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歌·四季刊》的头像

《九歌·四季刊》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408/26
分享

被雪花淘白的云朵——黎二愣的诗界探索与生命哲思

在当代诗歌的繁星闪耀下,诗人黎二愣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深刻的内省能力引起了关注。他洞察生活的细微之处,将其转化为充满哲理的诗行。最近,《文学川军》公众号特别推荐了他的组诗《被雪花淘白的云朵》,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美风光,更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多样性和艺术再现的过程。

沉浸在这些诗篇中,我仿佛见证了飘落的雪花静静降临人间,将世界装扮得如诗如画。我与作者一同探索那背后的故事,揭开被雪花淘白的云朵的秘密。它们宛如诗人的化身,承载着他的情感和思考,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飘扬。这些画面让我联想到人世间的各种情感、社会场景以及人们为生存而奋斗的情景。

黎二愣的才华在于他能用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他的诗歌透露出超脱世俗的淡定和对生活本真的追求,给予读者心灵的宁静。正如他在《登上高原》中所述:“从低海拔一步步登上高高原/每爬抬起一个刻度/我的身躯就向下弯曲一个尺寸/呼吸也多了一份隆重/有如我对崇高与巍峨的景仰。”

这首诗精细地描绘了攀登高原的壮阔旅程,随着地势抬升,旅者身影不断弯曲,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愈发沉重,仿佛是对自然崇高景象的无言赞歌。踏越雪线之时,他似乎变成了高原上的植被,由挺拔的乔木逐渐化为矮小的灌木,最终融入纷飞的雪花之中。

两年前,我初次阅读黎二愣的高原诗篇,其文字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不久后,他的新作再次震撼了我。这些诗歌融合了情感与思考,每一句都像是高原深处的呼唤。如今,黎二愣第三次创作高原,笔触更深、更沉稳。他将高原的粗犷与生命的细腻结合,创作出了栩栩如生的生命图景。

读他的最新作品,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他的诗歌宛如高原上的野花,孤独却坚韧、生机勃勃。在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云朵仿佛触手可及,让我感受到它们的柔软以及所带来的温暖与安慰。例如在《云朵,拨亮我的月光》一诗中,他如此描绘:“高原的云,就这样搁在我头顶/像阿妈的手巾/沾上高原的雪片:为我体内的燥热降温。”

诗中描述了高原上的云朵如何搁在诗人头顶,如同阿妈的手巾沾上高原的雪片为诗人体内的燥热降温。云朵从诗人手中伸出手指把阳光捋直,诗人凝望雅拉雪山的眼神再也不弯曲。诗人从贡嘎山到雅拉山口,像风筝一样在手里拽着。太阳从东边到西边,从黄昏到黎明,一会儿被雪花遮蔽,一会儿又被冰雹凑成。而那只云朵始终是拨亮月华的光辉,让诗人与天空的颜色永远没有距离。

在阅读《被雪花淘白的云朵》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黎二愣的才华所折服。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用自己的诗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意义。如《甘居柯河之晨》一诗:“16.47Km长的小河/脱尽了白雪的绒装/以一粒水的喻义/在雅拉雪山照过来的阳光下/清澈地将我身影/一寸寸扶正。”

在甘居柯河畔迎接晨曦的诗人,沉醉于这一刻的宁静美好,同时反思着自我存在的深远意义。当金色阳光洒遍雪峰,那温暖的光辉犹如涂抹于自身的安慰,美景唤起了对未来希望与生机的无限憧憬。诗人的身影在河面上拉长,随着水流轻轻摆动,仿佛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在此显露无遗。

长达16.47公里的甘居柯河摆脱了冬季的白雪覆盖,展露出清晰的流水轮廓,春天的到来已然跃然眼前。雅拉雪山的阳光映照下,一滴水珠似乎也在映射出诗人的身姿,清澈并逐步地令其影像恢复端正。在这里,水成为了力量与纯净的象征,河水不仅倒映出诗人的身形,更似乎在细腻地修正与澄清着对自我认知的理解。

