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4日,我和妻一起游览了郑州碧沙岗公园。
碧沙岗公园,位于中原区建设路以南、嵩山路以东、中原路以北、郑州炮兵学院以西,是郑州市建园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为便于疫情防护期管理,只允许北、西、南三门扫码通行。
上午8点40分,我们从门卫把守的西大门扫健康码进入公园。宽阔的石板横道两侧,都有修剪整齐的低高两层绿化带。绿化带低高错落的间隙里,有一排红架绿框的宣传栏,内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的字画。高绿化带后又各有一道虬枝交错的柏树墙。紧贴道牙,两排别致的白荷花造型路灯罩萼泡蕾。石板横道与西环园道相交处的东侧,一块大立石上雕刻的红色大“馨”字在一丛绿植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粗大的法国梧桐,在环园西道侧撑起一张张巨大的绿伞。
我们从石板横道南侧虬柏墙间的支道南行,发现道上横一堵自然青石墙。这墙近两米高三米多长,右部浮雕一朵金色牡丹花,左部镌刻“国色天香”四个红色篆字。我估计前面应该是牡丹园了。果不其然,绕过石墙,眼前豁然呈现一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牡丹园。园中心,建一圆环形的木架长廊,上覆蓊蔚洇润的紫藤蔓,层层油绿发亮的叶片形成一道靓丽的廊顶景观。不少游人止步廊下浓荫处,有的持机拍照,有的对坐闲聊,有的围坐打扑克牌。廊周围,小道辐射出去的格局块里,分植着50多个品种8000余株的牡丹和20多个品种4000余株的芍药。牡丹园外围,培植有绣线菊、迎春、连翘等花灌木和银杏、合欢等乔木计6000余株。一个常来牡丹园玩的中年女人介绍说,每逢花开季节,该区域多种花卉竞相开放,汇成以牡丹花为主体的花的海洋。
牡丹园东侧,有一道纵向岭,绵延整个牡丹园的纵长,将牡丹园与东侧的健身场分开。岭北部的制高点上建有凉亭。岭的南端,是一座怪石嶙峋的人造石山,不少游人在此留影。身着红上衣的妻也站在几处怪石旁,让我给她留下了倩影。
牡丹园南侧,有一个罗马建筑的西花园酒店院落,两栋下粗上细穹隆顶的白楼耸出高高的院墙和树梢。北边那栋的顶端,还塑有一尊天使像,我猛然见此,仿佛看见了老美白宫那栋顶塑自由女神的楼。我想,这种另类的建筑风格很可能是为了打造地标印记吧!
我们沿着酒店院东的公园西环道南行,道东是一大片原为草坪的开阔地,据说是市政专门预留的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遇紧急救援任务时,可在此升降大型直升飞机。眼下,这片区域正在整修,周边都圈围着绿铁皮墙。透过铁皮墙的缝隙,可以望见开阔地东侧的柿树林和开阔地北侧的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南墙。
我们南行至酒店院南侧,向西拐,有两个相邻的鱼塘,低垂的柔柳将清净的塘水映成了绿色,一拃长的群鱼在水中悠游。绑在塘栏上的几个彩环救生圈静寂在那里。三位游人在塘南侧的绿荫下轻聊。塘西南侧,竹木掩映的小山上通道封闭。“正在维修,禁止通行”的牌文在述说着封道的原因。
我们向西再向南绕过小山,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棕榈园”区域。宽阔的草坪上,一片片的棕榈树构成主景,中间偶尔夹杂两小块石榴林和一小块梨树林。有两座木质凉亭和一台造型风车点缀其中。昂挺的棕榈树,下部裸体,中部紧裹棕丝装,上部伸展着一把把长柄芭蕉扇似的叶片。开满红花的石榴林里,像有无数个身穿石榴裙的小精灵在枝叶间嬉戏。梨树林里,结满微葫芦似的梨子,宛如众多的葫芦娃。我们游览在一处处景点中,将我们的愉悦心情一次次地放飞。
