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生虽目不识丁,但说出的话却总有她的道理。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时常穿一件灰蓝色的开襟衣衫,脏了就洗一洗,烂了就补一补,总是舍不得换。记得有一年,我花了80元为她在临川寺冬至会上买了件棉衣。她爱不释手,可是当得知真实价格时,却立马变了脸,还骂我是败家子。四姐得知后,就当面替我鸣不平:“你儿子好不容易参加工作挣了钱,想尽点孝心,你非但不表扬,还严厉斥责他,早知如此,就不该给你买。”母亲顿感失言,就又话锋一转说:“俺儿孝顺我知道,只是太贵了,有点舍不得。咱房也没盖,你弟媳妇也没娶,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得省着点。”
“省着花钱”就成了母亲以俭养德的道理。她也总是将儿女给她买的衣服藏起来,平时从未穿过新衣服,新衣服也只在走亲戚时,才偶尔穿一下;她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这对我们的成长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母亲共生养了六个孩子,两男四女。每个孩子,她都视作珍宝。由于我最小,她倍加宠爱。记得小时候,我患有尿床的毛病,半夜三更经常不由自主地将褥子尿得湿漉漉一片,惹得父亲大为恼火。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护着我说:“娃小知不道啥,尿床由不得他,说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发那么大火。”
又有一回,我梦见自己上厕所,结果就放心地用力一努,没想到臭气熏醒了父亲,他叫我翻起身,结果竟发现我将一泡屎屙在了炕上,气得父亲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正当父亲欲要动手时,又是母亲挺身而出,予以阻拦说:“娃还小知不道啥,咋经得起你的巴掌?骂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和碎娃一般较量。”
自此以后,“娃小不知道啥”、“没必要和碎娃一般较量”的道理,就成了母亲让顽劣的我免于遭打的保护伞。
正因如此,我与母亲形影不离,经常是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俨然活脱脱一个跟屁虫。或许是被母亲“宠坏”了的缘故,我的脾气不小,遇事冲动,不懂得忍让,经常惹是生非。有一次,与家人吵架,一气之下,竟将院落里的一棵小树用砍刀砍掉了,瞬间传得四邻皆知,都成了当时的笑柄,母亲依旧耐心地讲道理。又有一次,与二姐发生口角,我就拿大人出气,在二姐面前连连大喊父亲的乳名。父亲听见了,就地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怒气冲冲地朝我追打,我吓得像兔子一样飞跑,母亲得知,也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严厉批评一顿而已。因为她始终认为,碎娃调皮捣蛋,这是天性,只要将关于利害的道理讲清即可,没必要跟小家伙一般见识,动手动脚。
即使在七八岁一不小心将邻居一女孩额头用瓦片砸伤,女孩妈妈在我家马路口指指戳戳、破口大骂,让母亲无言以对、倍感受辱时,母亲依然没有动手揍我,还是心平气和地给我讲“遇事要忍让,千万不可动手”的道理,更没有告诉奔忙在外、老实巴交、脾气暴冷而又寡言少语的父亲。母亲一人承担了这一切羞辱和苦楚。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此事,大大地改变了我的性格。我曾暗自发誓,绝不能再生事端而让母亲难堪。由此,我改邪归正,宁可被别人欺负,也从不轻易动手,再也没给母亲添过乱、惹过事,一下子似乎长大了许多,懂事了许多。在学习上,更是勤奋刻苦,一年好过一年。
自从考上了全县重点高中周至中学,回家的次数稀少了,有时两三周才回家一次。每每回家,大都是向母亲索要生活费。每次,当她从柜子翻开用手帕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币时,嘴里总要嘀咕一句:“死水怕勺舀。”然后,就取出一百元叮咛我:“在学校要吃饱,甭乱花,自己要照顾好自己。”
