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歌·四季刊》的头像

《九歌·四季刊》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5/21
分享

奖状

奖状

□屈皓

像人类紧贴着大地一样,奖状紧贴着墙壁。人们能看到奖状表面象征的荣耀,却看不到它背后承载的艰辛。奖状是贴在墙上的荣誉,奖状是过去不懈努力的回报,奖状是价值的体现方式之一。奖状的本质是一张轻飘飘的纸,但因载着荣誉故而份量沉甸甸的。

学生时代的校园里,奖状是一张盖着学校印章,颁给优秀师生的证明书。奖状助长了人们的虚荣心,让人们为荣誉而战,荣誉竞争必定会引发不少事情。因此,透过一张薄薄的奖状,也能让我看到人世百态。

有时候,奖状是寒门学子对抗世俗眼光的有力武器。

2002年5月的某天,上午最后一节自习课上。我们村小学教导主任突然来到我们六年级教室,他笑着说,屈皓等同学下午去咱们镇上领全镇六年级竞赛奖状和奖品。班上同学随即议论纷纷,我们几人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其实,对于这次获奖,我并不感到意外,只是好奇竞赛名次而已。因为从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那天午饭后,母亲给我换了件新衬衫,校领导特意为我们雇了辆蹦蹦车载我们去镇上领奖。那一路上,我们都挺开心和期待的。那一刻,在我眼里,寻常的太阳、云朵、夏风、柳树、苹果树、蜀葵花、小草似乎都变得更温柔了一些。

领奖回来后,我将一张烫金的奖状端端正正地贴在我家大房的墙上,那面墙是土坯墙,墙身还糊了层报纸,但墙上好多张二姐和我的奖状工整地排列着。不出意外,母亲在村子碰到的多数村民都会夸奖我,并抱怨自家孩子的不争气;不出意外,过年待客时,亲戚们看到这些奖状,又难免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母亲脸上瞬间光彩。

其实,是生活逼得二姐和我用奖状来为家人赚取尊严和面子的,奖状曾是我家最能拿出手的东西之一。

学生时代那些年,父亲被疾病缠身无法谋生养家,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兄弟姊妹多,我们家人在生活的高坡上艰难地行走着。

眼看着别人家的砖砌楼房越盖越高,而我们家依然住偏厦土房;眼看着多数村民骑着摩托车风光出行,而我们家人依然是骑着自行车出行;眼看着别人家都已经看频道多样的彩色电视了,而我们家依然在看频道单一的黑白电视;眼看着富裕亲戚家每年过年待客热闹非凡、门庭若市,而等到我家待客时,宾客寥寥无几;眼看着有钱亲戚挺直腰杆,在人群中睥睨一切,而母亲插一句话则很少有人搭理她……

这种贫富差距让我们家人深陷内向、胆小、自卑、怯弱的泥淖之中,我们急于摆脱窘境。大姐见状后,果断放弃学业,走南闯北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从此,她从未踏入过初中校门。相比于大姐,二姐和我还幸福得有学可上,我俩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多拿奖状,争取考上大学为父母争口气。

于是,当别人家粉白的砖墙上贴着谢霆锋、林志颖、赵薇等明星的年画时,我家的土墙上贴满了奖状。

烫金的奖状仿佛给我家的土墙镀了一层金粉,于是,土墙变为“金墙”,土房变为“黄金屋”,这光彩熠熠的金色光芒“灼伤”了一些势利眼的亲戚、村民的眼睛,让他们懂得尊重我们。因为这面奖状墙,我们全家人仿佛都穿上了一身特殊的“黄金甲”,它帮我们抵御着人情的冷漠。

于是,每一张奖状都像是一粒粒希望的种子,种在了父母的心田上。故而当初再苦的日子,父母和大姐都甘之如饴。

粗算了下,上小学至今,我获得了几十张奖状(自大学以后,多为荣誉证书)。每一张奖状都薄薄的,大小规制有所差别,唯独那烫金的颜色是一致的。

大学毕业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后,我才发现:对寒门学子而言,我们是踩在自己辛苦获得的奖状、毕业证、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书上,才努力地在这个社会上谋生存和求发展的。

你瞧!奖状虽然薄薄的,但它是基石,垫高了寒门学子的人生高度。

有时候,奖状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射出一些人的真实面目。

因为这一张张的奖状,让我和不少从小到大领奖的同学结缘。我们惺惺相惜,多年寒窗共读时的彼此照顾和相互勉励,让我们厚植了情义。直到现在,他们依然是我关系最好的朋友。当然,奖状还给我带来一些烦恼。

2005年7月上旬,中考成绩揭晓了,我考了全校第二名。之后相继有宝鸡高新实验中学、乾县一中和乾县二中等省重点中学向我抛来橄榄枝。为了抢夺优质生源,那些高中招生办的老师亲自驱车来我们家招生,他们给我开出了诱人的入学条件,比如每学期都减免一些学费,上最好的火箭班,配顶级师资等等。