我们向东走出棕榈园,穿过公园南环道西端的几棵大核桃树,便看到道南的“海棠莜苑”院门。只见院门紧锁,有几丛翠竹和几枝挂满红花的夹竹桃窜出墙头。我正失意间,苑门的一副隶篆体对联 “凤过海棠花弄影,春来莜苑景撩人”滑入我的眼帘。我想,海棠莜苑现在不开放,可能不是赏海棠花的春季吧。正当移步离开之时,我突然看见不远处立的一块海棠莜苑简介牌。我通过该牌了解到,海棠莜苑于2014年3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种植海棠和竹子为主,结合海棠文化历史内涵,运用新中式建筑表现形式,以艺术品展示及交流中心为设计理念,将“海棠花门”、“海棠漏窗”等传统文化符号融入造景元素,运用楹联和地雕等表现形式分别展示海棠诗词文化和海棠传说,运用绘画、盆景、插花及饰件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凸显海棠文化主题。于是,我“失意”的程度减轻了不少。
我们沿公园南环道东行,道北的远处依稀可见公园的南柏林。近处是几块矮栏圈围的稀有木本和草本花卉展示区,只见一处处分区内,罕木居中,外围以花草。花草因品种不同,盛开着或红或黄或粉的鲜花。道南,一排培育花卉的温室后窗敞开,一些珍奇苗木的枝叶从窗口探出。通往公园南门的纵道两侧,有两道白色的文化墙,墙面上书法汉字与浮塑花朵交相辉映。纵横两道相交的丁字路北侧,有一个精致的圆形花园,中心植稀有竹木,围一圈罕见品种的绿化球,再外围,是内黄外红两圈草本花,短木棒栽成的矮围墙。园内正南方的矮绿化球后,立三块浅蓝色的木板,中高侧低,低木板上饰几朵浮塑海棠花,高木板上行书对联一副:“浅深芳萼通宵换,委积红英报晓开”。品起来,这景点还保留着海棠文化节的风味!
我们继续东行,南环道北侧矮栏内,长方体似的木本绿化带间,植有树冠庞大的石楠树和广玉兰树。广玉兰树上正绽放着一朵朵水润雪白的大花,幽幽的清香沁人心脾,不时引得游客驻足拍照。我也不禁将手机镜头对了过去。
南环道与东环道相交处,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圆形花池,由黄色草本花和红青绿三色植物球拱卫着一块高昂雄鸡头形的奇石,上刻“海棠春晓”四个草体红字,一株曲曲折折的海棠树依附奇石一侧。由此顺东环道往北,直至公园东北侧这段环道被称作“海棠大道”,两侧浑植较高大的海棠树。
我们未顺“海棠大道”北行,而是从小花池北边一棵树冠更庞大的黄栌树下向东,进入了公园东南部的“沉香园”区域。这棵罕见的黄栌树主干一抱多粗,矮主干上分出的三主枝斜向天空,形成蓊翳扶疏的遮阳巨伞。黄栌树主干外围有六边形的木靠椅,一对穿着时髦的恋人,勾肩搭背地坐靠椅上看手机视频。我们不愿打搅年轻人的兴致,便轻速穿过那棵黄栌树,沿沉香苗木傍护的幽道往里行,经过几株伞状编冠的榆树,又绕过一座白色神秘球体雕塑后,来到一处碧水微皱的自然鱼塘边。只见塘南侧,岸滩上香茅繁茂,浅水中剑草葱茏。塘西北侧,稀疏芦苇与大石块包边的狭窄处,一座小巧的拱桥将注入鱼塘的小溪南北贯通。塘东侧,远水处有不少奇花异木,其中一种叫做金丝桃的藤蔓植物,正绽放着满藤娇妍的黄花,仿佛一片黄云;还有一种名为文冠果的树,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种。近水处,钢筋混凝土横梁驮厚木板撑起的钓台平卧水上。塘北,一座挂有“沉香叠翠”额扁的三间华丽古式凉亭娇立,亭中原木地板平整光亮,立柱间宽木凳齐整洁净,面水处,雕花木栏相隔。南门左前,一棵高大的奇楠沉香树绿冠蔽顶。我们置身亭中,宛若坐上了苏杭水乡的画舫,既可凉爽身心,又可目餐佳景,怪不得里面的人久久不愿离开啊!