我默默点头,眼里早已噙满泪花。因为,我深知,我花的每一笔血汗钱,都是父母起早贪黑靠绑笤帚、养几头猪辛辛苦苦换来的,我唯有自强不息,才能给家庭带来希望。
出乎意料的是,两次高考,我都成绩不佳,将自己关在房里,不愿出门,那种一蹶不振的样子,让母亲心急如焚。哥哥劝我再次复读,我说我一坐进教室,头比身子大,实在不堪忍受。母亲见此情形反倒语气平淡地开导我说:“天下那么多农民,人家没上过学难道就不活了?我看人家活得都好好的。当农民,咱自食其力,也没啥丢人的。”几日后,她还恳求邻居一个初中未念完的儿子带我去外地打工,当人家欣然应诺时,没想到,我却接到了补录喜讯。
母亲坦然面对一切的态度和富有哲理的话,让我受益终生,从此也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这就是母亲无私的爱。她的这份爱,我一直珍藏于心,并激励着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敢有丝毫松懈,更不敢谈恋爱,只能一心扑在学业上。正因如此,我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稳居前列,让她从未操过心。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我还主动放弃了陕西师范大学专升本的机会,明智地报考了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专业。我将全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五点起床,坚持勤工俭学——打扫大学划定区域内的卫生,每月可赚取60元零花钱;白天踏踏实实学习本校的专科课程;下午放学还要坚持搞兼职——爬楼梯(最高达八层),骑自行车当送奶工,务必于当晚七八点前按时将袋装牛奶或酸奶送入市内各家各户,风雨无阻,每月可赚取300元生活费;晚上坚持自学自考课程,连续三年每晚12点前从未上床安寝过。每天的伙食费也严格控制在4元以内。经过调查,餐厅的米线最便宜最实惠,每碗仅有1.6元,连吃带喝,一碗管饱。为了省钱,米线竟然连吃了三年,都吃腻味了;为了改换口味,还专意买了电炉丝,从家里带箱挂面,背着老师偷偷在教室或宿舍煮面吃。
可以说,除了大学头一年开学家里拼凑的5000元报名费外(其中2000元是父母粜粮卖猪而来,另外3000元是哥哥在信用社借贷的),大学三年的生活费,我从未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均靠平时打短工来供给。尽管看上去面黄肌瘦,但精气神却最佳,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不仅连年荣获大学奖学金,还多次荣获“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更值得骄傲的是,大学毕业一年后,十余门自考课程全部合格,率先成为我班50名同学中第一个获得西北大学本科毕业证的大专自考生。这也是我最让母亲引以为毫的地方。
母亲常念叨的一句话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当时不理解,通过身体力行,却体悟最深。归根结底,这皆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母亲不仅教会了我自立自强,也教会了我劳动技能,更叫我明白了智与力的道理。
母亲和父亲分工明确,父亲主外,她主内,在奶奶健在和几个姐姐尚未成年的时候,她包揽了全家九口的一日三餐,还要协助父亲一同下地耕作。那时候,没有机械化,耕种和收割庄稼全靠人力,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全家九口十亩地,她和父亲带着我们齐上阵,我那时不过十来岁光景,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像手握䦆头挖地、提着竹篮点包谷种子、用䦆锄子挖玉米秆、用架子车转秆拉粪、手持镰刀割麦、摊场收麦等农活,皆有母亲的辛勤付出——她觉得我爱用蛮力,就在一旁一边示范,一边手把手指教,还不忘反复提醒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像你哥一样考上了学,就不用在地里刨食吃了。”
现在,我从事教育工作,做了文化人,但干起农活来,依然不输于那些常干农活的地道农民。这不得不得益于母亲当年的“劳动教学”和“有智吃智,无智吃力”的道理渗透!
