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继祥的头像

江继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08
分享

庐山之美

家住美丽的庐山脚下,也算是半个庐山人,我当然要赞美庐山。

一、庐山之美,美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

春天的庐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整个庐山笼罩在一片花海之中。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开满山坡,朵朵花儿绽放笑靥,好像在喜迎八方游客的到来。超凡脱俗的红梅傲立枝头,绚丽多彩,鲜艳夺目,一株株花影婆娑、暗香浮动。桃花、海棠花、山樱花、腊瓣花等各种颜色的花相互映衬,组成一幅繁花似锦的春天画卷。

春天,绿意盎然的森林点缀着庐山,清澈见底的溪流穿行峡谷,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阳光穿过树缝洒在身上,头顶满是飘落的花瓣,小鸟、蜜蜂飞行在树间、花间,好像和人们抢着欣赏美丽的庐山春景。

春天的庐山,五老峰更显身姿挺拔,如五位老者屹立于山顶,仿佛穿越千年的云海、触破远古的天空。站在山顶,俯视山下万丈深渊,天空透亮,视野开阔。置身于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油然而生。春天是庐山的雨季,一场春雨过后,五老峰及山上的植被变得油润起来,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那万紫千红的花朵像刚睡醒,欣然张开了眼,一幅清丽隽秀的画卷徐徐展开。

春天的庐山,三叠泉的水清澈无比,晶莹剔透,瀑布周围长满了青翠的树木和各种花草,与洁白的瀑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景色十分美丽。抬头仰望,白得发亮的瀑布滚滚而下,从山中的第一段跌落到第三段绝壁之上,像三层巨大的白色水幕。一百五十多米高的落差使瀑布以万钧之力倾泻而泄,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溅起的水雾弥漫在空气中,缓缓流动,在太阳光的折射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夏天的庐山,凉爽如春,气候宜人,是避暑的圣地。每年7-9月,平均气温22度,早晚气温15 -20度。即使山下超过35度,山上却不需要空调和风扇,比一般室内空调温度还要舒适。夜晚星空伴着微风,让人们惬意睡个好觉,进入甜甜的梦乡。

庐山森林覆盖率达77%,其核心区牯岭高达91%。这里空气清新,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丰厚的植被和绝美的山水风光,使人们置身其中感受庐山特有的魅力。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安静自由的生活。在这里,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尽情感受夏日沁心的凉意,享受夏日美好的时光。

夏天的庐山,不仅舒适惬意,而且交通和生活都比较便利。牯岭镇作为庐山中心地带,汽车可以直接从山下开到这里。这里拥有一应俱全的生活服务设施,不用担心生活上的问题;这里拥有各类餐馆、各式酒店和民宿,供人们选择;这里拥有各类市场和快递,提供购物和寄送服务;这里拥有各大银行,满足大众的金融活动和消费需要;这里拥有电影院、酒吧、KTV等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尽情地享受。

在这里,您可以坐在牯岭大排档吃上庐山人舌尖上的美食,有一种其貌不扬的麻皮土豆,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还有庐山石鸡、石鱼、石耳,味道鲜美、别具风味。这里有一座著名的庐山恋电影院,每天晚上只放映《庐山恋》这一部电影,从1980年放映至今,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且每天在不断地刷新。

秋天的庐山,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漫山遍野的缤纷色彩、层林尽染的壮观景色、霜染红叶的美丽秋色,感受到碧翠流金的独特魅力。秋天的庐山,山间的绿意逐渐转变,五颜六色点缀在山峦之中,各种红、各种黄、各种绿交织在一起,深深浅浅,层层叠叠,五彩斑斓,光彩夺目,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彩画中。

秋天的庐山,还有那如梦似幻的日出日落。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山顶,整个山峰被染成一片金黄;当傍晚夕阳徐徐落下,留下一片火烧云把天空烧得通红,让人们感受到秋天庐山的壮美与辽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洒落在树木之间,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漫步在林间小道,脚下是落叶与枝丫的轻响,耳边是山风与松林的细语,让人感受到另一番不同的意境。

初秋时节,到锦绣谷踏秋赏景,是个不错的选择。满山的红叶、黄叶、翠绿的树木相互辉映,色彩斑斓。沿着山间石步前行,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这里千岩竞秀,万壑回萦,绝谷之中,峭壁峥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锦绣谷旁的如琴湖,水面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火红的枫树、金黄的梧桐、 墨绿的苍松、黛色的山峰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跃然纸上。

冬天的庐山,一到入冬就开始下雪。纷纷扬扬的大雪漫天飞舞,洁白晶莹的雪花旋转着舞姿飘然而至,盖满了枝头,那原本随风荡漾的一根根的树枝就像一夜之间白了头似的,山上花草树木上也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衣。满山遍野的白雪,使山变得光亮起来。雪与云海交相辉映,玉树琼枝,美不胜收。走进这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仿佛走进白色童话般世界,感觉是那么纯净美好。

冬天的庐山,气温逐渐降低,雪不再融化,皑皑白雪压弯了树枝,湿漉漉的叶子凝成雾凇。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过冷的雾滴直接冻结在树枝上,形成乳白色的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一簇簇绽放的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闪烁,像极了盎然盛开的水晶花。

