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倚新虎的头像

倚新虎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401/06
分享

桃曲坡水库

1990年4月28日至5月3日,政协富平县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政协委员关于桃曲坡水库问题讨论成为热点,并提交了多份相关提案,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深入调查后,经富平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共同研究,结合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富平县政协第六次向陕西省政协提交了关于桃曲坡水库有关问题的意见报告。

历史背景

石川河(古称漆沮河),发源于铜川市,上游为漆水和沮水,在富平县洪水乡岔口汇合,蜿蜒百余公里,流经西安市阎良区、临潼区汇入渭河。因河道遍布鹅卵石,故称石川河。石川河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河渠书》记载,秦王政初年(前246)开凿的郑国渠沿荆山塬入境,绕断塬而北,至太上皇陵东纳石川河水灌溉富平县及关中大部分土地。

由于历史原因,河水流量后期减少。据记载:在用水高峰,沿河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执锸争引水。富平作为产粮大县,对提高扩大水资源利用想过不少办法,主要采取修渠引流方法灌溉旱地。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十分关心农业生产,兴建水库持续不断。据《富平县志》记载:“1969年11月5日,富平、耀县双方议定,共同修建桃曲坡水库。”

修建桃曲坡水库,耀县积极主动,富平愿望迫切,但适逢文化大革命,建设程序不够规范,属“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机械化程度很低,施工主要以人海战术为主,由富平和耀县按6:4筹工筹劳建设。采取以公社为营,大队为连,运用军事组织方式完成施工任务。农业人口众多的富平县勇挑大梁,承担了修筑大坝的艰巨任务。那是一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火红年代,在富平县革委会进行总动员之后,成千上万的富平群众拉着架子车,装上粮食、被褥和劳动工具,徒步50多公里加入到筑坝建设之中。

到工地后,过惯贫苦日子的庄稼汉们放下手中行李,啃几块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七手八脚地忙了起来:有的到附近村里打麦场借来麦秸草,有的不知从哪儿找到了胡基;有人跑到沟里提来了半桶水开始和泥......疲惫不堪的他们总算安下一个家,刚倒在温暖的麦秸草上,香甜的鼾声便此起彼伏。为了让大家吃饱肚子,在粮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主要采取“三点式”(每个民工从家里自带一点,生产队从仓库里挤出一点,指挥部补贴一点)办法来解决吃饭问题。日复一日,父老乡亲依靠手中简陋的工具凿洞、填药、放炮、刨土、装车、运土、打夯......每天十多小时的高强度体力活,让他们不到开饭时间就觉得饥肠辘辘。玉米面沫糊,玉米碜子,玉米面馒头成为他们吃饱肚子的主要食物。

1971年9月,水库溢洪道工程破土动工,时任陕西省革委会主任李瑞山亲临大坝施工现场,要求加强领导,要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干劲、加快建设速度,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富平县革委会再次全县总动员,曹村、宫里、庄里、齐村、华朱、流曲公社各自筹工均在2000人以上。不少才从学校走出来的女学生、新婚不久的媳妇也加入到了筑坝大军之中。1972年至1973年投入劳动力每天达2万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在修坝的13万富平儿女之中,至少有2万多名姐妹们起早贪黑参加建设,她们中一部分丈量土方、化验质量、给大伙儿做饭菜,大部分和男同志一起装土、运土,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建设工地上,她们脖子上的红头巾给火热的劳动场面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年复一年的艰苦劳动,让她们更加健壮美丽。劳动者最光荣,劳动创造幸福,劳动中也有爱情的火花迸发。不少修建水库大坝的男女青年,在热心人的牵线搭桥下,结为革命伴侣。

1972年的冬季大会战、劳动大竞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宫里公社南陵大队年仅15周岁的张中军、曹村公社、流曲公社等21名同志,先后在排哑炮、刨土和危险施工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从1971年11月16日全面铺土到1973年5月26日坝体初成,富平县共完成土方145.9万立方米,石方6.94万立方米,砌石3.1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058立方米。