那时候,我们同届绝大多数同学只能上我们镇上的普通高中,能考上省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寥寥无几。中考成绩揭晓当晚,当母亲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当我还在为选择哪所中学纠结时,却不知道在暗处,好几个人心中的“魔鬼”早已经被激发了出来。

回顾初中那三年,我考过三次全校第二名,好多次全年级前十名,语文、英语成绩常居全年级第一,还在初三那年当过全校学生代表,拿过许多次“三好学生”奖状。唯独中考这一次,因为我已毕业,校领导不再发奖状给我。但偏偏这张没有奖状奖励的中考成绩单,却让我遇到了麻烦,麻烦来自于以下几个人:

第一位是我发小科。科很聪明,小学时曾考过班上数学第一名,后来上初中以后,学习成绩一直很一般。中考后,他常找我玩耍。盛夏午后,我们一起听歌、下象棋、玩扑克牌,我们一起谈天说地,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那个夏日,在我们村子麦场畔的梧桐树荫,习习凉风屡屡驱散着一股又一股的热浪,玉米苗将枝叶拧在一起,蝉聒噪地吹奏着单调乏味的乐曲,大地快被烧焦了,两个白衣少年的内心跟天上那轮红火球一样火热,我们都憧憬着未知的高中生活……

从中考成绩揭晓后的第二天开始,科不再找我玩了。后来,他看到我,也躲得远远的;之后的高中三年,他每次路过我家门口时都刻意把头低着,生怕我看到他;当我们无意中在村子四目相对时,他竟然像一个女孩似的对我翻白眼……

短短一夜,我仿佛成了他的仇人似的,我起初还不理解。多年以后,等我们躺一在同一张床上畅聊工作和爱情时。屡次谋生碰壁的他对我道歉,说他那时是嫉妒我,眼红我从小到大获得的奖状有点多,想不通荣誉为啥一直偏爱我,而不是他。他说嫉妒一度让他面目全非,他也讨厌过曾经的自己……末了,他诚恳向我道歉。我说,既然还能坐一起喝酒,睡一张床上掏心掏肺说话,还有啥计较的呢。

第二位是大妈。当时,我纠结上哪所中学,母亲和我商量让大伯(大伯当初是村主任)给我参谋一下。大伯正给我分析几所中学的优劣呢,大妈怒气冲冲地从家里赶过来,叫大伯回家吃饭。我刚想问候她呢,大妈先声夺人。

“前两天不是刚问过你伯么,今天可来麻烦你伯呢!搞了半天,才考了个初中第二名,我以为考了个第一名。念书好顶个屁用呢,最终看能否在社会上混得开、赚大钱。”

说这话时,大妈情绪激动得有些脸红。而大伯沉默不语,但他明显脸色不悦。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从小到大刻苦学习、认真备考获得的这些奖状,在大妈眼里屁都不算。我没期待过她祝贺我之类的客套话,但她这话让我听着不舒服,即使我当初尚且年幼。

“妈:我还是自己决定去哪所高中吧,再不麻烦我伯了!”

“好!咱再不麻烦任何人了。”

我和母亲目送着回家的大伯和大妈,我突然意识到,堂哥、堂姐们从小到大都没获过奖状。

第三位是飞的母亲。飞也是我同学,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都算优秀的,那次去镇上领奖的我们班同学之中就有他。只是他初三那年学习成绩有点儿倒退,但也不至于考那么不理想的,我坚信是他中考发挥失常了。

飞虽然很沮丧,不甘心,但他依然像之前一样跟我相处,并祝贺过我。在我眼里,他是个心胸宽广、输得起、心底善良的人。

不过,飞的母亲得知儿子没考上乾县一中或二中,需要花钱打点关系才能上一中后,面对一波又一波村民对我的褒扬,她心里燃起了一团熊熊怒火,亟需想法子浇灭它。后来,村子里突然传出一些谣言,说我们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和政治老师私底下给我补课,这才让我考了个全校第二……

我很纳闷谁是这些谣言的始作俑者,直到有一次,飞的母亲在村十字路口向一位妇女那样造谣时。一位弓着腰,扛着锄头的老汉看不下去了,他边走边感慨,哎!现在这人咋这么心短的呢!

