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亦城文艺》的头像

《亦城文艺》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8/06
分享

前行

对我来说,北京是除了老家潍坊外,我生活 最久的城市了。从海淀到昌平,从朝阳到亦庄, 这一晃十七年已过。2007 年至 2011 年我曾以“进 京大学生”的身份在海淀区和昌平区就读,为什 么叫“进京大学生”呢?要源于我们老家村里的 老人们,都乐于这般称呼我们这些一批批考出去 上学的学生。每到过年,是村里那些老人们脑筋 最活络的几天,他们会细数着、确认着,这是谁 家孙子、那是谁家孙女,这个在哪工作、那个在 哪上学,依依对上号后他们会彪炳自己一番,以 证明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记忆力超群,越是上了 年纪的老友们都喜欢互相比比,此番记忆力的比 试要比赢对方一盘棋还要有成就感。但也有记错 的时候,记错了他们往往给自己找个台阶:这孩 子长高了,都认不出来了。由于我的身高在村里 比较出众,应该能排进前三吧,所以老人们把我 记得比较扎实,很少被认错,后来我又总结出另 一条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从初中时就少年老成至 今变化不大。自上小学起但凡路过村口,见到老 人们坐在马扎上晒太阳,我都习惯性的叫人、问 好、打招呼,直至离开老家到北京,成为“进京大学生”。

“进京大学生“的标签一直跟随到我大学毕 业,也结束于老家的村里老人们,因为当年坐在 村口晒太阳的老人们大多已出不了门、也有的已 经离开人世,曾经供老人们晒太阳的村口也变成 了社区的大门口,当年那些拖拖拉拉上学放学的 孩子们也成了开着小汽车进进出出的中青年。 这次春节我又没能回老家,加上三年疫情的 春节,总共算起来也 5 个年头没回去得到所剩无 几的几位老人们的确认了,我不知那些记忆力超 群的老人们还能不能认得出当年那个个子排进村 前三的“进京大学生”。

进京后,不敢荒废学业,读书也算努力,所 学专业还算可以,最属幸运的事是有幸认识了我 的夫人,虽然生活中难免冲突与摩擦,但源于校 园的爱情,让我们这一路走来也算是顺利。由于 我俩所学都是艺术专业,所以这十余年来所从事 的也是相关的工作,我导演、她制片。2011 年 大学毕业时我们选择了一起创业,手上没啥积蓄, 但理想还是要尽可能的靠近艺术,据说搞艺术的 大都在朝阳,所以我们租房选在百子湾。现在来 看当时胆量不小,学艺术的搞创业,靠创意谋生 实属不易。

首次创业没有经验,也无处可学,工商税务 一窍不通,什么都是摸石头过河。虽然是民居楼 房,但办公桌要配上,家里赞助的钱交完房租所 剩无几,我们决定办公用品都去找找二手货,能 省就省。我们淘遍了网上大部分的二手家具,看到尺寸合适的不是太远即是太贵,最终比来比去 在国贸建外 SOHO 东区的最具性价比,淘到了 一张灰白色桌板可供 8 人办公的会议桌,经过软 磨硬泡式的砍价最终谈妥 750 元上门自提不包送货。我外出拍摄去了,只能委派夫人和同学姜山 上门提货,验货后他俩在国贸附近租到一辆平板 拉货三轮车,听他们的描述我判断那是建材市场 送货的专用车,由于不用牌照、驾驶门槛低、能 载货、在城市穿梭便利,故而在当时那个房地产 行业兴盛期养活了一大批进城务工的人。他们谈妥 15 块钱,把桌子从国贸送到百子湾,这俩人 跟我说为了省钱让师傅一起三轮板车拉回去,但 我觉得他们是担心司机把好不容易淘到的桌子拉 跑了,现在聊起这段故事我们三个还能笑的前仰 后翻。据姜山说,送货师傅蹬着三轮板车在国贸 桥上前行时,他用诺基亚手机拍了张照片留以纪 念,可惜后来照片弄丢了,我们试图找过几次这 张在创业初期淘二手办公桌的提货照,但并未如 愿。2024 年的今日我在想,凭借记忆用AI再创作一副应该可行。

百子湾居民楼里创业的日子没多久,我们就 花重金租下了距离我们并不远,在竞园图片产业 基地的一间独立摄影棚,注册了公司取得营业执 照,正式开启合法经营之路。虽说是花重金,那 是因为我们每个月的营收也就能刚刚好支付月租 金。但在还没有稳定的营收之前,我们就曾多次 瞻仰过这个知名导演、摄影师和制作公司的聚集 地,当时我们的理想就是能够在这里拥有一间自 己的影棚工作室。

