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月上柳梢头。应挚友之邀,赴百荷公园寻觅久负盛名的“百牙荷风”,品味满月映照下的经世胜景。
月光皎洁,我们步履从容,畅谈百牙荷风的来龙去脉。百荷公园,位于池州主城区腹地,以百牙路为中轴,分南、北两园,是安放在池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南园为湖岛景区,配置有立体彩灯组合、大型音乐喷泉、回桥、曲桥、浮雕及荷花广场等;北园为山塔景区,由百牙塔、姚依林铜像广场及自然生态园林等组成。
据明嘉靖《池州府志》记载,因山在府城东北,东麓曲水旋绕,曰“落蓬湾”,古时货舟辏泊于此,牙行(即商号、作坊)百人(即商人)登陇,故名百牙山;同时,这里有招堤祀、东岳庙、清风阁、水德亭及数十亩荷池,风光无限,可与西湖麯院媲美,谓曰“百牙荷风”,被誉为古池州十景之一。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古景风貌逐渐衰落,现景为本世纪初池州撤地设市后复建。依据古人“银湖似镜,水波不兴,荷叶田田,满湖覆翠,亭亭玉立,金蕾初张,薰风乍起,扑鼻奇香。”的百牙荷风描绘,运用中国古典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再假之现代的声、光等手段,建成一座山水相依,历史与时尚交融的现代江南园林景观,山、水、塔、楼、树、草、街、景,还有精、气、神,在此完美融合。
我们从步行街出发。毗邻公园南侧的商业步行街,店铺林立,此时霓虹闪烁,人流如织。我们穿过喧闹的儿童游乐广场,进入公园腹地。游走在月夜的百荷园之中,仿佛游走在这城市的肺腑里,感受城市从容的呼吸,聆听城市脉搏的律动,静看城市安详的睡姿。
南园约七分荷塘三分绿地。这个季节,白色、粉红色的荷花于碧水中竞相开放,被翠绿的荷叶簇拥着,与岸上的婆娑垂柳交相辉映,月光沐浴之中,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赏荷图。清风徐来,颇有“粉尖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之感。
碧水绕芳甸,鱼戏莲叶间,曲桥亭榭点缀其中;来自城市之肺腑的鲜活气流,以纤柔玉指,拈着一丝丝一缕缕荷花的气息,轻抚行人的脸颊,——这隐约绵柔的池城体香,引人情不自禁地吸入,让五脏六腑沐个花香浴,冲个透心凉。
沿湖灯光点点,倒映在波动的水面,似顽童们忽闪的眸子。湖边垂柳依依,对着湖面——若大的明镜,为伊人梳妆;更是婷婷舞女列队欢迎游人,摆动腰肢,轻歌曼舞。走过曲桥,听见湖水在轻轻呢喃,——一曲曼妙的轻音乐在脚底恍恍惚惚、袅袅婷婷地流淌。此时此地此身,我们顿悟古人吟颂的百牙荷风之绝妙:“溽暑清除,氤氲若醉,浑然黑甜,尘心都去。沐浴清风,凉透胸臆,岂不三叹:快哉,快哉!”
陶醉之中,我们不觉到了百牙路北。百牙山下,广场露天舞池,裙裾飘曳,舞步飞旋;广场上的轻盈悦耳舞曲与南园湖中的大型音乐喷泉相得益彰,汇成一首欢快的奏鸣曲,飞扬在池城月夜上空。
北园南陲的百牙山,状如长丘,漫山绿树,四季花开。山仅几十米高,但位于百荷园中央,突兀抢眼。沿鲜花簇拥的石阶而上,山中一尊坐姿铜像——神态安然的前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深情注视生养他的故乡,历经沧桑巨变的池城大地。
山岗东端,密林中隐现一座砖塔,谓之百牙塔,高约三十多米,为七层六角形,属楼阁式塔。据悉此塔乃明嘉靖十七年池州知府陆冈筹建。几百年来,塔傲然耸立,是时光长河的中流砥柱,彰显池城悠远的历史。
我们面塔而坐,极目仰望,一轮明月高高悬在古塔顶上空,泻洒银光,给池城披上一身月华织就的霓裳;星星在淡淡的云中窥视万家灯火,似纯情少女羞羞答答地眨着的眼睛。山寂静,树摇曳,想必幽幽的轻风是从那荷花盛开处寻踪而来,伴我们坐拥池城,心襟荡漾。
我们沿两边芳草簇拥的麻石道下山至北园腹地。挚友介绍说,北园按照“自然生态”的理念建设,保留原有树木和水体荷花塘的自然风貌。我们游走在清风明月的北园荷花塘边,体验天人合一的造化,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北园紧邻东侧街道有一湖,形似一弯弦月,湖腰际建一仿古六角亭,该亭四角翼然、雕梁画栋,和跨湖的拱桥、周边的平台浑然一体,于万绿丛中,与古百牙塔遥相对映。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亭是供行人休息的。行人一路走来,至此小憩,端坐亭内,临风望月,赏荷观塔,以“天然之趣”,体会幽、雅、闲的意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归来时,皓月西斜,百荷园已鲜见行人;池城酣睡在隐隐约约的荷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