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是我的出生地,它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的梦想、记载着我童年所有的快乐,成为我生命里最有趣、最温暖的回忆。
老屋历史悠久,是我爷爷奶奶辈在清朝光绪年间建成的。老屋青砖、黛瓦、马头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我的祖先是从何处迁徙而来,我无从考证。
老屋坐北朝南,背靠着小山,前面有个道场、有个池塘。老屋分上下二层,上面是阁楼,下面有6个房间,左右两边各3间,中间是前厅、后厅。老屋柱子、楼板、隔墙、房门全是木制结构,窗户、木床雕龙画凤。前、后厅正中央有个天井,有利于屋内采光、通风、收集雨水,天井用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料砌成。厨房在老屋的东边。老屋整体看上去很有气势、很对称与均衡,显示出当年我的祖辈们创业的艰辛与曾有过的荣耀。
老屋最吸引我的是正中央的长方形天井。天井中间有块架起来的石板以便来回穿行,天井里有个排水口以便雨天排水。小时候,蹒跚学步不小心在天井的坎沿上摔了一跤,至今在我额头留下一处疤痕。老屋几乎所有的光亮从天井而来、所有的雨水从天井排出。天井仿佛是投向天空的一双眼睛,老屋有了天井显得生动而有灵气。小时候,坐在天井的石板上,仰望着天空,充满了遐想,白天可以看到蓝天、白云,鸟儿从天井上飞过,晚上可以看到闪亮的星星、美丽的月亮,感受到夜色的美好,老屋的天井流动出一幅幅自然静心唯美的画面。小时候,坐在天井的石板上,晒着太阳,听着大人讲述有趣的故事,心里充满了好奇,激发起求知的欲望,想象着美好的未来。有时我也会把天井排水口堵住,抓些乌龟、青蛙放进天井,看着乌龟慢慢地爬、青蛙欢快地跳着,高兴极了,感觉自己象它们一样,慢慢地学会走路,学会走好每一步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和学习,长大了要做个有趣、有价值的人。老屋天井记录着儿时时光,承载着儿时梦想,蕴藉着希望和力量。
小时候,燕子每年在天气转暖的时候成双成对从远方飞来,在我家老屋的房檐上筑巢落户。一天、两天、三天,燕巢越做越大,直到燕子衔来细草、羽毛等把窝铺好,燕子钻进窝里把头伸出来兴奋地叫着。没过多久母燕子开始孵蛋,公燕子出去觅食。我经常仰望着头看,母燕子也紧盯着我看,生怕受到我的伤害,时间久了母燕子累了慢慢迷上眼睛睡了。小燕子出生后,小燕子的爸爸妈妈不停地出去觅食。可爱的小燕子静静地躺在窝里等待着爸爸妈妈回来。当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小燕子就伸长脖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嘴对嘴地把捕到的食物送进小燕子的嘴里,然后继续飞出去觅食。终于有一天,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带着小燕子飞走了,我很伤心、很失望,也很担心燕子明年会不会来。我渴望来年再次见到熟悉的燕子,更渴望明媚盎然、温馨和煦的春天到来。
小时候,我非常迷恋古书。那时候既没电影、又没电视,更没收音机,只有春节前后看大人演的一些黄梅戏,在那样单调的文化环境下,看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那时候,老屋阁楼上有很多古书,是我爷爷辈留下来的,我经常坐在阁楼上看古书,一看就是一整天。一本一本线装的《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着实让我读了很久、读了很多遍。《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我从《红楼梦》中似乎读懂了出身不能决定命运、生活再难也要乐观、才华是做人的底气、财富地位并不等于幸福,要珍视友情与亲情;从《儒林外史》中似乎读懂了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最真实想法,在功名富贵面前不为所动,不为外界干扰而放弃自己的内心,珍惜当下、坚守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小时候,农村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能听一次说书(北方叫评书)是我们乡下孩子最好的精神享受。