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千的一天是从煮一碗拉面开始的。女儿上小学,儿子上幼儿园,丈夫上着不温不火的班。他的单位离家很远,每天在上班的路上都要花上一个小时。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紧接着接送丈夫上下班车,就成了吴千一天的半份工作。
煮饭当然可能是有些人的嗜好,但是绝对不可能是吴千的“菜”。习惯了上寄宿学校,习惯于宿舍百日不变的菜色,自然也就习惯了对吃不抱有任何想法。
和朋友们一起约吃饭,吴千基本都会这样表态,“吃什么都行,找一家你们喜欢的吧”。至于点菜,她更是会把“顺从”与“跟风”发挥到极致。
丈夫已经习惯了她对食物的无所挑剔。可是他本人却十分擅长挑剔。如果饭桌上呈上一盘今年已经吃过几十次的土豆丝,那么他一定会叹着气,去取柜子上的“老干妈”。不就着点有滋味的东西下肚,恐怕是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的。
孩子们倒显得很随意。饭桌上吃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饭后能给他们水果或甜点,就足够可以了。对别人家的孩子来说,吃零食是一种奢侈;在吴千家刚好相反,孩子们对于任何超市里售卖的零食都不抱有期待。他们总是默默希望他们的妈妈能秒变大厨,煮一锅又香又美味的汤。
照着料理书、料理视频学做菜,吴千不知已经尝试过多少次了。效果微乎其微。不能说没有改善,只能说,“也许是菜更新鲜些”、“底料更足些”。模仿上一代的做菜过程,也只能使得菜品在色泽上不那么难看罢了。
对一个不会做菜的家庭主妇来说,没有什么比进厨房更让人心烦意乱的了。吴千还效仿过邻居的做法。去各种有口碑的餐厅吃饭,尝尝真正的大厨做出来的菜,回家后就模仿着去做。可是,吴千却连品尝的细胞都出现了问题。她是无论如何都尝不出一道菜里面究竟放了何种调料。
不过,在吃遍本城内大大小小的面馆后,吴千发明了她自己的拿手拉面。秘诀就是混合了几包高汤,并加入了苹果汁。孩子们吃到妈妈煮的第一碗美味的面条,不由得拍手称赞。
在别人眼中做饭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在吴千看来,做饭绝对得历经“千难万险”。不然,他们又怎能吃得高兴呢?瞧瞧此刻饭桌前那位先生的脸上,正写满了惬意与满足。
男人的胃真是比女人的脸还要宝贵呢。他从来不会把“吃”看作是无关紧要的事儿,就像女人,绝对不会把不洗脸、不护肤当成理所当然。生活之于男女的意义,本就不同,实践起来差异化就更加明显了。
一碗“吴千”牌拉面真是能堪比一顿自助牛排啊。丈夫的溢满之词,使得吴千心里更加空虚了。她和他追求的“美好”,真是千差万别。
她总是默默地期待生活中的小确幸,然而,丈夫不管怎样,他只喜欢过着像“驴子推磨”似的一成不变的生活。他需要日子像订好的闹钟一样,到点就起床,准点上班,晚点下班。
在饮食这方面,她觉得只要能填报肚子,或者说,填满八分饱就足够了。只有丈夫才会对品评味道和享受食物上饱含执著的热情,尤其是他对于吃饭的高标准的要求,总是让她觉得他人生的一切,似乎只是为了“吃”而存在。
煮饭在原始社会里是真正意义上的“煮”饭,而在现代社会,谁家不是“烹炒煎炸”,清汤挂面仅限于生病的人罢了。最让吴千受不了的是,近来丈夫由于肥胖导致血糖升高,自此不再吃米饭。
他把引发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认定为“大米”。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就是大米饭。丈夫却对米饭深恶痛绝。这让操持一家之厨的吴千情何以堪。难道每顿饭都要“两手准备”吗?低血糖的她、正常血糖的孩子们都吃米饭,唯独丈夫吃馒头、花卷?
折中的面条、水饺也不可能成为“每日必备”。一周之内吃上两三次顶多了。倘若循环太多次,只会让人对面食类从此不再有好感可言。
自然而然,煮饭就成了一件令吴千头疼的事。大家所公认的“主妇往往容易被家庭束缚手脚”,看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吧。想要取悦家里所有人的味蕾,就成了束缚吴千的枷锁。
每天只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又显得自私自利。吴千是绝对干不出来的。她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孩子们无限需要着的。她做好了随时随地提供这种需要的准备。
在用苹果汁做底汤取得惊人的成果之后,吴千又尝试了雪梨汁、柳橙汁的底汤。用这些底汤做出的面条的确很好吃,面条之间夹带着水果的清香,面汤色泽柔美、略带甜味,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全家人已经重复吃了上百次。
做好了面条,压力又卷土重来。肉丸汤、排骨汤、鸡汤…没完没了的汤汤水水,带来的既是赞誉,同时又是无限的惆怅。人的胃的空间是有限的,然而胃口却是无限的。只要活着,就得吃喝,只要吃喝,就有食欲。而有了食欲,所有的美味都只是“转瞬即逝”的满足,和永无止境的贪念。
丈夫建议,早餐后来杯清茶,孩子们则对牛奶有着永远的渴望。进而,就诞生了“吴千牌奶茶”。
当吴千把卷曲的茶叶洒进煮沸的热水里,她看到茶叶在水中挣扎,上下浮沉,就像她自己的心情。最终她会把自己“烫平”,就像茶叶最终呈现的样子。
红茶、绿茶、乌龙茶味的奶茶一杯杯地被灌进胃囊,吴千感到她已经尝不出茶和奶的味道了。它们混合在一起的感觉,其实并不十分美妙。苹果有苹果的味道,香蕉有香蕉的味道,而吴千,她又属于哪种味道呢?
孩子们是香醇的奶,丈夫是甜涩的茶,而妻子就只能是混合了他们所有人的气味的奶茶。她为他们所有人默默地牵线、揉合,并日积月累地丰盈着、更新着他们。
一碗美味的汤面曾经治愈过一家人的焦虑,虽然此时此刻这段历史已经不重要了,但它却常常萦绕在吴千的心间,给她带来温存的回忆。煮妇的生活是酸涩的,也是甜蜜的,是紧张的,也是舒缓的。
家里陆续迎来了大大小小的客人。很多对“大”与“小”,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连夹饭的姿势也是那么相像。大人是孩子的放大版本,而孩子无疑是大人的小镜子。
女儿的小学同学,儿子的幼儿园小伙伴,他们在做客时都学着他们家长的样子,称赞食物的美味,并表达他们心中的谢意。很多人建议吴千干脆开个面馆吧。
吴千说,“面要煮给心爱的人吃才更有意义”。不过,当时间的指针直到早上七点钟,吴千的家庭面馆就正式营业了。厨房里传来煮沸面汤的咕咚声,伴随着香喷喷的热气。这大概就是生活的传情达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