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朝》的头像

《今朝》

内刊会员

其他
202201/04
分享

辛弃疾在赣州

文/陆川

在赣州,说起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说起郁孤台,几乎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话题。但是说起辛弃疾是什么时候来赣州的,在赣州究竟干了些什么?恐怕大多数人都只会说,辛弃疾在赣州工作时写了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赣州郁孤台也就是因为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中的名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名扬天下的。

一、平定茶商军叛乱

1175年7月,辛弃疾肩负着宋孝宗赵昚直接下达的特殊使命,在赣州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76年),湖北茶商赖文政等人强烈反对南宋朝廷的茶叶专卖制度与政策,起初只有400多人在湖北开始小规模地闹事,武力对抗朝廷官府衙门,他们不按照衙门规定缴纳应缴的茶税。因为茶叶专卖制度十分不得人心,后来响应的茶商与茶农逐渐扩大,对抗闹事的地域越来越广,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发展到武装对抗朝廷衙门的造反事件,被官府上报反映到杭州的南宋朝廷之后,被朝廷定性为反叛对抗朝廷的“茶商军”。

茶商军是由茶农、茶商和茶贩组成的武装贩运茶叶的起义队伍。《宋史·郑清之传》:“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茶叶、食盐是南宋官府衙门的主要税收来源之一,因此实行茶叶和食盐专卖制度。宋朝官府收购茶农的茶叶价格很低,所以不少茶农都把好茶叶卖给茶商贩,差的茶叶的交给官府。又因为官府收取的茶引钱太多,茶商贩们不得不结伙卖茶甚至武装走私茶叶。为安全计,茶贩们常常是一人担茶叶,两人持刀斧护卫,形成“横刀揭斧,叫呼踊跃”武装护卫状态。

湖北茶商军之前,在江西、江东、湖南等地,茶农、茶贩们形成了一支独特的武装力量。1172年到1173年,江西的茶高军就攻打过江州(今九江)和兴国县;1174年,湖北路茶军几千人进入湖南路潭州;1175年4月,爆发了赖文政领导的湖北茶贩和茶农的起义,这些茶贩茶农本来就是生活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山民,山民的民风剽悍,常常令官府胆怯。

赖文政率领的茶商军从湖北开始,转战于湖南、江西山区,最后驻扎在吉州永新县禾山村,慢慢地向东南方向的广东山区过渡渗透。

一开始,南宋朝廷派出鄂州(今武汉)一支3000人的正规军在湖北、湖南镇压茶商军。这是一支由岳飞率领的部队改编而成的军队,也是南宋最精锐和最有纪律的军队之一,但是没想到竟然败于茶商军之手,让茶商军从湖北、湖南逃跑来到了江西境内。

江西官府按照朝廷下达的命令,立即派老将军、江南西路兵马副总管贾和仲前去讨伐茶商军。贾和仲将军曾与金国人在战场上厮杀过,立下过不少战功,本以为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没成想他也阴沟里翻了船,贾和仲因此被朝廷罢官。庞大的官军正规部队始终不能战胜起义军,都败于赖文政茶商军小小蟊贼之手。

前前后后,官府陆续集结江西、湖北多路禁军、弓手、保甲民兵一万多人组成的官方讨伐军,不断地讨伐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可是却屡屡失败,江南西路提点刑狱连续换了三个,多名军官受伤或者逃跑,还是没能打败赖文政,茶商军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175年6月,束手无策的宋孝宗赵昚,经过宰相叶衡推荐,终于想起了辛弃疾,任命他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驻节赣州城,专门负责镇压茶商军。

叶衡是辛弃疾在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的直接长官,认为他有雄才大略,所以叶衡在宋孝宗赵昚面前,力荐辛弃疾来江西赣州担任镇压茶商军的统领。

就这样,此时36岁辛弃疾,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他1162年投靠南宋朝廷之后,已经坐了14年的冷板凳,终于有了施展文韬武略才能的机会。

1175年7月,辛弃疾到赣州上任之后,认真分析之前朝廷官军之所以失败的原因,觉得官府讨伐军屡屡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朝廷官军大部分是比较适应平原作战,士兵在深山密林里,穿着沉重的铠甲又拿着沉重的武器,行动很不方便;二是信息不灵通,有百姓给茶商军通风报信,他们十分清楚朝廷官军的一举一动;三是参与叛乱茶商们心里知道叛乱是犯了死罪,被官军抓住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与宋军作战异常凶猛顽强;四是官军中的老、弱士兵比较多,战斗力不强。

辛弃疾针对性地采取了精简士兵,化整为零,由大部队变成小股部队;淘汰老、弱没有战斗力的士兵;采取围困策略,派兵把守各个要道,一般不轻易出击,等到茶商军疲惫不堪时,再发动攻击等战略战术改革,此举大大提高军队战斗力。

