印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印证了“歌为心声”。
刊于《今朝》2021年第2期
(责任编辑: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