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琼的头像

张琼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27
分享

我的母亲


母亲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了,眼睛不花,只是听力稍微差一些,但精神头儿非常好,兄弟姐妹们都说如果自己到了母亲这个年纪,能有她老人家的一半儿精神头都算好的了。

母亲很要强,凡事自己能干的,决不假手于人。母亲来自临潼农村一个山东埠子,家中姐妹们五个,没有兄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耕作主要还是靠人力,母亲就把自己当男孩子用,里里外外、下地干活挣工分儿一点儿也不落在人后面,有时甚至比男劳力干得还多、还好,她说不能让爷娘在村里让人瞧不起。几个姨妈相继到城里上班定居后,母亲就彻底挑起家庭顶梁柱的担子,一边照顾日渐年迈的爷娘,一边还要养育五个儿女。我的父亲在二十多里外的城里上班,平时及农忙时节大多都是母亲在家里前后张罗,忙里忙外。也许母亲现在的好身体也得益于长年累月的勤劳不辍吧。

后来,姥姥帕金森病瘫痪在床,父亲将全家人都接到了城里一起居住以方便照顾,于是三代八口人挤在两间居室内生活,乐观的母亲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开朗豁达的性格经常感染着身边的人。姊妹们在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个个自尊、自立、诚实善良。

母亲很坚强。从小至今的记忆当中,很少见到母亲掉眼泪。她说不愿在爷娘面前掉眼泪,怕他们心疼;她说为母则刚,要让孩子们学会坚强;我也从没见她在父亲面前掉过眼泪,也许是她希望父亲少一分担忧,多一份福祸共担吧。

母亲不爱去医院看病,头疼脑热了自己就去药店买点药,三五天也就好了。见到孩子们回家来,也总是报喜不报忧:“我跟你爸挺好的,不用担心,好好上你们的班儿家里都挺好的,啥都不缺照顾好公婆和孩子,不用担心妈……

其实妈也有痛,也有孤单,也有无助的时候,尤其是父亲过世之后,只是她不说,她不想让孩子们为她分心。

有一年,她干活摔伤了手腕,骨头都错位了,但她没给任何人说,自己去药店买了几贴膏药和红花油喷剂,日常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家人们也没有发现,忽一日等到我们发现母亲手腕处骨突特别大时都后悔不迭,母亲只是笑笑说:“没事儿,早都不疼了,骨头都长住了,不要再麻烦了。

还有一次,大姐骑电动车带母亲去小姨家串门儿,走到途中颠了一下,竟把母亲甩下了车,看到母亲坐在路上起不了身,大姐吓得哇哇大哭,心疼不已,母亲却连忙安慰大姐没事儿,妈没啥事儿。稍停了片刻,母亲便撑着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土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这时才使大姐破涕为笑,带着母亲就近细细检查了没多大问题才放心。

母亲很健谈,记忆力也很强,没事儿在家就爱跟父亲唠叨,自嘲说生命在于运动,说话也是一种运动。上了年纪后,尤其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渐渐地耳朵有些听不太清了,家人们说个话,她偶尔会打个岔儿,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了,有时也会忘了关水龙头、锅上熬的饭也会熬过了时间,……,哥哥姐姐们商量要接她一同去住,结果谁做工作也没用。她嘴上说跟着你们不自由,我能跑会动,想干啥干啥,想吃啥做啥;不管跟着你们谁去,其他几个想见我都不容易,我住在家里,你们谁见我都方便些。实则母亲一是恋家,二来主要是怕拖累孩子们,怕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操劳了一辈子,到老时,儿女们不想她再辛苦,但她习惯了自己亲力亲为。不论寒暑,她总是早上六点钟就早早醒来了,扫扫地,收拾收拾屋子,给家人准备早餐,吃完饭后就出门散步去了,不是去两里地外的商贸街去顺便捎点儿菜回来,就是去小姨家开的鱼店转一圈儿,老姐妹俩一起坐一会儿聊聊天儿,等回到家后,就接着给她的宝贝花儿浇浇水,翻翻土的,每每看着这些花儿、草儿的,绿油油的、红艳艳地绽放着笑脸,母亲的心情也像望着孩子们似的欣慰和喜悦。母亲也时常将出了芽儿的土豆、红薯,不舍得丢弃的洋葱、蒜头,或小心翼翼地埋进花盆儿里,或装进一个盛了水的容器里,看着它们生发出新的枝芽儿,当儿女们回来时惊叹地夸赞时,宠溺的眼神儿像个孩子。

受母亲的影响,几个兄弟姐妹们也都喜爱田园生活,无论已退休的,未退休在职的,都会抽出时间摆弄些花儿、草儿的,姊妹们也时常购买和收集些植物的种子和幼苗,不仅拿回来装扮着自己的家,甚至还种植、移栽到几十里之外的农村老家去,因此每逢周末,回老家给花花草草们锄草、浇水、施肥、分苗、剪枝等繁重的体力劳作,便成了家人们的一种团聚和休闲娱乐的方式,尽管一天劳作下来,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疼的,手都疲软发抖的,自嘲是劳动改造去了,但还是乐此不疲地从不间断。此时的母亲,总是根据自己积累的一些农作物的耕作经验和心得,给孩子们适时地提出些宝贵的建议,每当看到春花秋实、植物茁壮成长、喜获丰收时母亲都会由衷地喜上眉梢。

母亲很爱学习,她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她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给我们这些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能量。在居住的社区内,她主动积极地参加党群的各项集体活动,劳动闲暇时间她也喜欢读书作笔记,当她看到喜欢的健康向上的语句时,总会整整齐齐地抄录在笔记上,生怕忘了,就这样一笔一划地记了几年、记了几十本。

母亲不像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她对新鲜事物的领悟和学习非常快。当姐姐送给母亲第一个智能手机时,她勤学好问,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最基本的接打电话的功能,还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微信视频聊天,也学会了跟家人们在微信群里和朋友圈互动聊天,还将看到的一些有用的资讯、心灵鸡汤分享给大家,还在朋友圈里掌握到晚辈们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关心。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一位勤劳、勤学、坚强、自尊、自立的老人,希望她永远能这么健康、充实、快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