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朝》的头像

《今朝》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3/21
分享

《福中村的守望》

福中村的守望

文/钟琼

这片土地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也留下了筚路蓝缕的奋进歌谣。

——题记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嶂岭之间,有一个久居“深闺”的客家古村落——福中村。

福中村村落不大,有罗福嶂和大中两个自然村,附近方圆百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属寻乌县最边远的村庄之一,从县城出发开车需一个多小时。相传太平天国时,便有“三点会”在此活动;大革命时,孙中山光复梅县的“洪门”组织在此传播。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群山巍峨雄奇,白云聚散,倏忽变幻,车辆行驶在高海拔的山路,犹如在云海穿行。那软薄的云雾像仙气,把世界清洗得格外清新。山上是茂密的古树林,山下是嫩绿的草甸,三五成群的黑山羊慢悠悠地行走其中,诠释了一种慢节奏的生活。

福中村地处盆地,像一处藏匿于深山的世外桃源,当你拨开云雾、翻越崇山后靠近,不免眼前一亮:群山如黛、小桥流水、竹篱瓦舍,古建筑、功名柱、古驿道等保存完好,飘散着古老的气息。

罗福嶂会议旧址位于村庄中心位置,是典型的客家古建筑。它由土夯筑成,分一大四小五个天井,左右呈对称的布局,结构巧妙,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或许是时光的偏爱,旧址四处并未留下过多沧桑的痕迹,屋顶、楼梯、梁柱和门窗的杉木均保留完好,看过去光亮而结实。旧址背靠青山,门前是半月形池塘,“一根火柴点亮中国”,八个醒目的红色大字立在池边,令人心潮澎湃。

福中是有故事的村落。据讲解员介绍,1929年1月,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行军千里,屡遭大余战斗、乌迳突围、圳下战斗等挫折,是为红四军最困苦的时候。罗福嶂会议期间,红四军在这里待了一天两晚,在生理达到极限之时,也没有停止出操和练兵。

1929年2月3日,毛泽东在福中村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即“罗福嶂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军委暂停办公,将权力集中到前委,从而减少领导层次,强化“党指挥枪”原则。经过这次会议,红四军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扭转了被动态势,为后来一系列的战斗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也因此被称为“古田会议”的前奏,中央苏区创建的“起点”。

《论语》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身处逆境,不弃其志,初心乃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回忆起项山罗福嶂,说:“在项山找到了一根洋火(火柴),找到了一个落脚点。”正是靠着这一根火柴,红四军在逆境中迸发出前进的力量,点亮了革命的希望。

93年过去,罗福嶂会议旧址如今是江西省文保单位,福中村的“红色名片”。

福中成了乡村旅游的“打卡地”。走进福中村,恢宏庄严的红色旧址、花木点缀的乡路村道、客家特色的古老民宿映入眼帘,红色炙热、绿色浓郁、古色绵长,交相融合,留存着时代变迁的印记。

游人都在赞叹福中村的美,却很少有人知晓它曾经深度贫困的样子。“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田间路不通,堤防到处破”,描述的是福中村过去的面貌。福中村地理位置与世隔绝、常住人口不到200人。据村里老人介绍,在过去,福中村是全村养猪村,数十家大小不一的养猪场沿河而建,把猪粪等废水直接排入河里。河岸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河水被污染,庄稼收成差,村民的钱包没有鼓起来,生态环境却快速恶化,成了一条藏在深山的“黑色河流”。

过去的画面夹杂了哀伤和苦痛,像放电影般闪过,我不禁陷入沉思。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大自然给予的是馈赠还是惩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待它的态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庄子提倡“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美”,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与洪水抗争,西周王颁“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之《伐崇令》,今有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敬自然、顺应自然不容懈怠,爱护自然更是要泾渭分明。

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可能需要几倍乃至数百倍的努力才能恢复。修复环境绝非易事,更别说是在环境闭塞、资金和劳动力不足的小山村。拆猪栏、改桥梁、修道路、建河堤、保障住房安全、发展农田灌溉项目、打造罗福嶂会议旧址……我的眼前浮现出福中人辛勤开拓的身影。他们在烈日下炙烤,在冷风中打旋,在尘土中逆行,以革命的干劲脱贫攻坚,这不正是当年红四军破冰开路精神的传承吗?

绿水青山回来了,湾区的风也吹来了。福中村争取到深圳百合集团3000万元资金,并获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共计投入3300余万元用于福中村红色名村建设。罗福嶂会议陈列馆、罗福嶂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十大政纲旧址、议事广场等项目建设均已完工,并在去年12月正式开园。

我朝着学习园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水车慢摇,河水清婉,泛起粼粼波光,一群白鸭子在河边嬉戏追赶。村容干净古朴,水泥路清朗明净,鸟儿在风中唱着婉转的曲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莫过于此。

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都是福中人的“宝藏”。

刊于《今朝》2022年第四期

(责任编辑:范建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