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朝》的头像

《今朝》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5/30
分享

幸福潭头


/皖心

乌仙寨

 

我又来到了乌仙寨,看这里的绿,看云层里生出的美好。

雨水走后,一场场花事,在山野里盛行,蜜蜂用翅膀擦亮了春天的窗口。油菜花揭竿而起,清风拂过,清香四溢。

阳光里,我听到了植物拔节的声音,山野的草木,成了我走散的知己。

桃花闯过了节气防线,坚持怒放到底。梨花缓缓而开,纯洁得纤尘不染。

那条我一直都崇尚的河流,终是经不住春天的诱惑,千方百计要去远方探望。只是,我不懂,他烟尘一样的行程里,为何又能摇出两岸的青山翠影。

端坐在山顶上,风在凌云寺后面的竹林里,兴奋得像书写的狂草,乱得需要懂书法的人帮我翻译。

鸟儿衔着音乐而走,碎了的钟声,被我捡起。我用致敬的方式,目送着河流走远。

风,越过山峦、河流、和小桥,吹到了那个叫潭头的村庄里。我看到蓝天下,一片薄膜覆盖的大地上,藏满生机。

 

潭头村

 

这个写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村落,就是潭头村。

在赣南这块绿色的版图上,潭头村小得很容易被人忽略或者遗忘,但对于潭头村七百年的历史和总书记的到访,潭头村又是那么的古老和神秘。

一幢幢书写岁月容颜的老宅,和那座写着“孜和亭”的凉亭,就是纯朴民风的最好见证。

70岁的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这辈子都忘不了2019520日那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面对面拉家常的情景。

三年了,他不知道回答了多少人的提问,可每次看到墙上那张合影,依然会热泪盈眶,心潮起伏。

这个被乡亲们称为“最幸福的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总书记会到自己家里,回想那滋味啊,像抹了蜜。

孙观发的餐馆开起来了,潭头村更多百姓的餐馆开起来了。慕名而来的游客,让家庭式旅游收入“井喷式”增长,就连村里大棚蔬菜,也忍不住奔向四面八方。

越奋斗,越幸福。一对打工夫妇回村劳作的身影,让乡村的梦想越来越近。“一定要把富硒蔬菜种好”,总书记的话,又在耳畔回响。

原来,好日子就是这样过出来的,我在一碗擂茶鱼头汤里,尝到了潭头村的幸福滋味。

 

香樟林

 

在这里,群山环抱的不仅仅是河流与村庄,还有向往已久的香樟林。

顺着鸟鸣的指引,我又看到了苍翠的绿,灿然的黄,与村庄、码头,和长征渡口这些原本就充满古意的景拥抱在一起,仿若一幅画卷,翩然而至。

爱涂抹的风,领着我们走近弯弯村道,荠菜花在两旁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来访者的足迹。

临水的樟林,没有辜负春天的存在,与大地连心,还要扛着泥土与河流的重任,那种至死不渝地昂然挺立,像一座村庄的魂。

与一群鸟儿促膝谈心。我相信,没有它们的功劳,大地写不出像香樟林这样的诗行。

我没有找到可以对话的石头,河流举着欢畅,又执意远去。

暮色降临。一朵流萤从香樟林上空划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刊于2023年《今朝》第一期

(责任编辑:代克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