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走过再回眸,我以丹心写丹霞
——《丹霞赣南》自序
文/刘敏
在赣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中央苏区的红色历史,客家风情的悠悠古韵,又有众多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绿色资源,以及众多散布城乡的丹霞地貌,也因此有着大量吟颂这些人文历史与自然风景的诗文。从唐宋到晚清,从苏轼、文天祥到各县进士贡生,各地的地方志中都保留了大量前贤的诗文。因此,生活在赣南是我的幸运,美丽的风景孕育出深厚的文化,让我们可以在这里充分领略“地灵人杰”的内涵。
作为一位地方文化爱好者,我曾经参与过石城县政协组织的《走遍石城》一书的创作采风,用前后四年的时间走遍了石城的山山水水,在行走的过程中看到大量美丽的丹霞风景;后来又陪同央视纪录频道记者在石城拍摄丹霞地貌,继而接触到著名丹霞地貌研究专家黄进教授。经黄教授介绍,对丹霞地貌有了更深的认识:300多年前,明代大旅行家与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已经观察和描述过很多丹霞地貌,且“丹霞”二字,在他游天台山的游记中就已出现。丹霞地貌以红色为主基调,多是红色砂砾岩经过风化及水蚀而形成的特殊峰岩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地貌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命名的地貌。从普通人游玩观光的角度看,顶平、身陡、麓缓而又千变万化的丹霞地貌是最有魅力的地貌类型之一。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丹霞地貌的发现名列其中。2010年8月,“中国丹霞”更是经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然而,在赣南,除了石城通天寨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而知名,赣州通天岩以江南第一石窟驰誉之外,世人对赣南的丹霞地貌了解并不太多。整个赣南有多少美丽的丹霞地貌景点?这些丹霞背后的诗文到底有多少?这些景点的开发现状如何?心动不如行动,在随后数十次、行程近二万公里、几乎走遍赣南的采风中,在数百回晚灯下一个人检阅古籍点校诗文后,从武夷山西麓到罗霄山东麓,大量瑰丽奇特各具特色的丹霞风景、展示历史厚度的摩崖石刻和老县志中记载的近千篇描绘这些丹霞地貌的古诗文再次震撼了我。
“顶平、身陡、麓缓”是丹霞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但是具体而言,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由崩塌作用形成的丹崖赤壁、岩堡、岩柱、岩墩和岩峰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特征,也就是所谓的“身陡”。著名丹霞地貌专家黄进在《石城丹霞地貌》一书中说,岩体临空减压,产生与临空面走向相一致的近垂直节理,连同岩层的原生节理、裂隙在一起,当岩体麓部受水流侵蚀淘空凹进,或有洞穴发育,使其上部的岩体悬空,当悬空的岩体在节理面上的粘结力小于岩体的重量时,就会沿节理面发生崩塌,使岩壁后退,形成丹崖赤壁。赣南各处的丹崖赤壁比比皆是。如石城通天寨东大崖、西大崖,下五龙岩的双官山,都是近百米高,近五百米长,其他如龙南的小武当九十九峰,会昌的汉仙岩、盘古山、紫云山,于都的金鼎寨,宁都翠微峰,兴国灵山、宝石寨,全南天龙山,都是典型的丹崖赤壁,成为当地著名的景观。赖泽霖在《游汉仙岩》中说“石桥只许仙人过,俯瞰悬崖却步回”。 萧凤仪咏汉仙岩说“峭壁寒侵面,悬崖险栗肌”。 廖其洋《陈石山观陈武帝驻军处有感而作》也直接说“县东有山名陈石,峭壁悬崖真险窄”。在交通不便的古人看来,便是仙女潭也“千寻石壁豁悬崖,窅渺恍惚疑天开”。在高耸的悬崖上,文人们“盘折梯磴危,苔滑惊芒履。攀松聊停喘,扪萝始移步。崚嶒鸟道悬,不敢频下顾。层峦出远空,苍翠见无数”。与今天车到山顶人为峰的感觉当然迥异。