亭子北边有道三米来高的白色影壁墙,墙上有三洞,居中的是圆形门洞,正对亭北门,两侧的是正八边形的窗洞。影壁墙的东端又向北再向东折延两段,每段仍有窗洞。以该墙为界,南部为沉香园区域,北部则进入“东柏林”区域。
疏朗的东柏林西南部,有一道新建的石柱木锭顶纵向长廊,新植绿藤还未爬上廊顶,阳光穿过柏枝的空隙,撒落在廊内的石腿木面长凳上。妻不失时机地坐在廊下的长凳上,以廊侧的绿藤为背景,让我为其留了影。长廊北头的柏树下,两位鹤发童颜的耄耋翁在练同宗的太极拳,架势沉稳,动作舒缓,颇有太极大师之神韵。东柏林的中西部,十几个打扮时尚的男女踩着音乐的节拍走模特步,昂首挺胸,整齐划一。几个游人禁不住驻足观赏。东柏林中东部,一群花甲男女在一道羽毛球长网两侧一一对阵,只见一个个白色羽毛球在空中画弧折返,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东柏林北部的一张石桌上,两个老头在聚精会神地对弈,四个同龄男人在全神贯注地围观,犹如一张水墨画。东柏林北端,是处鱼池绕山的景点,大石块圈围着一泓池水,清澈的池水环围着一座由石块叠砌裹土的小山,山上杂木丛生。一些游客带着小孩在池边观鱼,有个小女孩调皮地将自带的饼干揉碎撒进池内,引来一群小金鱼前来抢食,逗得她及附近的小朋友都快活地笑起来。
绕过东柏林的拦墙北行,便进入了公园东北侧的“木兰园”。据一名园丁介绍,占地11000平方米的木兰园内,植有白玉兰、广玉兰和马褂木等木兰科植物20多个品种,总体采取疏林草地布局,以木兰科乔木为主,配以部分落叶和常绿灌木,在所有专业园中独具风格。通过这名园丁,我们认识了马褂木。
我们走出木兰园向西,穿过一片疏柏草坪,便来到了公园北部的松树林。古松参天的浓荫下,欢快愉悦的乐声中,有跳交际舞的,有练扇子舞的,有围观拍照的。还有推着幼儿看热闹的。也有围松树散坐着看手机的、闲聊的、打瞌睡的。妻领我找到一个僻静无人的树凳处,从我身后的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分吃。然后,妻说她走累了,想在此歇息一会儿,让我独自到没去过的地方看看。于是,我便沿公园北环道向西,先到“海棠品种园”,又到公园西北部的“儿童乐园”,再向南至环道中心横道东行,至公园环道中心点的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北大门再向北,依次以 “三民亭”、“纪念碑”及北大门为主景点游览。
在海棠品种园区域,我看到了挂有介绍牌的几十个不同品种的年轻海棠树,都结有大小和稀稠不等的果实。通过这些介绍牌和实物佐证,让我区分见识了不少海棠新品种。
在儿童乐园,我看到了造型游船、蹦蹦床、水枪灭火车、旋转吊椅车、转动升降木马、摩天轮、空天飞机、空中轨道车等儿童玩乐器具。因值疫情防护期,在此游乐的儿童不多,只有蹦蹦床、连环跑车和水枪灭火车上有少量儿童在大人陪同下玩儿。
我转入公园西环道南行,不远处便到了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墙北的公园环道中心横道。横道北侧是修剪得方方正正的冬青绿化带,绿化带内是一片片不同品种的月季栽植区域。其中月季有高挺花蕾的,有正艳放花朵的,有已经花萎和谢花的。
我沿中心横道东行六十来米,便来到位于环道中心点的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北大门。只见两扇镶嵌透明玻璃的红漆木框大门紧闭着,右上方墙壁上,挂一块“办公重地谢绝参观”的红底白字牌子,门台两侧蹲两只张牙怒目的石狮。门东侧十几米处放一口完整的明代石棺。我透过大门玻璃往里看,一尊面北的汉白玉坐佛雕像居于正对大门的附近。院内,红墙绿瓦的仿古房舍被笼罩在高大蓊郁的松柏之下。研究院大门外两侧的横道北边上,有两架文化墙,每架文化墙上有八框内容,面南的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面北的内容是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照片及简介。