1980年,经过勤劳的富平、耀县人民肩挑背扛,战天斗地,历时十余载,终于在渭北黄土高原石灰岩漏水区筑坝建成了桃曲坡水库。显著的灌溉效应,让富平、耀县人民从此告别了靠天吃饭的苦日子,成为了三秦大地的富庶粮仓,还被陕西省确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富平县老灌区粮食亩产由160公斤提高到461公斤,亩产增加了2.9倍。其中石川河灌区占富平县耕地面积17.39%,粮食总产量占全县30.2%,亩产翻了两番。

1986年,陕西省计划委员会提出了“铜川市桃曲坡水库饮水项目计划”,由于优先保障铜川市居民生活用水,导致富平县粮食生产灌溉面临严重困难。为此,富平县政协屡次向省政协提交相关意见报告。

  办理结果

陕西省相关部门根据调查数据及意见建议,为确保富平县农业生产,给予了相应政策补偿支持。据《富平县志》记载:“自1986年11月起,省、地(区)连续5年拨给富平专款105万元发展粮食生产;省水利水保厅在蒲城、富平实施2万公顷机井灌区挖潜改造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富平宫里沟以东,温泉河以北15个乡镇的11933.33公顷井灌面积……”

陕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集资,兴建大型电力提水灌溉东雷二期抽黄工程时,富平县农业生产用水也列入了项目计划。建设了从太里湾一级站到富平县王寮镇三合村干渠130公里,流曲、刘集、兴镇三大灌溉系统分干渠20公里,支渠22条160公里,修建抽水泵站10座,灌溉流曲等15个乡镇40万亩土地,受益人口34万,2005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富平县抽黄灌区在运行前,可利用水资源仅有地表降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由于长期采用地下水源,导致灌区内植被稀疏,农作物产量减产,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县境内多条河流干涸,土壤板结盐碱化严重。抽黄灌区发挥作用后,水资源条件明显改善,地下水位明显提高,经济林面积相应增多,粮食种植结构得到优化,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水库效益

当年在桃曲坡水库动工建设之初,工地党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动员教育,制定了“土坝施工细则”和“土坝质量十项要求”,成立了质量检测组,在土场、上坝路口、坝面都有专人检查,凡不符合规定都不能装车拉进坝区,严格把控质量的检查人员“六亲不认”“雷打不动”的工作精神,让这座土坝水库经受住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发挥了防洪减灾功能,保障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耀州城区和富平县的三个乡镇,25个村庄,170个工矿企业,2条铁路干线和2条铁路支线,10万人口以及1.67万亩耕地免于水患灾害。30多年来,桃曲坡水库向城乡供水总量达14.53亿立方米,灌溉农作物累计增产粮食29.66亿公斤,净增产值45.12亿。城市供水1.26亿立方米,水费收入8357万元。2010年7月,水库上游连降暴雨,最大一日洪水总量1826立方米/秒,为50年一遇,面对洪水的肆虐冲击,这座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土坝水库安然无恙,经受住了历史考验。

为缓解灌区缺水和铜川市饮用水矛盾,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93年开始,陆续实施了马栏河引水工程与桃曲坡水库溢洪道加闸工程,水库可引水总量由6686万立方米增加到10920万立方米。溢洪道加闸工程完成后,蓄水位比原来784.00米高出4.5米,库容增加了1016万立方米,在保证城市供水的基础上,农田灌溉保证率由37.4%提高到48.1%。

2022年,灌溉中心累计农灌引水3872万立方米,灌溉农田35万余亩次,城市及工业供水2256万立方米,向石川河补水1960万立方米。桃曲坡水库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态补水“四水”共治,聚力兴水富民、灌区安澜和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桃曲坡水库正以崭新的面貌换发着青春活力,以水为笔绘就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走出了一条科学用水之路,让一湖清水化为了发展之水,惠民之水,幸福之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