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鹰搏长天的头像

鹰搏长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2
分享

游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2021年4月10日,我与妻、儿子、儿媳、孙子一起游览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上午9点10分许,儿子驾车从郑州国棉三厂出发,9点50多到达公园门口售票处。非节假日,游人不多,儿媳两三分钟便购了票,儿子也把车开进了园内停车场。因我与妻享公园60岁以上免费,孙子尚小也在免费之列,儿媳只购了两张票,共90元。

我们向北进园后,步行三四十米便向西跨入了炎黄巨型广场。广场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广场南头的结盟山顶,是雄伟的炎黄二帝花岗岩上身雕塑像。像高51米,加之结盟山像基统高106米,是世界最高雕塑像之一。该像占地2816平方米,历时20年建成,于2007年4月18日举行落成典礼。雕塑像背倚邙山,面向黄河,寓意炎黄二帝并肩矗立中原大地,与母亲河厮守相望,传承中华5000年文明生生不息。

雕塑像前往下,是人造页岩带、松柏绿树带和岩石堆砌带。再往北是一层连接广场地面的高台,台外侧缓长的坡面上,分块雕刻着介绍中华各个民族的文字。

广场纵向中轴线上,设有祭桌、跪石、日冕、祭坛及坛上的香炉。两侧自南向北有铜柱、铜鼓、铜钟、铜鼎和连绵的名人石雕像。

广场上共有大鼎9尊,或圆或方,气势雄壮,寓意中华民族九州统一、江山永固和繁荣昌盛。广场东西两侧共有117名中国历史名人石雕像。其中东侧是尧舜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西侧是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梁启超等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儿媳带着孙子仔细观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名人石像,并一一作简单介绍。我和妻则欣赏起这体型庞大、饰图古怪的铜柱、铜鼓、铜钟、铜鼎来。儿子则穿梭观赏着,拍摄着自己感兴趣的景观。

我们了解到,大而美的炎黄广场,除为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宗拜祖仪式提供场地外,还为国家重大活动项目提供场地。如,2019年9月12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联欢活动,2020年国家春节联欢晚会郑州分会场等,曾在这里设场。

站在祭坛之上,我们在感叹炎黄广场大而美的同时,也赞叹广场设计者的远见卓识和建设者的严谨匠心。

我们从广场向西,翻过一片风景树林,又向南走一段路程后转入一条向东的胡同。走到胡同尽头,忽见向南转处的路东石棉瓦棚里并排放5乘古轿。妻嬉笑着坐进第二乘较好的轿子内,让我给她拍照。

向南走,是一横排背靠山麓的黄河民风民俗展厅。自东而西为“饮食”、“民居”、“节日”、“戏剧”、“婚俗”、“民间艺术”、“澄泥砚”共七个展厅。展厅采用实物展示和借助壁画、雕塑等创设微场景的方式,给我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七个展厅看毕,我们向西又折向东南爬上了一段隧道阶梯,进入地势高一层的地质博物馆窑洞展厅。该地质展厅通过化石、文字说明和地貌塑形等形式,借助声、光、电的模拟和多媒体的渲染,把黄土、黄河、黄淮平原、黄河文化很好地展示了出来。特别是在展示黄河全景图时,采用上下双层布设,下层在塑出的黄河径流地形地貌中采用无数个小灯泡第次发光的方式,生动地显示出黄河从发源地开始,九曲十八弯奔流到海的情景。上层是加厚透光玻璃板,我们站在上面顺流势观看,加深了我们对“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认识。

我们走出展厅便进入一处山坳。这里的东和北两面都是典型的邙山塬地貌,被黄河水强行切割的黄土塬地形地貌保持完好。几个小塬侧壁上有黄河像、翼龙等化石。儿子带着孙子涉过环绕的水沟,到一处塬壁黄河象化石前观看并留影。在沟水汇聚的水塘旁,一群正在饮水的雕塑黄河象逼真呈现,一头小象竟然调皮地跳到了塘里去了。三五成群的游人在象群后的塬坡上小憩或进食。也有游客与象群一起拍照。我们也和这惟妙惟肖的黄河象合了影。

