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跃的头像

龙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8
分享

山间那条小路

东洋冲境里的自生桥,是道人山北麓丘陵中的一座水库,周围五六千人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在杨柳铺人的口碑中,自生桥的知名度是极高的。

道人山东侧,自生桥水库南坡,有一处低矮一些的山垭,人们叫“鸳鸯界”。是个漂亮的名字,不知寄托了先人们对此山此水多么美好的愿景。山顶鸳鸯憩栖,山腰绿波微荡。不知是鸳鸯戏水后,离弃而去飞上山垭,回望曾经的极乐处,还是鸳鸯遥远的飞临自生桥水库时,在高处的山垭口,俯视山下的绿水,畅想着双双戏水,乐哉悠哉的美好享受。无论作何理解,自生桥的青山绿水,自然激发了爱美的生灵无限的追求与向往。

少不更事时起,就常听父亲及乡邻们说起过,当时的东洋冲,被道人山阻隔着,这条山路算是去往县城的捷经了,沿途的二层崖,猴子洞,为旅途中的人们,提供着一处一处养眼的美景,悬崖石壁上,不时跳跃奔跑的山羊,射香,鸟类蛇类让寂寞的行人,也凭添了少有的生机。小路两旁的道人山上,随处都有自然形成的溶洞,有大有小,小的可穴居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大的溶洞可住人,有的溶洞是可容纳一两百人的,解放前,慈利一带的白莲教盛行,戴孔许等人的白莲教信徒,大多都以山洞为基地,当地老百姓称为“神兵”,这些神兵大多持火枪为武器,常年研芒硝,制火药,这高山溶洞也称为“硝洞”。如今,硝洞神兵早已被镇压驱散,空留洞穴处处。我在慈一中读高中时,没有公路没通班车,也曾被父亲领着,走过这条路。这是一条小路,不宽,不足一米,一路青石铺就,穿行山水间,通向县城。

百年前自生桥这条老路,早已荒废,杳无人迹了。路旁的石碑依然留存,碑脚碑身完好如初,“清光绪丙子二年”字样清晰可见,石碑上密密麻麻刻着的捐建者姓名占据了几版面,东洋冲上下所有宗族都在其列,静立冠木丛中,叙说着百多年的人来人往,石碑上不朽的铭文,向后人们昭示着东洋冲一带的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近几年,杨柳铺乡政府及康庄村,做好饮用水源的利用保护,先后投入百万元,修建了水库防洪公路,安排专人管理水库环境卫生,每天清晨,傍晚人们就会成群结队,在防洪公路上锻炼,散步,享受青山绿水,那种净美环境中的快乐和愉悦,是城里再高端的小区或公园也难以乞及的。据村书记满延广介绍,他们对自生桥的青山绿水,以及山水间的这条小路,早有整体规划,正多方筹措资金,修一条半封闭的沿库步道,整修百多年前的小山道,将硝洞开发成休闲娱乐场所,可小憇喝茶,或下棋打牌。有几处数十米高的绝壁,更可开发为攀岩基地。到那时,人们走在半封闭的步道上,看远山风景如画,野生动物在石间林丛跳跃隐现,近旁绿水如缎,水鸟起落,清凉的山风,饱含水气,轻柔拂面过耳,远胜于美容院的面膜和美肤。精力旺盛,可攀古老小路,与一个半世纪的先人隔世对话,欣赏山间竹林花海,还有四季轮换不断的野果,鸳鸯界顶,望远处县城繁华,听脚下澧水欢歌。出一身汗何妨,生活的苦乐荣辱皆忘。东洋冲里,勤劳而充满对美好向往的东洋冲人,历来不惧桃战,有想法,自会披荆排难,终将成功梦圆,不久后这条小路勾连的山外县城和东洋冲自生桥,振兴共举,繁荣互答不知将是怎样衣派新农村盛景。

通往县城平坦宽大的水泥路,早已取代了当年的青石小路,东洋冲通往外面的路将越走越宽。

                                                   2024.08.28   于长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