满山的雾凇,冰晶玉洁。一棵棵树木伸出银色的枝干环抱着这个冰雪世界,白如绵、冰似玉、美若仙,分外娇娆。树枝被无数冰晶包裹,洁白通透,就像是成片的白色珊瑚林从海底移植到山上。朵朵雾凇,有的像梨花盛开,有的像玉菊怒放,有的像白玫争芳,有的像牡丹吐艳,它们各展风采,争奇斗艳。

冬天的庐山,雨凇与雾凇的形成相似,只不过形成雨凇的水是空气中降落的雨滴,形成雾凇的水是空气中凝结的水汽。雨凇点点滴滴裹嵌在草木之上,结成各式各样的冰凌,形成乳石般的冰挂。满枝的冰挂,犹如珠帘长垂,显得十分耀眼,犹如进入一个琉璃世界。造型奇特的松树、遍地丛生的灌木,此时也披上一层晶莹的玉衣,光彩照人。

二、庐山之美,美在变化万千的神奇云雾

庐山的云雾,是由山顶的冷空气通过大气逆温层或者海拔高度的变化使得空气迅速降温,空气中的水分以冷凝的形式结成云雾。庐山位于江西九江市境内,北有浩浩荡荡的长江,东边、南边有烟波浩淼的鄱阳湖,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庐山变化万千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纱帐云雾覆盖在群峰之中,像是一层轻柔的纱帐,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轻烟云雾形态优美,给人一种云淡风清的感觉,它透明、轻盈、飘渺,有点像柔软的雪花,在山顶和峭壁上飘荡;浴霞云雾是庐山最为独特的一种,它的出现是因为阳光折射而致,当早晨太阳光线经过密集的云雾,穿透到山顶,把山顶覆盖的云雾照射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庐山的云雾,只要太阳一转眼被云彩遮住,便悄然无声地从山中钻出来,它飞腾翻转着,从谷底向上冉冉升起,将花草树木揽到自己的怀中;它追逐奔跑着,跳过山崖绝壁,将山峰笼罩在一片白色茫茫之中。

恍若仙境的云雾,时而浓,时而淡,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刚刚还是清澈明朗的群峰,转眼间云雾弥漫。那云雾如同咆哮的气浪奔涌而来,宛若白色的骏马奋蹄腾空,一刹那弥满了整个视野,吞噬了眼前的一切,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山。

踏上云端,远处突然飘来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犹如少女肩上轻盈的披纱,又如一条长长的洁白绸段,漂荡在一座座丛山峻岭之中。站在山顶,猛然从云海里冒出一层厚厚的浓雾,漫过对面的山腰就静止不动了,突起的山尖清晰可见,万仞孤峰覆压在云海之上,像是漂移海面上的孤岛。

波澜壮阔的瀑布云,好像从天空倾倒而泄,它越过千岩万壑,一路翻山越岭,在跌宕起伏的山巅中顺势翻转,如开闸的洪流沿着幽深的峡谷奔涌而下,时而腾空激荡,时而波涛汹涌,白如雪、光如银、阔如海,把庐山装扮得神奇美丽。

三、庐山之美,美在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庐山的历史文化,是自古以来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留存,是继承和发扬先贤智慧的文化。庐山的文化背景有道教、佛教、儒教等不同的思想体系,还包括名胜古迹、传说故事、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画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因素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融合了庐山文化的独特风格。

庐山历史文化悠久,始于远古的原始社会。早在古代,庐山就已成为祭祀和修行的场所。在中国宗教史上,庐山居于独特的位置,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于一山。庐山的道教,起于三国的董奉、南朝的陆修静,一度被人称作是中国道藏始地,是南天师道的发祥地,也是道教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为完美的地方。

东晋时期,庐山就成了中国佛教的中心,其代表人物慧远在庐山兴建东林寺,创建了净土宗。后来马祖传法禅宗,使庐山成为禅宗的重要佛场,由此打开了南方佛教的新局面。到了唐代,吸引了许多信仰佛教的僧侣和信徒。其后宋代庐山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丰富,道教、佛教、儒家思想在庐山得以深入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庐山文化。

清光绪二十一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发现庐山气候清凉,便决定在这里兴建别墅,把它辟为避暑胜地。随后就有二十多个国家在这里建造别墅和教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等等。庐山共有八百多座风格不同的别墅,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各国建筑风格,其中还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行宫以及原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别墅。

1937年6月-7月,周恩来两次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1959年7月- 1970年9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影响的三次会议。毛泽东第一次登庐山,站在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写下了“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历史上有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三教九流来过庐山。相传大禹治水曾到过庐山,现今庐山汉阳峰上的“禹王崖”,据说是因为大禹登临而得名。司马迁于公元前126年游历庐山,在《史记·河渠书》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是他第一次记下“庐山”这个名字,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曾有三千五百多位文人登上庐山,留下了一万六千多首诗词。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历代名家与庐山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公元405年,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之后,就隐居在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写下了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一系列表现田园生活情趣的诗歌。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的南山指的就是庐山。

唐开元十三年,李白第一次登上庐山。面对奔流不息、气势雄伟、景象万千的庐山瀑布,年轻豪放的李白写下了雄浑、奇异、壮丽的诗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元和十二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登上庐山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山上一片桃花盛开,如是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贬至汝州,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高度观察庐山,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之美,美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美在变化万千的神奇云雾;美在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