当我看到一头身体高大的黄河象冲到水塘边时,不觉害怕起来:它会不会陷进黄泥塘遇险变成刚才在博物馆看到的那具庞大的黄河象骨骼化石呢?课文《黄河象》可是如此假想过啊!当妻提醒我“那是黄河象塑像”时,我不禁莞尔一笑。

出了那个山坳,我们向东南爬一个长长的缓坡。缓坡左侧的壁上镶嵌着一匹匹不同的古马铜像,右侧是一片竹林。上到坡顶,我们突然发现前面有条30多米长的隧道。穿过这条隧道,我们看到两名村妇正在一棵大雪松下的铁皮棚里忙活。见我们过来,村妇忙停下手中的活儿搭讪道:“您几位过来吃饭吧,这儿有水饺、馄饨、野菜面条,好吃又便宜!”儿子有些饿了,就报了10元一碗的野菜面条。因我们四个都不饿,就顺着山路向东继续前行。行不多远,便看到了路北的小顶山。山的西南面被劈成一个斜平面,上书大字“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据说,这句话是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10月登临此山视察黄河时提出来的。我们不禁多看了山顶几眼,企图发现毛主席的踪迹。

当我们四人顺着山路继续东行的时候,儿子吃过饭赶了过来。我们一起顺着山势向南拐时,猛然发现路西侧的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上竖书着两个绿色大字:大河。河字的最后一笔直拉到碑底,并且那个平出的勾还有脱墨的痕迹,显得刚劲有力。附近有几块石碑排立着。再往南看,路两边是看不到头的石碑林,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儿子说:“到碑林了!”我们细看时,发现这众多的碑中,有雕刻碑文的,有没刻碑文的。碑文的内容有古代诗人的,有近、现代名人的。还有前几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碑文字体有大篆、小篆、隶篆、行草、隶草、正楷等。但不管是何人的题文、何种字体,都与黄河有关。因临路的石碑成排,间距又小,孙子便敏捷地爬上去当作河水中的踏脚石沿了起来。儿子看到了,赶紧过去制止。

我们顺路几乎转了个圈,又回到来时的横道上,一路看到的除了石碑还是石碑。当我们顺着横道再向东行时,路北又出现了一片碑林。不同的是,这里的碑上都刻有字,而且碑体普遍较宽较高。我走近靠东南角的一块碑细看,碑文是记载上海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为建造炎黄二帝雕塑像捐助180万元善举的。

我们折向正南的路时,突然望见南边有间华丽的古式房,就走了过去。近前一看,是间出入玫瑰园的过路门洞。留有后墙,空口两山。蓝砖灰瓦,垂脊立兽。画檩绘枋,重檐景匾。门眉书金色三字“玫瑰园”。两侧有幅金色对联。上联是:集四海之文墨,下联是:实九州之精华。后墙正墙上是一首唐代李叔卿的《芳树》诗:春看玫瑰树,西临即宋家。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小梁及天花板饰以各种玫瑰花图案。整个建筑显得小巧玲珑,富丽华贵。想必应与满园盛开时的玫瑰相般配。

我们穿过该门进入玫瑰园,看到一片玫瑰绿在那里。玫瑰园的外围是月季。株株月季的茎梢膨胀着花蕾。

站在该园四望,东、南、西三面都是山脊。从南边的阶梯上去,便可到达南、东、西边的山脊上。然而,我们没有上南边的阶梯,而是穿过玫瑰园,向北走上了去结盟山腰的偏躺U字形大道。

经过一路爬坡,我们到了结盟山的山腰。脚下是结盟山的山基,头顶是炎黄二帝的雕塑像。我们站在像东北侧的山基棱角处,近距离瞻仰炎黄二帝的雕塑像时,感受到她是如此的雄伟!但这雄伟的雕塑像却是用一块块的长方体石砖对砌而成的!这眉、眼、鼻、口、额之间的长短宽窄尺寸与凸凹感光程度,不仅要合乎常理,还要具备炎黄二帝的相貌特征。可想而知,这个工程的难度有多大!