此外,比我高一届的学长龙,他也曾被乾县一中录取,一中给他免了一学年的部分学费。后来龙的母亲得知我的中考喜讯后,生怕自己没面子,她便在村子逢人改口说,乾县一中给她家龙免了三年学费……

当我和母亲得知这些事后,我们娘俩选择了置之不理。有段时间,我一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我怕遇到更大的麻烦。因为我们都不确定,谁还在暗处偷偷嫉恨着我们。

活了多半辈子的母亲把这些事看得透,渐渐的,我也理解。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们恨不得在土地里刨出金子,从黄土中挤出油,然而土地却只能勉强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再苦再累,他们都能承受得了,他们只是殷切地期盼子女们通过考学来改变命运。

因此,他们都看重学习成绩,而奖状正是颁给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的。但是,他们心中住了个“心魔”,这位“心魔”驱使他们见不得我好。

奖状让我轻微地领略到了人性的恶。原来,这一张张的奖状让他们滋生了对我的眼红和嫉妒之情,我和家人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到。而我中考过后遭受的疏远、诽谤,只是这种眼红和嫉妒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后集中爆发的“导火索”而已。

奖状也让我明白,当初我和母亲在村里压根对别人没有设防,我们把别人想得太好了。

有时候,奖状就像是一架特殊的“望远镜”,曾让我看到了远处的生活。

2002年9月,母亲突然生病住院,前后花了一万多块钱,这场变故让我家又雪上加霜。于是,刚念初二不满一个月的二姐见状后又果断放弃学业,任凭校领导来我家如何劝说,她都坚定要辍学打工。校领导走出我家门口后难免喟叹:可惜了!这娃真是块念书的料!

之后,二姐当过保姆,去渭南摘过花椒,去银川摘过枸杞,后又南下东莞电子工厂打工,于2006年返回西安卖衣服。

有次回家后面对奖状墙,她耳提面命般告诫我:皓皓,你好好念书,姐给你说,没有学历,没有文化在社会真的不好混。说这话时,她的眼中噙着泪花,但她很快强忍着憋了回去。

那一刻,我心疼她为我们家的付出。我知道,她肯定后悔过。不用讲,她肯定在残酷现实的社会上吃过不少苦,栽了很多跟头,碰了许多壁,而那都是远处的生活,我当初没有切身体验,只能想象。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一定要跳出“农”门。

此外,奖状还让我管窥到了我们初中老师们的生活困境。

我上初中那会儿,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当教导主任连喊三遍让某某老师上台领“优秀教师奖”时,始终不见她们的身影。散会后,在教师宿舍里,那些获奖老师将“优秀教师”奖状撕掉扔进垃圾桶里,有的老师还忍不住怒骂校长,有的还哭过鼻子,闹过小情绪,但事后,她们又重新鼓足干劲选择当一名称职的乡村教师。

我起初以为是那些老师忙得顾不得领奖,后来,我才得知,那些不领奖的老师们拒绝领奖的理由是一致的:她们不要奖状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她们其实想要一点钱财或实物奖励。

她们奋战在乡村教育一线,在十分艰苦的校园环境里高擎着文明的火把,普及着科学文化知识,教导着农村娃如何做人。对于每月领着微薄薪水的她们来说,那张薄薄的纸张终究不抵薄薄的人民币实际一些,可想而知,婚后早些年的她们也曾被生活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不言而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相比于浮名,绝大多数人为世俗生活所迫的人都会选择实利。

奖状让我看到了20世纪初期,我们乾县当地乡村教师的理想与现实的较量,坚守和放弃的苦恼。

现在,奖状成了变味的“糖果”。

以前颁给学生的奖状种类很少,分“三好学生”和“优秀学士干部”两种。奖状只能颁给班上最优秀的几位学生,那时候奖状的意义更多的是肯定与褒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不少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但凡有一点闪光点,老师都应该予以鼓励。于是,奖状被老师们拿来当特殊的“糖果”。

因此,奖状的性质也悄然发生变化,如今奖状的意义更多的是鼓励和鞭策。奖状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奖状越来越廉价,奖状的份量越来越轻。

社会上泛滥的奖状让每个孩子轻而易举即可拿到,奖状的荣誉感意义消失殆尽,谈何让孩子更有动力去为奖状而努力付出。此外,一味地依赖奖状的鼓励与鞭策,而没有适度的打击和挫折,会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不到锻炼,反而助长了孩子的玻璃心。

可悲的是,有些心黑的资本家抓住了人性追求名誉、爱慕虚荣的弱点。他们打着文明育人的旗号,利用这一张张的奖状来满足家长与学生的虚荣心,最终让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更有甚者,据媒体报道,某地校长竟然与社会上的眼镜行老板相互勾结,同意在奖状上打上配眼镜的广告。此时,奖状又沦为他们变相敛财的一种工具。

想到这些,我难免会怀念儿时为获奖状而果断放弃玩耍机会的旧时光。我曾幻想过将我家那些奖状一直保留下来。然而,在我家2011年盖新房时,土墙倒掉的那一刻,奖状也随之深埋土里。然而,关于奖状的美好回忆一直镌刻心底,一旦想起,便会有股股暖流涌过。

那一刻,我明白奖状其实是我们姐弟跟命运不断抗争的证明,珍惜奖状更是一种心疼自己,保留奋斗历程的特殊方式。

【作者简介】

屈皓(1990- ),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见《美文》《延河》《牡丹》《星星》《散文诗》《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等百余种报刊,散文入选中学考试卷。上榜2019年、2020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历任记者、助理等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