有了悬崖,就容易有岩洞。在丹霞地貌中这些岩洞可以细分为崩积洞穴、扁平洞、额状洞。这些天然遮蔽风雨的地方,使得寺院庙观和宗教文化应运而生。如王汝舟咏翠微峰的诗句“悬崖置楼殿,飞栋相匼匝”类似的描写,在赣南比比皆是。石城通天寨上有“通天寺”, 陈露在《修通天寺记》里说,“邑东南数里,一寨,寨一岩,岩外一寺,均曰‘通天’。因岩顶拔起数百尺,从锐处一窍,透光彻底,仰视者如以管窥天,故名。”西华山麓有“僻寺山迷隐,泉从石罅来”的海藏寺,红石寨十景中一景则直接命名为“古寺松涛”。文人墨客或者“两年甫暇寻秋寺,一路忻从远岫行”,“只因乘兴忘携酒,岂为谈空远问僧”;或者来参禅问道,或者兴之所至,随性而行。陈倜可以在“海藏寺琴水奇观处观鱼”而赋诗,杨陆荣游完灵山后,又“同吴晋绮孝廉,次文兴桥,抵敦丘,归访对嵩岩,晚至妙明寺留宿”,或者如邱成和一般,“同诸子游仙女潭,宿灵山寺,听次灯上人弹琴”,或者如余雀敬“丁酉仲春将归岭南,约同人游通天岩寺次阳明先生韵题壁”,直接把游玩与和诗两件事一起做了。嘉宾到来,山僧当然欢喜之极,“寺僧欣闻使君至,肃迓作礼岩之阿”,或者“入寺僧逢迎,引入曲房里。摹尔水潺潺,十笏列席几。”主客契谈,“愿假此身闲,就中十年住”,不知不觉便为是山又增一段佳话,永为后世流传。
也有一些丹霞洞穴的发育程度和方式与前面说的那些不同,比如壶穴。安远燕子岩山顶有“九缸十八锅”,是开口朝上的丹霞壶穴,兴国冰心洞的石窟壶穴密密麻麻,大大小小,侧立在整个崖壁上,难怪古人称之为重巘岩。会昌肖帝岩里山峦重迭而不高,峭壁悬崖而不惊,形势险峻而不大,岩穴建筑颇具特色,岩洞之上是硕大的壶穴,开口朝下,静静的悬于游人头顶,让人望而生畏。寻乌青龙岩也有壶穴,既有高高耸立开口朝下的,也有路旁手边开口朝外的,“龙岩仙迹”为寻乌古八景之一。诗人吴之章在陪邵明府游青龙岩中说“嶙峋怪石瞰江中,百窦玲珑见化工。变幻烟云时倒影,依稀鳞甲欲凌空”。静读诗歌,可以想见石窟玲珑而巍峨的样子。
悬崖峭壁若是退化到一定程度,四周为丹崖所包围,就成了岩柱。在赣南,最著名的岩柱是通天寨的“石笋干霄”。石笋海拔535米,相对高度近300米,柱体高达160米,高耸挺拔,为国内丹霞地貌罕见。刘飞熊说“城南通天岩左挺立一石,高数十丈,孤峻凌霄,名曰石笋”,并用“嶙峋石骨破寒烟,百丈无阶可造巅”来描述他所见到的岩柱。同样的石笋干霄,陈倜在《通天岩游记》中的记叙又有不同,写出了仰观和平视的不同观感:“石笋孤挺数十仞。从下仰观几于插汉,到此若可摩其顶者”。若是修道之士,所想或许又有不同,比如黄琰就这样想:“脱换金茎承露去,玉根赢得劲摩天”。类似的景观赣南当然也还有,比如瑞金罗汉岩“又石笋倚空,体员而直上,为蜡烛峰”。兴国的灵山也有“远而孤锐刺天者,为石笋峰”。唐子仪在《题灵山十二景》中这样描述:“尖尖峨峨如笋长,高标那放凌苍苍。千年风雨不成竹,只讶箨龙头角藏。”在古人看来,确实是“山川有意生英物,造物何曾费斡旋”,崚嶒插天的丹霞岩柱只能让他们叹为观止。
有了高度、植被和一定的水源,也就有瀑布,丹霞景区也是一样。需岩不高,也不险,但是宋应桂在他的游记还是说“岩前瀑布晴飞,斜阳反照,如珠帘瑟瑟”。张尚瑗《仙女潭记》说“潭周广数丈,形如穹庐,巅极望无际,仿佛通青冥,水悬注疾下,有石承之,则屈注作瀑布三叠,而后至潭,水黝黑色,清澈无底”。东龛岩十景有“瀑布泉”,前人用“飞流万丈挂层峦,泼眼还如瀑布看”“百尺飞泉如瀑布,直泻悬岩几朝暮”来形容。瑞金罗汉岩“一泉自岩顶数十丈泻下,仰之如累珠,故名之曰撒珠泉……崖半,一水自罅飞出,落涧中,其泉俗呼马尾水,即八音涧也”。只是,随着时间流逝,撒珠泉的名字渐渐湮没,成了“米筛水”。 因为集雨面积的限制,赣南的这些丹霞瀑布往往都是“秋冬间涓涓一线”而“春雨瀑布,飞下惊人”。若是“值春雨急骤,瀑水涌起,浪滚涛轰,惊耳骇目。