站在雕塑像前,不仅可以看到浩荡的黄河及广场的全景,还可以看到东南和西南方向山头上的其它景点。如,连接两个山头的吊桥、一个山头上的楼亭等。因为我们下一站去看黄河,所以,对结盟山以南、以东和以西的其它景点,只好往后放放了。

我们从结盟山北侧下来后,便乘车去到了临黄河边的黄河广场。广场临河立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的红色“黄河”二字雄浑大气。我们到时,几个游人正在碑前依次留影。我们也借此分别留了影。我们站立此处,向北望去,宽阔河面上浑黄的黄河水滚滚东去,两路高压线凌空河床。循河流远眺上游,起伏山地与广阔平原相分野的桃花峪、高悬河床之上的黄河斜拉公路桥收入视野。顺着河水眺望下游,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和“万里黄河第一桥”的遗迹历历在目。

看到不少游人在黄河水边玩耍或拍照,我们也翻过新砌的护河石梯坡,跨过过几十米宽的河滩沙土地来到了黄河水边。目睹黄河水翻滚着泥沙,挟持着枯木残枝等杂物向东奔去。我脑海中不觉浮现出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来。心想,此处的黄河水虽然还在奔,但比起它在桃花峪以上奔的步伐来还是缓了不少。不然,人们怎么能说这里是“悬河”之首呢?孙子在河滨玩泥沙。儿媳在手机上查景介。儿子单独贴着水边向上游奔跑。我与妻在水边互拍着临水倩照。我们的心里都如这奔流的黄河水一样欢快。

看罢黄河已是14点出头,我们带的饮料和水果已在途中逐渐用尽。大家都感觉有些饿了,就顺着黄河广场往南的纵道往回走。纵道东边是稀树草地,西边有一条沟溪。向南走,沟溪逐渐加深加宽,最终归滞为一个大水塘。水塘边树木环绕。

再往前走,就进入一条横向主道,时不时有景区观光车近身而过。主道北侧,是一行四季常青的宽叶绿化树,串串绿叶折射着晃眼的绿光。大道南侧,有道钢网护栏,护栏至南面的横向山岭间是一道黄河水冲击湖,湖水深而清澈。湖泊与护栏之间的坡地上,是一条天然杂木滨湖林带。由于林带多为落叶乔木,新芽刚刚冒出。透过林带的枝杈空隙,可以看到坡地及湖水边的枯草,偶有小片野草成茵挺葩,吐露出异常的生机。

又经过一段跋涉,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处卖饭的地方。儿子因吃过了饭,主动提出返回黄河边去开车。我们四人就报了各自想吃的饭食:妻与儿媳10元一份的黄面条各一碗,我与孙子分别15元一碗的水饺和馄饨。

吃罢饭,我们四人又步行到炎黄广场,儿子已先行到了那儿。我与妻登上祭坛,看到坛顶中心位置有一鼎大香炉。香炉体上,饰以四条雕龙。炉内有不少香灰,我由此判断,在此香祭炎黄二帝的游人不少。坛四周,除了阶梯就是设置的正方体交错座位。我与妻除在坛上互拍照片外,我又启动录像功能,巡坛顶一周,录下了坛周围的广场景观。儿媳带着孙子,到炎黄二帝像前的台坡上,观看一块块介绍各个民族的雕刻文字,逐个认识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成员。儿子补看来时没看到或者没看细的景物。

接着,我们一起去到停车场附近的“中国黄河第一桥”景点参观。这是一段完整保护下来的清朝所建京汉铁路黄河桥,桥桩和桥身都用的是宽厚的槽钢材料。枕木是方锭的耐压实木材料。两条被托起的钢上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目睹这段残桥,我不禁联想到郑州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我眼前仿佛又呈现出历史课本中讲到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雄壮情景。其后,我们又一起观看了炎黄广场东边的人造瀑布群,并在白瀑、清潭、绿草之间的光滑石头上留了影。

此时,已近16点,再登其它山头观看,时间已不许可。于是,我们决定坐下来歇息一会儿返程。趁这段歇息的时间,我通过手机网络查寻了那些来不及游览的景点,重点了解到大禹山和“哺育”像的景况:大禹山因山顶有大禹塑像而赋名。大禹山是整个景区最高的山,站在大禹像前,不仅可以通过眺望黄河的波澜壮阔,追溯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还可以欣赏整个园区的优美景色。在五龙峰拱卫的山麓平台上,立一尊慈母怀抱婴儿的汉白玉雕像。这尊雕像的名字叫“哺育”,高5米,重69吨。母亲象征黄河,婴儿象征中华民族,寓意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回味这次游览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经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加重了对黄土的感情,加深了对“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认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