母亲还教会了我宽于待人和孝亲敬老。
记得母亲年轻时,时常与奶奶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断,整个家被吵得鸡犬不宁。最严重的一次是,奶奶一气之下,趁母亲不备,竟在灶火抓了一把土,扔进了母亲辛辛苦苦刚刚做好的一锅午饭里。没想到,父亲不知真相,竟以“大不敬之罪”将母亲暴打了一顿。母亲连哭带嚎,最终在邻居的好言相劝下,化干戈为玉帛。
没想到,年事已高、颇为要强的奶奶竟得了半身不遂,一躺就是十余年。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母亲居然不计前嫌,百依百顺地照顾了奶奶十余年,直至奶奶无憾辞世。安葬之日,舅爷家还专意给二老当众披挂了绸缎红,父亲哭得肝肠寸断,涕泪横流;母亲也嚎啕大哭,伤心欲绝。母亲最终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践行了宽容敬老的道理。
参加工作后,我的婚事又成了母亲最大的牵挂。当年她因小宋没有正式工作为由,坚决反对我和小宋的爱恋。没想到,错过之后,我结交了另一名女友,却遭遇骗婚,落了个人财两空的下场。直到小宋的孩子都好几岁了,我依然孑然一身。为此,她对我致歉说,她做错了,希望我尽快成个家,对方有没有工作无所谓,只要和我真心过日子就行。做了错事要道歉也是母亲一贯坚持的道理。
我听了母亲的话。2012年正月,我经人介绍认识了小我八岁的妻子。她也仅有初中文化,但却贤惠懂事,刚带回家,母亲见了第一面,就像见了亲闺女一样,分外高兴,笑声不断。尤其是岳父岳母也分外开明,就连一向挑剔的哥哥见了他们二老,都赞其厚道不已。于是,我们交往三个月后,我就在家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遗憾的是,婚后半个月,母亲却猝然驾鹤西去。母亲面容安详,略带笑意,就如同她那张笑容可掬的遗像一样。
显而易见,母亲是毫无遗憾地闭上了双眼。因为在这半个月内,她亲自体验了新婚儿媳的孝顺:在母亲瘫痪在炕的情况下,妻子不嫌脏不怕臭,不仅为母亲擦脸擦手擦身,为其喂饭,处理大小便,还天天守在跟前听其唠叨,陪其说话。更难能可贵的是,妻子对兄嫂也格外关心,逢年过节,总要主动带着孩子去看望,一旦得知长居县城的兄嫂要回村,还总是提前将木床擦干净,还不忘将旧单子换成新单子,旧被褥换成新被褥,整个卧室被收拾得温馨舒坦。这让我分外感动。妻子与邻居相处得也很融洽,逢年过腊八节,单是四邻端来的腊八粥都要吃好几顿。妻子对女儿更是呵护有加,从未让我操过心。去年,在我生病住院期间,又是耐心陪护,悉心伺候,坚持为我洗脚擦身换药。经过妻子的努力,2016年12月7日,我家还以妻子的名字,被周至县妇女联合会评为“周至县最美家庭”。妻子也一直很好学,前不久还被尚村镇育苗幼儿园园长看中,成了该园一位名副其实的幼儿教师。
至今才想起母亲生前常念叨的一句话:“娶个贤妻旺三代,娶个恶妇毁三代。”是多么富有哲理。
人人都说我有福,妻子不仅年轻貌美,还如此贤惠顾家。我说,这其实都是母亲烧香拜神、积德行善换来的。在那个大家都忍饥挨饿、衣衫褴褛的艰苦岁月,每逢遇到行乞者,母亲都会顿生怜悯之心,毫不吝惜地拿出一块蒸馍送给对方;后来,随着日子渐渐好转,母亲也会从饭锅里舀一碗热饭倒进对方的空碗里;逢年过节时,甚至还会将身上的零花钱施舍给对方。邻里乡党需要帮忙,母亲也决不推辞,还会让父亲从前帮到后。
我们长大了,也秉承了母亲慈悲为怀、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母亲一生一心向善,从未与人红过脸,但却将最好的品行留给了儿女。因为母亲始终相信一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也相信这句话,这也是母亲毕生与人为善的道理准则和行为指南。
在母亲的道理熏陶指引下,几个姐姐都能做到家庭和睦、善待儿女、孝敬公婆;我和哥哥也都成了人民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屡获表彰,口碑俱佳。
母亲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她的那些道理,将激励着我们像她一样勤俭持家、与人为善、耕读传家、以孝治家!
安息吧!母亲!我们笃定会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您在九泉之下永无烦忧、欢颜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