稍霁后,高崖犹挂冰帘,照射可掬”。不过,从我的观感看,被称为石城八景之一的“龙岩瀑布”还是确实最有看头。“五龙岩离城五里,岩端右悬瀑布,秋冬不涸。相传潭底有窍,潜通城西赤江滩”。这是金溪人刘飞熊任官石城时候记的,他还写诗说:“白练拖从云汉出,青蛟叫自海门来。歘添春涨涛千叠,直喷寒潭雪一堆。”作为一个县的八景之一,距离县城又咫尺之遥,自然是文人吟咏的好去处:“青壁岩岩瀑布流,碧潭溅溅雪花浮。”“高飞白练千寻雪,倒入清潭百尺澜。”“万颗明珠跳石罅,一条白练挂云端。”……山灵水韵,赤壁白练,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实在值得一探。
滴水可以穿石,流水则甚至可以穿山,在丹霞景观中,这被称作“深切曲流”。黄进教授考察石城丹霞地貌的时候,特别列举珠坑河为例,千百万年来,珠坑河硬生生的把这一片350米高的山地,切成一片内生深切曲流区。珠坑河是这样,横江河也差不多,从虔口到长口,横江河穿行在丹霞崖壁之间,红石寨在河畔时隐时现,变幻多姿,让人想起无数故事。赣南丹霞中,最壮美的深切曲流在会昌。汉仙岩自然不用说,坐船都要半天,没开发的萧帝岩和西岩被河流切割后的丹霞景致也婉约而野性,值得一探。但如果问我赣南哪里的丹霞深切曲流最惬意,我的答案会是寻乌的青龙岩。水路不长不会烦人,水不太深不至于唬人,于是对旅人来说刚刚好,加上河畔翠竹摇曳,与丹霞倒影相应和,生活自然生动起来了。若是不远处的温泉也一起开发好,或许这里会是另一幅景象。
探丹霞地貌景观,悬崖峭壁是令人生畏的,砂砾岩不够牢固,一般人也不会攀岩。但不会攀岩不代表不能领略岩石的壮美与震撼。赣南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多雨,充沛的降水形成地面径流,面对以砂砾岩为主的丹霞地貌,必然会产生侵蚀、剥离和下切,下切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瀑布,再深入切割会形成竖直悬槽或峡谷,介乎其间的小小峡谷则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做“一线天”。会昌汉仙岩有长达数百米的一线天景观,平路为主,略有上行。周元暐过一线天说“鸟道委蛇,犹堪容足,蜿蜒而进,路绝复通,两峰相夹若断若联,仰睇青天,真同一线”,并吟诗“两岸将合愁难度,一线斜开别有天。不倩巨灵神斧劈,尘寰空自梦游仙。”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文人当然只能将一线天的形成归功于巨灵神。面对这样的景致,感性的文人自然难以遏制自己的喷薄的感情,以至于吟诵汉仙岩一线天的诗文就有十余首。瑞金罗汉岩也有一线天,且在直行一段后,是几乎垂直上攀,幸好现在有了台阶,不用如古人“深岩诘曲转,一线可窥天”而弯腰屈膝蛇形,总算可以便利更多游人参观;宁都翠微峰的一线天又有不同,完全是垂直向上的,今人攀着铁杆上行尚且两股战战,真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生活于其上的。或许女仙张丽英和莽夫吴芮的故事就是围绕者这篇天开一线的奇迹而产生的。其他如赣州通天岩、兴国灵山和石城通天寨也有“一线天”的景观,让古人笔下龙飞,但在我看来,赣南的一线天可能以寻乌青龙岩的为最佳。说青龙岩,准确说应该实在“龙岩仙迹”的对面,吴之章名之曰“开天岩”者或许就是这里。“山自何年辟五丁,游筇今始款岩扃。经营自属人工巧,奇险还归鬼斧灵。壁荡流云萝磴窄,峰移晴霭石堂青。使非幽僻艰攀跻,未有舟车不愿停。”确实,要是该岩生于通衢大道边,真不知有谁可能不停下来,攀援着粗长的铁索,鉴别一线天中间异样的岩石,摩挲顽强的苔藓植被,认认真真地欣赏这样一个奇崛而自然、狭长而幽静的景致。
还有一种一线天,从因为丹霞山腹被风化侵蚀而中间洞开,比如会昌的肖帝岩和兴国的通天岩。肖帝岩位于会昌县周田乡梅子村,若是在河水没有泛滥的季节,可以从小木桥上跨过,从山腹的丹霞洞穴中穿过,体验一下桃花源的感觉。兴国通天岩因岩内有一洞口可通往山峰背后而得名,隐身于国道边,据说还是苏区时候红军指挥反围剿的指挥所。不过,在这里的岩壁上,不见通天岩的石刻,倒是看得见“对嵩岩”几个大字,为张尚瑗所题,为这里增添了不少文化底蕴。