在那个创业黄金期的年代,寸土寸金的北京 城里找一间即能满足摄影棚的高度、又能注册公 司的地方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寻找过程中找到这 个由废旧厂房改建成的办公室,让我们心内狂喜 不已。虽然是个只有四面墙,要啥啥没有的长方 体毛坯空间,但这里可以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工 作室的样子。当时去租赁中心的物业办公室,女 销售也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另一客户也看好了 这套,但人在出差,明天就能回京,就等签约。 年轻的我们悄悄转过身去,埋头嘀咕了一番,主 要是查看一下账户上的余额,确认积蓄够用后便 转身立即让女销售去准备租赁合同。签完合同又 回到这个长方体空间,这个毛坯房虽有一种家徒 四壁的感觉,但各种设计方案在我脑中已经浮想 联翩。设计与装修有一周的免租期限,我们经过 谈判延期到了十天,但各种工作让我们分身乏术, 懂装修的父亲承担起了帮我们监工的重任。设计 方案不一致时,他都尊重我们的意见,但质量把 控都挺他的。十余年间工作室几经搬家,直到现 在,父亲当时亲自刷过三遍清漆的那张木桌板, 我依然在用并光泽不减。

2011 年 10 月 18 日,老家来人了,除了我 的父母和我夫人的父母外,还来了一大帮亲戚朋 友,北京的老师、同学也一并受邀前来,我们以 隆重的形式办了一场开业典礼。在百子湾一家不 大的酒店里我们宴请了到场的所有宾朋,与大公 司开业招待客户答谢宴会差异挺大的,我们的形 式看似潦草,但内容深刻,至少对于我来说,这 个“进京大学生”的身份正式升级为“在京创业 者”。宾朋前来参加这场小规模的开业典礼,大部分是冲着我们能有在北京创业的胆量,前来表示以资鼓励的。

影棚装建好后,我们确实动力更足了,每日 重复着影棚拍摄、后期制作的工作外,下班后去 菜市场买菜、回百子湾做饭的生活也算精彩,体 力和精力双透支的情况下,日常琐事也挤占了我 大部分时间,我几乎放下了全部体育爱好,牟足了劲沿着这一条把学业变成事业的路,持续前行。

那会儿的我们还乐此不疲的去发现周边的每 一丝变化,哪个地方开了一家螺蛳粉店去尝尝、 哪个地方又开了一家云南米线去看看,但至今回 味起来百子湾的味道,我最喜欢的还是赛洛城旁 的那家驴肉火烧,那是一家河北人家开的驴肉火 烧店,当老板的是姐姐、帮衬着的是弟弟。为什么这般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每有外出拍摄工作时, 中午往往会错过饭点,回到家后又懒得起火做饭, 所以这家姐弟俩开的驴肉火烧店是我最爱光顾的 地方。特别是在冬季,两个驴肉火烧加一碗紫菜 鸡蛋汤,吃完瞬间从胃暖和到脚趾头。我也为每 次闯进店去蒙在眼镜上的水汽头疼烦恼,得等半 天才能看清已经端上桌的驴肉火烧,索性把眼镜 摘下放到一边,填饱肚子更要紧。 2012 年以前只听过亦庄的名字,但未曾去过。 印象中是五环以外郊区的开发区,地处偏僻。一 次偶然的机会参与到国家康复中心的摄制工作, 清早天微亮从百子湾出发,七拐八绕的坐了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来到这所红白相间的医院楼 前。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亦庄,一路颠簸而来让我 深感异常偏远,忙完工作匆匆离开。

很快第二次又来到亦庄,但这次是乘坐亦庄线地铁前来,为了参观中粮可口可乐北京厂而来, 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下这次算是初步认识了亦庄的 大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 开发区。乘坐在一路前行的亦庄线上,从车窗望去:城市绿地中那湖水波光粼粼,阳光穿过高楼 的缝隙扫射到车厢里,俯视望去两排梧桐树紫色的花海如波浪翻腾,风光无限。我在荣京东街站下车,车厢随车头而去继续前行。