翻过这两架文化墙往北,即进入“三民亭”区域。所谓三民亭,是北伐战争后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且亲身参与领导过北伐战争的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在拨款20万元修建的烈士陵园内,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生”和“民权”的三民主义命名建造的三座高台六角凉亭。
在公园环道纵中轴线上的是“民族”亭,汉白玉亭心碑上有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碑文,碑南面文为《阵亡烈士纪念碑碑文》,北面文为“碧血丹心”四个大字。民族亭西南侧竹林掩映中的是“民生”亭,亭心碑书《祭北伐阵亡将士郑州公墓文》。位于民族亭西北侧的是“民权”亭,亭心碑碑文为民国十七年八月定县鹿钟麟撰写。民族亭东南侧还有一座同款式的凉亭,只是亭心碑座上没有石碑。当时太阳高照,天气炎热,每个凉亭里都坐有纳凉的游客,特别是那座处在纵道柏树下的民族亭,里面竟有十多人。
我从亭后立的一块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牌上书的“北伐军阵亡将士烈士墓地、三民主义烈士祠”的内容中悟出,如今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就是原先的三民主义烈士祠,而三民亭所在附近区域就是原陵园北伐军阵亡将士烈士墓地。我于此不禁肃然起敬。
三民亭区域北部,有分向东西的两道的钢筋混凝土柱顶长廊,廊顶爬满层叠浓绿的厚萼凌霄青藤。藤蔓梢部擎出一簇簇小喇叭似的红花,一阵风吹来,花朵随风摇曳,宛若为忠魂歌舞的红色精灵。
我向北再跨过一条横道,便来到公园环道纵中轴线上的纪念碑附近。纪念碑高18米,建在一个四周布满鲜花和绿植的圆形鼓面基座上。碑文是聂荣臻元帅于1991年6月28日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纵穿纪念碑身的是一面北伐军奋勇向前的旗帜造型,“旗帜”两侧的石壁上,浮雕着冲锋陷阵的北伐军将士群像。仰望这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浮雕,不禁让我联想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须知道珍惜的同时,还要懂得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纪念碑北边的环道纵中轴线上,是一座多孔拱桥。桥两侧是两个对称的正方形大养鱼池,据说是由当年北伐军的两个饮马坑改建的。
跨过拱桥,便是一条由高大松树夹持的公园环道纵中轴线主道,长200米许,直通公园北大门。我与妻会合后,一起行向北大门。
公园北大门与西大门一样,都是由白柱、黑檐、红瓦和庑殿顶构成的三门洞古式建筑,雄伟而又端庄。正门高高的门楣上,都有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写的“碧沙岗”三个鎏金大字的石扁。不过,老门卫说,北大门的石扁是真品,西大门的是仿制品。
我们站在公园北大门外,望着门扁上金光闪闪的“碧沙岗”三字,我脑海深处不觉浮现出原阅史料中冯玉祥将军于1928年亲笔题写“碧沙岗”园名的情景……我心里默默告慰冯将军的在天之灵,请他放心,碧沙岗公园已于2008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兼备了烈士陵园的使命,实现了他当年建园的初心,每逢清明节,郑州市周边学生与市民都会来园凭吊革命烈士,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将会在此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