赖文政的茶商军在失去了地理和信息优势之后,经常人困马乏。缺乏粮食后勤补给,一下子茶商军的人心散了,变得越来越没有斗志。这时辛弃疾又发动心理战,派兴国县尉黄倬前去找到赖文政劝降,走投无路的他终于向辛弃疾投降。1175年10月,赖文政被辛弃疾诱杀于江州。

辛弃疾一战成名,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赖文政率领的茶商军叛乱,受到宋孝宗嘉奖和重视。

一年之后的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宋孝宗为了表彰辛弃疾,任命辛弃疾为江陵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了朝廷的封疆大吏。

二、含泪送别陈季陵

辛弃疾从1175年7月到任赣州之后,大概10月份就基本上把赖文政率领的茶商军剿灭了,剩下时间他就常常往返于江西、湖南、湖北之间,督促当地衙门官员处理一些茶商军的遗留问题,巩固剿灭成果。

1175年11月,曾经在协助他围剿茶商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赣州太守陈季陵,要调离赣州去九江担任司马。辛弃疾心里感到特别难受,既有一些为老朋友鸣不平,又无奈朝廷的衙门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只能为陈季陵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送行词《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来安慰他。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即是——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地停在赣江边上。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已,并非现实。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陈季陵是赣州太守,也是协助辛弃疾围剿茶商军的重要官员之一,更是辛弃疾的最得力助手和好朋友。他写给陈季陵的词,上阕是写好朋友的别离之情,下阕是劝勉与激励好朋友陈季陵。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地停在江边的凄凉景色,给送别的宴会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他和陈季陵有过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令人回味不已,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陈季陵太守因为得罪了朝廷里的人,被罢职心里遭到打击,神志颓丧,所以辛弃疾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他鼓励陈季陵振作起来,足见辛弃疾对老朋友的用心良苦和一片惋惜之情。

三、为赣州留下千古绝唱

辛弃疾在赣州呆了多长时间,为什么《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不是写于赣州城内?

去年底,有吉安的学者写了一篇文章,意思是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不是写于赣州,而是写于万安。

的确,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不是写于赣州。为什么是写于万安,且把赣州的郁孤台作为开头?作者并没有完全说清楚。

首先,前文说到,1175年7月辛弃疾被朝廷任命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的职务后,办公地点就在赣州,而不是在南昌。辛弃疾是长期驻扎赣州城,办公地址大概就在大公路东段杨判巷口至达龙巷口的原来的参将府内。

江南西路提点刑狱职务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提点刑狱是“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主要职能是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负责审核州县官府一些有疑问的囚犯,对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江南西路提点刑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三个部门的职能相加在一起,可以说,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淳熙二年至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为了彻底扑灭茶商军之余孽,他经常巡回往返于湖南、江西等地。

万安造口(今万安县沙坪镇皂口村),造口古代也称皂口,是赣州去往吉安、南昌的必经之地,也是赣州通往吉安、南昌的一个重要驿站。据《万安县志》记载,造口距离万安西南六十里,位于赣江西岸,古代来来往往的朝廷官员和商贾之人,到了造口驿是必须休息的地方,一般都在那里打尖、喝茶、住宿,所以经常往返于湖南、南昌、吉安等地的辛弃疾,对于造口驿自然是熟悉不过的一个地方。

1176年秋天,辛弃疾又一次经过造口驿的时候,在熟悉的造口驿站里,他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赣江水,回想起四十七年前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驿被迫弃船登陆,逃往赣州的情景。他联想到南宋时期的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就忧伤满怀,更为无法实现自己恢复大宋江山的统一志愿而悲愤不已;想到自己南归后的遭遇,更是愁上心头,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特别是深山里传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于是辛弃疾的笔下,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欣然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之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全词44个字,字字见真情,句句有分量。“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啊,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是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出来的一声声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悲鸣之声。”

所以,辛弃疾在万安造口驿题词于壁,实乃情理之所必然。而这首词的内容主要是写赣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赣州是他工作生活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的熟悉地方,也是他剿灭赖文政茶商军,建功立业的地方,尤其郁孤台是赣州城内的制高点,登上郁孤台,可统览全城。遥望滔滔不绝向北而去的赣江水,辛弃疾的思绪波澜起伏,绵延不绝,笔下的词一气呵成,成为千古绝唱应属自然,郁孤台也成为了古代赣州的一张响亮名片。

巧合的是,52年之后的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南宋赣州知府聂子述又在郁孤台做了一件令赣州名扬天下的大事,辑刻而成《宋拓郁孤台法帖》拓本6卷,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

刊于《今朝》2021年第4期

(责任编辑:叶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