2012 年底,我们做出一个重大决定:选择 定居亦庄。从第一次去亦庄到做出决定选择亦庄 这段时间里,只要是忙完工作,我们即驱车驶向 亦庄方向,无论是博大路还是京沪高速,甚至是三环、四环、五环的每个通往亦庄的岔路口,我 们都亲去往一遍,毕竟是选择自己在北京的第一 个家。 驶在荣华路上的感觉竟然如此的熟悉,我思 绪万千,像极了老家的渤海路:道中间宽阔的绿 化带,两旁笔直的白杨,就连自行车道都是那般 熟悉。走过一个个路口,这座新城给我的感觉似 乎不像是在北京,而是一座小城。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路、新的楼、新的城。 一晃已在亦庄生活了 12 年。

“亦庄,一座有远见的幸福城市。”

“亦庄,一个成就伟大企业的地方。” 出租车从京沪高速拐进亦庄的第一个路口, 硕大的标语扑面而来。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油然升起。

2024 年春节,今年又没能回老家过年。正月初七,带着俩娃从香港回北京,当行李箱填满整 3 个后备箱,坐在出租车的后座上的时候,我才觉 得踏实起来。这是我们作为父母首次独自带娃们 旅行,旅行本是放松的,但却不得不的小紧张。 说起两个女儿,她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亦庄人, 出生后即感受着亦庄春天的温柔、夏天的酷辣、 秋天的梦幻、冬天的苍劲。

出租车上翻看着手机里的相册:维多利亚港 M+ 艺术馆前的海风是温柔的,海浪是平缓的, 岸边草坪上有野餐的、跑步的、遛娃的、骑车 的……

原本的计划是带女儿们参观艺术馆,谁成想 她们选择在海岸边的绿地上捡树叶,我和夫人轮 换着看着她们一片、两片、三片……

一片、两片、三片……年前的秋天,在亦庄 南海子公园的那个下午,她俩就是在捡树叶,走到哪捡到哪,直到手里攒满一摞再也拿不下。捡树叶的树林远处有一座石桥,石桥之上挂着一个硕大的太阳,正在缓缓下坠,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太阳的倒影被拉的很长,随着波纹荡漾,湖旁的 芦苇荡被风吹着晃动,有几只野鸭在湖心游,时 不时的把脑袋扎进水里。该南飞的候鸟前几日飞走了,天鹅也飞走了,这几只野鸭可能不走了, 准备留下过冬,我不由得心想。

南海子郊野公园,是我们自有娃后经常打卡 的地方。草坪上有野餐的、跑步的、遛娃的、骑 车的……

约上两家好友一同前去,娃们玩娃们的,我们聊我们的,就这样有时在湖旁看着夕阳,一坐 就是一下午。说起这个地方,不单单是现在北京 南城最大的一片绿野湿地,它的历史更要追溯到 明清时期,与我们一样,也是帝王与皇亲贵族京 城一日游时的打卡地。北京地势自古西北多山区、 东南多辽阔,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让永定河水一路冲向东南,却冲出了一片平原,平原之上便有了亦庄。如果说北京有山有水有绿洲,那大 都东南的亦庄就是北京的绿洲。几百年后的北京 经济技术开发区,依然绿草丰茂,野鹿成群。

如果说香港是天选之子,那亦庄同样也是。 1990 年,北京在寻找进入新世纪后的新经济增 长点,市政府下决心搞一个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消息传出后,北京数 10 处郊县纷纷摩拳擦掌参与竞争,通州张家湾和梨园、海淀西三旗和永丰、 昌平沙河……最终,大兴区亦庄镇被选中,这取 决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亦庄,是北京的东南大门,历来是北京南城 的交通枢纽,京津城际铁轨穿区而过、京津唐高 速公路的始入口,这里是链接京津冀的主动脉。 曾经的红星公社南郊农场,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农 田,1992 到 2022 三十年的时间,亦庄从诞生到 而立之年,面积从 3.2 平方公里到 225 平方公里, 扩大了 70 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没有三十年前的亦庄初建者们,就没 有今日的亦庄景象:载着亦庄火箭的卡车在西北 大漠前行、无人驾驶车在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示范 区前行、AI 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前行、 12 英寸芯片在第一条生产线上前行、运输无人 机在北京自贸区前行、科研数据在云端前行……

如今的亦庄,年轻人比比皆是,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在家门口与你擦肩而过的可能是世界 500 强的企业高管、可能是生产芯片工程师、也 可能是造火箭的专家、互联网的从业者、汽车的 设计师、科技公司的创业者。每个时代有每个时 代的印记,留下印迹的建设者、创业者、奋斗者们, 也在此收获到新的生活方式,带着理想在这片热 土上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