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吉建芳的头像

吉建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随笔杂谈
202007/17
分享

关于一本书的阅读杂记

从最新一期《作家通讯》上看到一句话,“如果艺术不能引发人类的同情心,它将毫无教育意义。”这句话让我想到几天前刚从什么地方看到的另一句话:优质的艺术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让你在某一瞬间心里一暖,觉得特别惬意,或者特别心酸。这两句话都让我忍不住想起一本书,就是李虎山先生的小说集《爱听音乐的狼》。

初看书名,压根就没想到会是本小说,想当然地误以为是一本随笔集。爱听音乐,说明音乐是作者的爱好之一,狼,则可能是作者笔名或小名。比如,我喜欢的陕北民歌手贺国丰的艺名就叫苍狼。及至翻开书页,一页页一篇篇地看过去,方才发现自己想多了也想偏了。额!

作者笔下的故事多发生在他的家乡商洛,书中人物外出工作或是为了讨生活的打工之地,也多在西安和周边市县徘徊,也有子女远在京城工作的,甚或旅游等去了南方一些城市。但从总体上看,全书主要以商洛的山区、以庙岭的沟沟岔岔山山水水,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或后来流落、迁徙到那里的人们为书写对象的。

由于工作的缘由,我曾许多次到过商洛,不敢说到过商洛所有的地方,但几乎商洛地区(市)的每个县都去过,有的甚至去过还不止一次。爬过那里的山,下过那里的河,淋过那里的雨,吃过那里的农家饭,走过蛇样盘旋在秦岭山脉的老公路,也走过横穿秦岭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看过它的春寒料峭,也体验过它盛夏时的暑热和清凉。因而,对作者书中描述的人、事、物、景、情全都毫无陌生感,仿佛那里就是自己的家乡、他(她)们就是自己家乡的人,实则不是。

谁都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商洛的灵山秀水养育着世世代代居于此的商洛人民,也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或是笔墨记录,生产了许许多多的往事、故事,其中不乏许多伤心事、苦难事,也有不少以苦为乐的开心事。传播时,人们多拣自己认可的和喜爱的进行传播,传播的过程中,自然难免添油加醋或是辣子盐等佐料,以至于大都沾染着情色的成分。天下人众,不外乎男人和女人,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依稀记得最早去商洛时,在舟车劳顿颠颠簸簸的漫长路途中,为了缓解大家的疲乏,有人自告奋勇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来历不明的所谓山中旧事。你不用猜就会知道,那些人和事若用今天的眼光看,更趋近于段子的范畴,属于讲的人没当真,听的人也没怎么当真的那种。时至今日,那些故事的趣味性和来自泥土的清新质朴,是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记。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脱离不了生活,生活中的人们,自然应该轻松放松一些。总是端着拿着,自己累,别人更累,那就不好了。很显然,《爱听音乐的狼》一书中的内容就有一些是作者“听”来的。那些各种渠道听来的故事,加上作者适当的文学加工,就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当然,其中一些肯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才会有真情实感,也才会把那些人和事描绘的细腻真切又生动感人,以至于被那些人和事营造出的浓浓乡情、骨肉亲情、拳拳友情、真挚爱情深受感染,使我在阅读的某一瞬间忍不住潸然泪下。

高山大岭阻隔了交通限制了出行,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一度受其影响难免狭隘局促,也有过经济困难生活窘迫的曾经,但上天的眷顾和人们的辛勤劳作,天年好的时候也会衣食无忧。无论丰收还是欠收,淳朴的山民们大都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眼前的现实,接受亲人的生离甚至死别。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有恨,但哭过了、恨过了日子照样还得继续。要不然,还能怎样呢?!

只要自家还有口饭吃,就绝不会眼看他人饿着,哪怕那个人曾是自己的仇家。只要能互相帮衬的,就绝不会撒手不管,任其房破屋漏忍饥挨饿,哪怕那个人曾有负于自己。那些良善山民们的作为,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顽强不屈宽厚包容的具体体现。

自古陕南出才子,商洛山中的人和事,经过一代代文人著述,尤其被贾平凹方英文陈彦等当代作家一遍遍一次次梳理和书写后,广为人们所知。既是他的、她的和它的故事,同时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可或缺的中国故事。

故事是永远也写不完的。哪怕同一个故事被不同的人听了,经过逐渐发酵、文学架构和文字书写,诞生的也是不一样的作品。哪怕看上去约略有些相似,也是不尽相同的。怎么可能一样呢?!你说。

同样由于职业的缘故,我曾先后采访过已经走出商洛、走向全国,正在走向世界的著名作家贾平凹、方英文和陈彦等。多年来,一直跟许多来自商洛或扎根商洛的作家、文学爱好者等保持联络建立友谊,也曾在自己供职的平台上编发他们的文学作品,为其文学梦的实现做过一些微不足道大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

我与李虎山先生同为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首批签约作家,但三年来却始终未曾谋面,不承想竟在2020年这个让人心情复杂的春天突然因故遇见。记得有朋友曾说过:有缘总会相逢。如此看来,确实不无道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