每位作家都致力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捕捉并呈现时代的脉动,以真实且生动的笔触将这一时代的面貌展现给读者。我认为,专注于高原题材的诗人黎二愣无疑实现了这一目标。在他的诗作《一只牛骨架》中,通过对一副牛骨的细腻描绘,他传达了对生命、自然以及存在的深层次反思。例如,诗中提到的“一只牛角的骨架敞开胸骨怀抱草原”,这不仅是形容牛骨的物理形态,更隐喻着牛与草原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这片土地无尽的眷恋与守护。

在与诗人的交流中,我得知他前往高原的目的远非寻找诗意灵感或沉溺于浪漫情感。实际上,他踏上这片寒冷荒凉之地,是源于一种深刻的自我转变和挑战。他希望真正放下过去的自我,深入地融入并体验那些在恶劣环境中挣扎求存的普通人民的生活。

这位奔赴高原的诗人并非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亲自接管儿子投资的旅游项目。他在这里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在简陋的条件下,睡在拥挤的高低铺上,共用一个公共厕所。他尝试着经营小规模的生意,如同当地人一样,亲身感受生存的艰辛。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不断遭遇执法人员的频繁检查和干预,尽管这些官员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小商贩的困境,但诗人必须忍受他们的整治和指令,有时甚至不得不暂时停止营业。

通过这些亲身的经历,黎二愣真切地看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了他们在生活中所承受的沉重压力,以及他们在社会底层所展现的坚韧与不屈。他目睹了他们的黯然神伤,体会到了他们的微小和卑微,这种体验使诗人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以及普通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持。如同《立曲河边的绝唱》中所写:“一群黑黢黢的牦牛/把自己捆绑在春天没有苏醒的草地上/它们只有抬起一直刨草根的头才会是生命的征兆。”

在春季尚未完全苏醒的草原上,一群牦牛显得尤为醒目。它们的深沉色泽与大自然的背景相互映衬,仿佛是大地上的一笔墨迹,描绘出生命之沉重与缓慢。这群雄伟生物似在静候某个神秘信号,或是在探求生命意义的同时,为草原带来了更为深邃的寂静,时间仿佛在它们身边凝固。唯有当牦牛们抬起刨根的蹄子,生命的征兆方得以显现,那一动作,虽简朴无华,却饱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希望,诉说着哪怕在寒冷刺骨的春天里,生命依然执着地探寻前路,向着温暖与光明奋进。

黎二愣的诗歌创作,若浓缩为一句话,便是对生活的发现与珍视。他架起了生活与生命间的桥梁,成为当代诗坛最为热情和投入的诗人之一。正如《高原的黑乌鸦》所述,那些栖息于辽阔高原的乌鸦,以深邃的黑色羽翼吸纳尘世纷扰,守护高原天空的纯净与平和。这些乌鸦使得飘荡于贡嘎、青绕、雅拉雪山之间的云朵更显洁白无瑕,它们如同自然的画笔,在大地之上勾勒出纯洁的印记。

无论是河畔、山谷还是风哨口,乌鸦与银装素裹的山峰共同构成了一副高对比的壮丽图景。黑羽族群的存在为狂风中的旗帜注入了生机,它们的鸣叫宛如为旗帜招魂,直至自身喉咙泛起血红之光。在那一刻,诗人的肺腑似乎在乌鸦沙哑而响亮的呼唤中找到了无边的宽慰与悲悯。它们的召唤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深切感受到高原的广袤与深奥。

作为一位读者,我亦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当我翻开《被雪花淘白的云朵》,便仿佛踏入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境地,沉醉于雪域的洁白和宁静之中,耳畔伴随着高原的悠扬旋律。作者精致的笔触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带给我欢喜与思考。有时在夜深人静之际,正是这些故事陪伴我度过泪光闪烁的宁静夜晚。

【注】本文刊于《九歌.四季刊》2024春季阅读专号。作者简介:吴荣强,生于1988年,广东湛江人。个人事迹曾被《中国工人》《南方工报》《信息时报》、佛山电视台、中工网、央广网、海外网、财经网等媒体报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