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的家住在乡村,我父亲在村小学当校长,父亲非常喜欢读书和存书,所以家中的书很多。而且,父亲会给每一部书都用牛皮纸小心翼翼地包上书皮,工工整整地写上书名,然后规规矩矩摆放到书架上。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等家中的书读完了,我就跑去找父亲要。父亲便给了我一个绿色的小本,上面印着《扶余县图书馆借书证》,说用这个可以免费借书看。
我们村距离县城8公里,我每周日都要跑一个来回,看着县图书馆里不计其数的书籍,我真的好想都抱回家里读一遍。现在想想,我已经忘记自己那些年读了多少部书了,只是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读书过程中,我都会有画面感,看着一行行文字,脑海里便会闪现出一幅幅画面:有高山有小桥有流水,有书中主人公奔波忙碌的身影,有岁月变迁匆匆而过的痕迹。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我依然会保留这个习惯,先把自己要写的场景和人物,在脑海里形成一个个画面,然后把画面变成一段段的文字,这也是我对于阅读和写作的一个小窍门,这样,对于读者和作者来说,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真实又自然。
14岁那年,我抱着一本书坐在家里的柴堆上突发奇想:自己也要写小说,也要写出一本本厚厚的书来。于是,从那晚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历程:用方格纸写好,找父亲要一角钱,买一个2分钱的信封和一张8分钱邮票,跑到县里邮电局门前,小心翼翼把稿件放进邮筒里,这封带着我渴望的小稿子便飞向了远方……每周三邮递员来学校送信和报刊,我都会跑去看。可是,那些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两年过去了,我甚至连一封退稿函都没有收到过。不过,在我16岁的那年夏天,邮递员终于送到我手里一个大大长长的信封,我的第一首诗歌作品《日历》被全国发行的《中学生学习报》刊发了。那夜,我怀抱着报纸后半夜才睡去。也就是说,我的文学之路,是从读书开始的,阅读带给我梦想,阅读带给我感悟,阅读令我拿起笔去创作……
我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原来的阅读方式只有纸质书,可是,现在网络阅读非常普及,的确给传统图书出版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数字阅读的多元化,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他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布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一个作者与读者互动的平台。但是,读纸质书的读者还是很多的,纸质书携带方便,不用充电,不用连接网络,随时可以拿出来阅读。也就是说,纸质书也有纸质书的优势。我的观点是建议读者朋友们劳逸结合,不管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阅读,都要在保护好自己眼睛的情况下去阅读。
我有每天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就是读半个小时的书。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会看两个小时左右。我读的书很杂,文学、艺术、科普、心理学、医学类、法律类等,也是我写作的需要。我特别喜欢写悬疑推理小说。这样,就会让我不停地去观察去思考,有时在创作一部新书,我会设计出好几个结局。写作时,会需要很多常识和知识点。在创作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凭空想象胡编乱造。只有好的作品,才会有读者。多读书,会令人变得更加睿智,更加的聪慧,收获了新的知识,也就会有新的灵感。
对于每个人来说,阅读应该越早越好。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想象力丰富,对各种知识的渴求度大,也是养成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有句老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读书也是一样,读书,也要做一个内行的人。比如说,读一部好书的时候,不能为了阅读而去阅读,而是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是怎样描写人物,书中人物之间的每一句对话的含义又是什么?还有,作者的主题思想是要表达什么,对于自己会在哪方面得到提高。在每读完一部书时,都要做一下简要的总结,通过阅读,给你带来哪些收获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