我家老屋大,生产队经常找人到我家说书。一到晚上说书的人来了,村里的老少爷们、妇女儿童也来了,有的搬着凳子,有的空着手来,搬凳子的坐着听,空着手的站着听。说书的坐在我家老屋后厅,一边敲板、一边打鼓,说着《水浒传》《隋唐演义》《薛刚反唐》《穆桂英征西》等故事,只见他一会抑扬顿挫、一会婉转低沉,听着听着,仿佛那无数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英雄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说到得意处,说书的忽地一下站起来,让人大吃一惊;说到高潮处,高高举起尺子重重地拍在桌上,大声说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弄得大家意犹未尽,久久不肯散去。第二天,吃过晚饭,说书的又来了,我家老屋又挤满了听书的人,大家依然是聚精会神。一会儿说书的又把大家带入高潮,我随着说书的情节起起伏伏,有时紧张地攥紧拳头,有时鼓掌大声叫好,听得滋滋有味、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评说,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留在我心中,对我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我的一生。
解放前,道场是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场所。解放后,道场就改为晒谷场了。我家老屋门前的道场很大,是我儿时的游乐场。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就找小伙伴来玩跳绳、斗鸡、打沙包、扫陀螺、抓石子、踢毽子、滚铁环等游戏,每次玩得不亦乐乎,有时玩得太尽兴而忘记了做作业、忘记了吃晚饭。在老屋宽大的道场上,我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个时候邻居小伙伴家有一辆二八杠自行车,晚上趁他父母不在家我叫他搬出来学。那时我们个子小,只有斜跨在杠子上学,我在前面骑、他在后面扶,他在前面骑、我在后面扶,慢慢地两个人都学会了。当然中间没少摔跤,最严重的一次把脚卷进了自行车轮圈里,痛得我好几天。那时候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过着一种无忧无虑、放任自流的生活。每到炎热的夏夜,我就把竹床、凳子搬到道场纳凉,点燃晒干了的艾蒿驱赶蚊虫,吃完晚饭,三五个小伙伴约起听着大人们天南地北地乱侃、吹些鬼怪故事。夜深了,望着满天的繁星,我渐渐地睡着了、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老屋门前的池塘很美,美得让人心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那时池塘水很深,即使夏天也从未干过,池塘水很清、也很干净,偶尔有青蛙跳进水里、鱼儿跃出水面。池塘边柳树上,一大早鸟儿啁啾鸣唱,垂柳舞动柳枝倒映在水面上。夏天天不亮,池塘里一声声蛙鸣将我唤醒。在微风的吹拂下,池塘波光粼粼,水面轻轻荡漾。池塘荷叶成对卷轴,慢慢地舒展,水里鱼儿不时窜动触及荷杆,荷叶随之起舞、摇动裙摆。蜻蜓与小荷相依相偎,蝴蝶赶来助兴,情趣盎然。女人们早早地来到池塘,将带来的搓衣板往水边一铺,打上肥皂,一边揉着一边搓着,用棒槌槌着,一件一件地洗着衣服,捣衣声和女人们的谈笑声也成为池塘边一道美丽的风景。夏天,池塘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热的时候就跑到池塘里洗澡冲凉。我就是在池塘里学会游泳的,那时候学游泳没人教,开始都是在池塘边浅水里瞎扑腾,慢慢地也就学会狗刨、踩水、仰泳了。那时候我和村里小伙伴经常爬到池塘边的柳树上跳进水里,看看谁跳的水花大、扎的猛子远、在水里憋的时间长。清凉而滋润的池塘永远地留在我童年的梦里。
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屋,承载太多记忆与情感的老屋,终于在九十年代末我们几个兄弟分家后拆了,我深感惋惜,也无能为力。我童年的那些欢乐、那些斑斓的梦想一直寄存在老屋,也定格在脑海里,成为我生命中最有趣、最幸福、最珍贵的回忆,也成为我生命中最永远的缺憾。别了,我的老屋;别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