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季一砾的头像

季一砾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02
分享

父子一梦



有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在淳朴渴慕的心里,做了一辈子教师的梦!


80多岁的时候,熟悉的人见了他的面,仍然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为“季老师”,他面露微笑,为之欣然自得!似乎,非常乐意接受这一顶“桂冠”!这就是我的父亲!


在20世纪的60年代初,我父亲还真的担任过几年的职工教育工作。那是在胶东半岛一个叫做城阳的三等火车站南边。在一处静谧的园林围绕的院落里,春季里繁华似锦;秋天时硕果累累。


记得在我学龄前,曾经跟随父亲去过城阳,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城阳地儿天蓝水清草绿树茂人亲和的风土人情,让我记忆犹新!是我童年时生活美好的一段思路历程。在那里,我天天围绕着树林子在校舍里转悠,有时不知好歹,竟然趴在教室窗外张望,可能涉嫌影响课堂秩序,被父亲训斥了一顿!


一排排红砖碧瓦白墙,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时端坐着一行行身着制式新路服的学员。我隔窗相望,父亲在黑板上书写着什么。那时,年幼的我,虽然看不懂。可是,瞅着那疏密有度,层次分明的板书,影影绰绰看上去,感觉似甘露,如阳光,象嫩芽。总之,我觉得应该是万物生长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是铁路运输工作中不可须臾离开的技能专长。那时,我羡慕并向往着能有那么一天,也能当上学生或者老师,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问的天空中飞翔。


在那个困难的时期,父亲与来自千里铁道线上的新生力量,聚集到一起,为将来的铁路运输培养造就一大批有用人才,在一座职工技术学校里,苦心孤诣地钻研行车运输专业知识,为实现运输现代化打好基础,做出了贡献。


旧社会,父亲从很小的年纪就在外给人家打工抗活,忍受着折磨和苦难,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为养家糊口添了一把力。可庄稼地里很难长出能填饱肚子的口粮。所以,父亲在童年,就把自己当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童年很苦。为了生存,奶奶把自己养育的几个女儿,在闯关东的时候,下狠心都送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只带着我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回了老家,落叶归根。为这事奶奶愧疚了一辈子,至死不能瞑目。父亲把这一段辛酸的往事铭记在心,掩藏在绵绵的思绪当中。


父亲家里因为穷,穷得吃不饱饭,穿不上衣,上不起学。要想学识字,没有钱是进不了学堂的。只好让已经识了字,也会打算盘的哥哥(我的大爷)教他学习。那时,识了字就算是有学问。打得了算盘就能掌家理财,盘算生活。就这么天长日久,铢积寸累,父亲攒了点文化,练出了一手像样的字,珠算也很流利。


参加革命后,父亲的学习劲头得到了发挥。他把渴望新生活,珍爱新生命的一腔热情,全部倾注到了工作中去。在铁路上,人和规章还有设备,形成了一根严密的链条,不能脱节,不可稍有逾越或违拗,只能遵循。为此,父亲潜心钻研运输专业技术,刻苦学习行车组织指挥业务和规章制度,凭着毅力和灵活的脑筋,凭着对人民铁路的热爱,还有熟练的业务知识,使父亲在行车安全运输组织指挥工作中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父亲在铁路上干了大半辈子,生命的年轮随着车轮辗转。从西向东,又从东往西,轧过了铁路干线的每一个火车站,处处留下了他坚实铿锵的足迹。由于父亲出色的工作,他有幸被组织上选派到职工技术学校,担任了教学工作。他俨然以师长自居,像模像样地登上了讲台,当起了教员,为新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带了一批又一批行车工作的骨干,使学生们一个个成长成熟成才,后来成了胶济等铁路干线上的中坚力量。我父亲也因教学相长,赢得了众多学员的口碑。


父亲的教学生活,已是50年前的事。正应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成语。如今看来,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和寓意,理解了它的哲理,这也正是我父亲为之追求和努力过的。“树木”使人在生活环境中受益;“树人”为人类事业千秋万代造福。树木树人者同时树己,己身修好,才能育人嘛!


父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的性格以至于传承影响到了下一代,这大概就称作遗传吧。父亲认为做人,在心里有的,无须表露,只要做好了就行。也许是该说的已经说到了,再需要的就是身体力行了。他以正直厚道和亲善的人格魅力处世,办事守信,说话当面,性情刚时如火,柔时似水。


父亲不仅在专业技术业务上教授他的学生,使之学有所长,而且在品行上要求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基座。还在生活上处处接济他们,不让学生为难。尽管自己一家人生活拮据,他仍然慷慨解囊,帮助贫困的学生。因此,他们的师生关系相当融洽和睦,是同事,又象兄弟;如父子,又似朋友。后来,由于调整,父亲担任其他工作,这教书育人的岗位,就成了他的梦想。但是,他的技术业务过硬的身影和为人处事的风尚,依然在铁路沿线传递蔓延。


以至于我参加工作后,也受惠于此。工作中处处得到他的同事和弟子们的关照,为我提供了许多便利,确实是让人在情感上有所温馨感触的。


在20世纪末的年代,我也在单位当过几年教员。为了继承发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自作主张(不敢未经程序制定校训)创制了“班训”,叫做“修身种德,敬业爱岗”,在学员中广为传播。试图使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结合,好象是在默默地履行着一个诺言,也好像是在行使着一个神圣的职责。


十年前,父亲已经离我而去,往日不再,埋藏在他心底的梦也成了永久的遗憾。我眼看着也老之将至,失去了一切可能的机会。这教书育人的梦,成了上一代的寄托,也成了我的下一代的希冀和理想。不管是谁,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想办法去努力圆那个梦吧!


父亲的一生,崇尚为人师表,孔子圣学。他尊崇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更热衷于民族复兴的基业。当老师一直是久久萦绕他心头的梦。他曾梦想回到执教的课堂,梦想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回味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生活的感受与乐趣,感受一下传播文化知识与人琼浆的芳香。父亲平时话语不多,不是他有架子,而是他的秉性使然。他的为人给了我感染震撼,我尊敬他,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父亲,而且还是师长,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尊严。他无伟人的丰姿神采,但他有不平常的人格魅力修养,一直影响着我。他的言行表率作用教育支撑鼓舞了我。


父亲,我的老师,我永远记着您!我相信,您的学生们也不会忘记您!您的梦想也一定会有人继续不断地传承下去!


(原创于2013年星星赶山文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