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昀清
家慈马淑英生于一九四0年正月初八日吉时,不幸恸于二0二二年冬月二十七日戌时,寿终正寢,享年八十三岁。
母亲生前其实是甘肃人,十三岁因逃难背井离乡,落户周至,十六岁嫁于比她年长十四岁的家父侯志刚。母亲虽目不识丁,但却能说会道,勤俭持家,与家父共生育了四男二女六个子女。
为了养家糊口,精明强干、心灵手巧的母亲起初以打毛袜毛衣、编草席为副业,后发展至卖儿童服装。每月逢三六九哑柏集会和二五八县城集会,就摆摊叫卖,不分春夏和秋冬,四季如常,可谓吃尽了苦楚,受尽了难常。
最令我感动不已的是,在一九七0年初家庭经济极度困难之时,母亲毅然决定让小学刚刚毕业的二哥停学,跟她学做生意,继续供大哥、三哥和我读书,不仅节衣缩食将大哥、三哥供到了高中毕业,还含辛茹苦继续供我读完了大学,这才改变了我的命运。
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周至中学上高中那会儿,为了解决我的上学口粮问题,母亲经常独自一人拉着装有满满一蛇皮袋粮食的架子车到周至面粉厂换成面粉,再交与学校。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母亲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就没有身为一校之长的我的今天。
母亲啊,我亲爱的母亲!在此,我要对您道一声:谢谢您!妈妈!
您生前不仅关心儿女的茁壮成长,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孙辈。纵使在耄耋之年,您和往常一样,还经常给几个早已成家立业的孙子或外孙打电话,嘘寒问暖,言语间,还时刻不忘关心自己的那几个小重孙。因而,不仅孙子侯恒飞、侯思源;孙女侯喜婷、侯婉婷等与您感情深厚,就连侯引峰、侯喜峰、陈峰涛等外孙,也对您依依不舍,感情笃深。在侄辈中,与您感情最深的当属侯小明。记得您生前经常念叨,在大雪皑皑,银装素裹之时,是您的侄子侯小明不畏严寒,拿起扫把替您清扫前后院积雪,您始终铭记着他的好!说句心里话,他比我这个当儿子的做得好!与其相比,我这个当儿子的除了自愧弗如,就是满怀感激!感激侯小明对您做的这一切!
母亲有情有义,知恩感恩,不仅重亲情,也更看重乡情、友情。凡与母亲打过交道者,都知道母亲一向和蔼可亲,古道热肠。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邻居,只要遇到日常困难甚或红白喜事,只要母亲力所能及,总是有求必应,热心相帮,从不推诿。母亲的这一行事风格,为她赢得了口碑俱佳的人脉和人缘。
记得,在我年幼时,母亲曾给我讲过《富仁吃面》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当时的整个下侯村以编席为副业,有一年,母亲带着几位乡党到富仁去卖席,恰遇一位富仁好友异常好客,主动提出管待午饭。那顿饭不是家常便饭,而是带肉的臊子面,热气腾腾,喷香扑鼻,这在那个家家户户都贫困交加、吃肉如过年的年月,着实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她一连吃了三大碗,这是她自小到大以来,吃得最香、最过瘾的一顿饭。这顿饭让母亲终身难忘;这顿饭也让母亲学会了心怀感恩和回馈社会。因此,在母亲红红火火经营服装生意,有余力帮助他人之时,母亲总会伸出温暖之手,热忱相助。当我们长大成人,有能力帮助他人之时,母亲也时常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多做善事,该捐款时就捐款,该出力时就出力。我们谨遵母亲的教诲,不管是捐资兴学,还是村庙过会,都时常捐款,表达爱心。
母亲的一生是慈爱辛劳的一生,您把慈爱留给了儿女,把辛劳留给了自己;母亲的一生也是任劳任怨的一生,不管是在家相夫教子,还是在外风餐露宿做生意,面对任何困苦和委屈,您从不怨天尤人、叫苦连天,而总是泰然处之,积极设法应对;母亲的一生亦是四世同堂的一生,在您的关怀备至下,侯家后人包括内孙、外孙和重孙在内,已多达60余人;母亲的一生更是自力更生、不求回报、受人敬重的一生。母亲手脚不停歇、呕心沥血操劳一辈子,做人做事无愧于天地和良心,“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是您一生的写照。
母亲,我慈爱的母亲!您走得太突然太匆忙了,突然匆忙得让我们都毫无准备。临走前,您一顿饭还能吃一大碗,还和三哥有说有笑,不曾想,您刚躺下不久,灯未熄,夜未央,纵使三哥千呼万唤,您却再也未能醒来;当我和大哥、二哥相继接到三哥的电话,惊闻您驾鹤西游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实难相信,只有眼泪吧嗒吧嗒情不自禁地往下流。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见您最后一面,您就悄无声息地走了,令我和媳妇备感愧疚,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守在您炕头侍奉您,哪怕给您端一碗饭,喂一口汤,可就连这小小的机会和要求,您都没留给我们,怎能不让我们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母亲,我慈爱的母亲!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会秉承您的优良家风,万事以和为贵,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多做善事、好事,以突出的工作业绩,光耀门庭!
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在今天与您告别之际,儿子愿您一路走好,在天国得以安息!
孤哀子广琪同哥哥选成、广成、广社泣血稽颡!
纪昀清代写于2022年12月27日
【《祭母文》2024年4月9日,首发于“江山文学网”,并获“精品推荐”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