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11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副刊,发现版面右侧竖标题《小书店的故事》作者是介子平,我眼前突然一亮——介氏居然也有文笔上好者,不觉又坚定了我进军文学的脚步。
我有一个秘密夙愿——当一名作家。然而,既定愿望总是难以实现。每逢向好友道苦,好友总是励言相劝:不是用“好事多磨”,就是用“大器晚成”。
今天,我把秘密一公开,可能有朋友会问我为啥有那个夙愿。我会干脆地告诉他(她),因为我自幼爱文学,并且几十年来一直锲而不舍:不断地读书和写作。记得上小学时,我就爱听说书、爱看电影和连环画,上初、高中时,就爱看长篇小说。初中时,我曾阅读过《青春》、《金光大道》、《艳阳天》、《林海雪原》和《红旗谱》。高中阶段,又阅读了《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聊斋》、《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参加教育工作后,我的阅读除教育类外就是文学类书籍。在工资极端微薄的背景下,我还坚持订阅了《少年文艺》、《诗刊》、《写作》、《小小说月报》、《百花园》。虽不断练笔,但常自认“笔力尚浅”,不肯投稿。后来,生活节奏加快,看“大部头”自感无暇,就把文学作品的阅读锁定在短篇上。选购了《小小说创作百家谈》与《白小易微型小说100篇》,作为我小小说创作和借鉴的基础。此后,《小小说》和《微型小说选刊》又成了我常年征订的“香饽饽”,遇到好的篇幅,就进行仿写或续写。近几年,我又订阅了河南省文联主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莽原》,购买了《现代微型小说精品》、《毛泽东诗词鉴赏》、《唐诗宋词鉴赏》、《微型小说精品文摘》、《世界经典小小说金榜》等文学书籍。此外,我还不断阅读有关报纸的文学副刊,如《人民日报》副刊、《漯河日报》水韵沙澧、《中国安全生产报》生命绿洲、《中国教师报》杏坛春晓、《河南日报》佳作欣赏、《教育时报》人生等栏目。为搭建更快捷的阅读、写作和投稿平台,我于2008年开通了网易博客,2009年10月加入了河南省教育网通讯员队伍,2011年又成功申报了《中国教师报》特约通讯员。
我虽然阅读过很多文章,但除了见到自己在《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学习报》、《漯河日报》、《关心下一代报》、《教育时报》、《河南省教育网》、《漯河教育网》等媒体发表的文章外,很少见到介氏的文章。我曾不止一次地想,是中国姓介的文人少呢,还是介氏文笔差呢?至此,我不觉又想起两桩往事。其一,师范同学一起侃大山时,总爱炫耀本姓氏的著名人物,我除了介子推便别无他人可言。有同学曾戏讽我说:“怎么想不起来,不是还有一个蒋介石吗?”此戏讽让我十分难堪。其二,一次参加省外学习,登记人员问我姓啥。我回答后,他不相信地说:“是姓解(xie)吧,我怎么没听说有介绍的介这个姓?”这次又让我尴尬了一回。直到后来,我在河南省《教育时报》上看到一篇署名“介新”的文章,了解到介新是河南省教育厅的领导,才让我着实兴奋起来——介氏当今居然也有杰人啊!
可不管怎么说,在《人民日报》这样高规格的平面媒体上发现介氏作者,我毕竟还是首次。我便这样想:介子平既然能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足以说明介氏之中也有文笔出众者。进一步阅读,我又发现,介子平居住太原,是个酷爱读书之人。不觉又引起我的联想。据说,我们漯河这一带人原居山西洪洞大槐树。明朝年间,频繁的黄河开口与战乱,造成豫中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我们的介氏先辈便随着庞大的移民队伍,告别洪洞大槐树迁居至此。而介子平现居太原,很有可能也是从洪洞大槐树迁出的介氏后代。如果上述判断肯定的话,那么酷爱读书和写作的介子平就理所当然地是我的本家了!
待来日,我们到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定会相见。届时,我们定会溯介氏族谱排辈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