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吴小丁”
——《谁是吴小丁》自序
文/李伟明
十年前,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子《吴村逸事》(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朋友乍看书名,问我这本书写的是不是肖田乡的吴村。肖田是宁都最北端的一个山乡,也是离县城最远的一个乡,甚至还是离赣州城最远的一个乡。十几年前,我当记者时,策划了探寻赣州东西南北四个“极点”的报道,曾经赴肖田乡朗际村也就是赣州的“北极”采访,还徒步翻过赣州与抚州的分水岭王陂嶂,到了抚州市的一个村庄。此后的这些年,又去了肖田包括朗际好几次,对这个宁静的山乡还是很有好感的。在我的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祥瑞宝莲》(广东旅游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里,我还不忘把朗际放进去,将生活在该村的南宋末年著名诗人萧立之写成了一代剑宗。可惜,肖田乡的吴村我却至今还没去过(总有一天要去走一走),虽然,我小说中的吴村,和这个现实中的吴村纯属同名而已,并无其他关系。如今又要出版新的小说集子了,想起这些往事,于是忍不住就此扯上几句闲话。
言归正传。当时取这么一个书名,其实是因为小小说写到一定数量后,觉得频繁编地名既费神,也不易形成“品牌效应”,不如偷点懒,固定一个地名,既省了事,而且说不定写得多了,可以让这个地方被读者记住。正是基于这么简单的一个想法,所以后面那些作品,涉及村名时便取名“吴村”,人物也是老吴小吴等吴家人。具体情况,在那本集子的自序有介绍,这里就不展开多说了。
2011年《吴村逸事》出版之后,我对小小说仍保持着兴趣,业余依然偶尔写点。那本集子出版前后已经想过,地名可固定,人名尤其是主角不是也可固定吗?这样坚持写一段时间,形成一个互相之间似乎有点关联其实又不彼此影响的系列,说不定可以体现小小说的整体效应呢,到时将之整合成一个集子也会更有点看相。回首几十年来的写作经历,为什么两手空空没写出名堂?和那种东一锤子西一棒的做法也是大有关系的。写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处于小农经济般的自然无意识状态,不仅体裁题材双杂,而且缺乏系统思维,数量再多也体现不了规模效应,没法给人留下任何印象。为了努力改变这种状况,接下来再写新的小小说时,便吸取以往东一下西一下的教训,将主角统一设定为“吴小丁”,让不同的事情发生在相同的地点相同的人物身上,希望通过若干故事的叠加,塑造一个可以给人留下那么一点点印象的小人物形象。为什么是“吴小丁”?并没什么复杂深刻的内涵,只是因为这几个字比较简单,写起来省事,而“吴”则沿用以前的思维,仍通“无”,毕竟小说虽是虚构,但源于生活,还是尽量规避一下嫌疑,别让人对号入座为好,虽然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人家说“十年磨一剑”,这个系列收尾时,屈指一数,一晃间还真是过去十年了。检视一下收成情况,却并不乐观,磨的“剑”既钝且不好看。对于我辈先天不足的人来说,写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远远没有想像中那么轻松。这些年陆续出了些小书后,我常常感叹,不出书不知道自己写得少。这个小小说系列也是这样,从2011年写到2020年,写了整整十年,仅得85篇,平均每年就那么寥寥数篇而已(当然同时还写了些其他东西),数字实在令人惭愧。而且,越写越觉得无能为力,越觉得难以为继。别看小小说篇幅短小,其实也不好写。我觉得,相比其他文体来说,小说最重要的是首先得找到一个让作品立起来的“故事核”。在找到这东西之前,文笔再好,词汇积累再多,也没法整出一个叫“小说”的东西来。写散文随笔诗歌什么的就不一样了,给你一个时间,一个题目,尽可利用自己的文字功底,按要求完成任务,尽管质量未必上乘,但在形式上还是不会相差太远。小说呢,没有故事,连形式都整不来。这些年,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之后,我愈发觉得自己离文学太远,不仅文字功底不够,而且从未用心去琢磨那些道道,因此总是找不到它的路径,总是无法长进,写来写去还是一个彻底的门外汉。人贵有自知之明,到了这个年纪了,还是现实些,老老实实把日子过好,于是自觉熄灭了那些幻想,只把动动笔当作人家打麻将之类的业余娱乐便是了。
在翻阅这本集子之前,读者朋友或许想知道,吴小丁到底是个什么人。谁是吴小丁?其实,看了集子的开篇《关于吴小丁的若干问题》就知道,这里至少有两个吴小丁,只是由于每个人所看的角度不同,以至吴小丁是谁也可以成为一个问题。所以,不用担心各篇之间的故事存在矛盾,因为这个“吴小丁”不见得就是那个“吴小丁”。那么,作品中是不是真的只有两个吴小丁?我看也未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吴小丁其实也不知有多少个(这个类比很不贴切,恕我高攀了)。比照生活,可能你觉得吴小丁是你,也有点像我,也可能似他。这些琐碎的有趣或无趣的事,在你我他身上或身边都可能发生过。如此,又何必计较得那么清楚?
所以,“吴小丁”说白了就是个符号。他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文学就是用来反映生活的,既包括上流人物的非凡人生,也包括我辈基层草根的寻常日子。写作者应当尽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草根作者,我当然选择写普通人的生活。这些作品里的“吴小丁”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身边随时可能遇到。这本小书记录的这些平凡的生活,但愿有值得流传、值得体会、值得回味之处,哪怕就那么一丁点也好。否则,真担心浪费朋友们太多的时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85篇作品在结集出版之前,都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过,这也是我十几年来出书的一贯做法。文章在报刊发表,算是一次接受检验的机会,起码让它不至于太不像样。只要还有发表园地,我希望自己今后还要一直延续这个老土的做法。
(注:小说集《谁是吴小丁》,李伟明 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刊于《今朝》2022年第一期
(责任编辑: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