丹霞岩石因崩塌和崩积作用,还容易形成天生桥、月亮门和试剑石等各种造型。不过,在赣南的丹霞地貌中,目前没有发现天生桥,只有通天寨西大崖和王沙堰塘岩有几处天桥岩与月亮门。不过,试剑石倒是在很多地方都有。比较著名的是瑞金罗汉岩,在传说为陈霸先试剑的地方,刘忠爱在《游陈石山记》中说:“随山曲折数转,石势嶙峋,壁立如削,即旧志所谓试剑石。相传陈武帝试剑于此”。一道长百余米的石间裂隙,其实已经与别处的一线天基本一样。当然,古人也知道这是且只能是传说而已,他的《试剑石》就说“苍然古迳幽,片石故如划。试剑果何人,荒诞弥古今。”
从地貌上说,赣南丹霞区别于国内别处丹霞地貌的最有特色的是石城通天寨的龟裂凸包。龟裂凸包是发育于岩层沿节理侵蚀风化产生沟槽形成各种凸块的特殊地貌,其成因至今仍是一个谜,石城之所以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或许这是很重要的原因。通天寨上到处都是龟裂凸包地貌,最典型的景观“仙龟迎客”在仙人犁田处,只不过,在古代,这里并不叫仙人犁田,而是叫做“金阶岭”,或许古人觉得这里的黄色台阶天然的意蕴着步步高升吧。顺治知县郭尧京在《石城通天岩即事书怀(其四)》中记道:“谷前为金阶岭,横广十丈许,无草木,而隐隐有数尺一级之形,石纹铺裂如砌。抵岭上,直下峭壁,岸然有振衣千仞之势。”又是高升的好兆头,又是远离俗世的好地方,也真要佩服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显见的风景尚且可以丰富文学想象,若是似隐若现的就更不必说了。站在丹霞群山之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各种景致,一一映入眼帘。刘飞熊《游西华山记》说他站在西华之巅的时候:“俯视城闉,宛如檀槽卧砂碛。前辈拟似琵琶,良然。琴江一线,群峰四围。所谓若岽若寨,若嶂若岩洞,轮囷离奇,瑰玮绝特:如天马,如海涛,如剑戟之森罗,如楼台之结撰。丹霞紫雾,晴岚空烟,顷刻百变。尺寸千里,高瞻远瞩,心目俱畅。此时胸中足吞云梦八九矣。”若是云雾乍起,就像廖运芳《游小武当记》中说小武当“朝曦初出,白云铺大地如巨海,泛激银涛,万山时露尖顶,乍见乍没,及亭午,群山又如翠浪奔腾,罅隙中时见平田绣壤交错于涧谷间,烟树相宣,如张五色图画,真天生绝景也。”今人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寻觅,有了高科技的相机定格美丽影像,有了航拍器材,丹霞奇伟瑰丽的面纱也慢慢褪去,把更多的美景展露给了大众。
丹霞地貌壮观而神秘,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难免引起文人和土著的无限遐想。无论叫开天岩还是一线天或者试剑石,无论叫大地之阳还是生命之根或者石笋干霄,无论叫壶穴还是岩洞或者重巘岩,无论叫仙人犁田还是金阶岭或者龟裂凸包,都是差不多的景观,因了古人的种种想象,附会上了更多神奇的传说:一线天、试剑石和古人的神力或者升天的欲望相似,大地之阳自然是男性崇拜的产物,丹霞壶穴是杨救贫挑山被妇人扫帚指住而停下的结果,仙人犁田反映了古代这里曾经是海洋世界的往事。自古名山僧占多,换一句话说,则自古名山名人故事也多:金精山是金精下凡,汉仙岩或许是汉钟离的道场,萧帝岩与南朝萧帝有关,陈石山有陈霸先的传说,盘古山不知道是盘古还是盘瓠传说,五龙岩有五条龙的故事,东龛岩是钟绍京的读书处,宝石寨有文天祥的故事,通天岩的历史离不开阳孝本、苏东坡和王阳明,马祖岩因为马祖的一宿而得名。罗田岩的往事离不开周敦颐和岳飞,需岩因为王需而著名……几乎所有名山均如是,真是人物因山川而生辉,山川因人物而添彩。
刊于《今朝》2022年第四期
(责任编辑: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