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凌的头像

江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6
分享

山里的味道


这次来霄坑事先不曾想见小万,我没他的联系方式。小万是我脑海里存储的二十年前记忆,小伙子高大壮实,八面玲珑,阳光灿烂。想必他现在已人到中年,历经岁月砥砺,此行就是撞见了也未必认得出来。

二十年前,我在池州城郊流坡村挂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小万租村里新洲的门面房开土菜馆,我们初次见面是土菜馆开张的日子,他一句幽默话拉近了彼此距离,他说他来自霄坑大峽谷,山沟沟里滚出的土包子一个,来城里闯江湖。他的土菜馆取名“耕读园”。我说就凭这个“耕读园”你就很高雅。他说他没什么文化,但知道开店需要什么,他要在城里做来自霄坑山里的味道,叫人来了一次就老是回头再来。这小伙子口气还真不小呢,我拭目以待。

那天他亲手给我泡一杯茶,说这茶是霄坑他自家茶园的。当时我喝茶还没养成品尝的功夫,抿上一口充其量只能分辨出新茶或陈茶,对茶的好与坏说不出所以然。他泡的就是应季的新茶。耕读园对各路来客都敬上霄坑茶,有的客人酒足饭饱后还在店里滞留一会儿,茶喝清了再添上一杯。过了不多久,就有人来耕读园蹭茶了,——流坡村的老唐,他进门便问,有茶不?他问的茶特指霄坑茶,每次来小万都给他泡一杯,还敬他香烟。老唐独坐在一隅悠闲自在地抽烟喝茶,茶喝清了他重新点上一根烟兀自拍屁股走人。老唐常来耕读园蹭茶,以至后来小万几岁的女儿只要他双脚踏进门槛了,便欢叫:“有茶不爷爷来了!”老唐来一句“有茶不?”,小万就笑吟吟的不仅陪茶陪烟,有时还陪上一顿菜肴酒饭。小万偌有闲暇还会跟老唐一对一推杯换盏。有一次,老唐带着孙子来蹭茶,小家伙跑到厨房里偷吃,将一盘毛豆烧仔鸡天女散花似的打落一地,盘子也摔成了两大瓣,老唐气得撵着孙子拳打脚踢。小万老母鸡护着鸡崽似的护着老唐的孙子,把小家伙揽在怀里,他张开手臂拦着老唐,说没烫着没伤着孩子已是万幸了。他还叫大厨做了一大盘毛豆烧仔鸡,打包给老唐的孙子拎回家。茶余饭后老唐动不动就竖起大拇指,山里的味道就是好啊。

小万很讲究,很多食材他不在当地买,隔三差五开车回霄坑一趟,捎回茶干、豆腐、土猪肉、新鲜鱼虾,甚至带回应季的山竹笋、山野菜。小万将在霄坑本地才能吃到的霄坑水碗、茶香鳜鱼等传统美食搬上了耕读园的餐桌。品霄坑茶,尝霄坑美食,享霄坑人的热情周到,耕读园汇聚四面八方顾客,不到半年生意就红火起来了,甚至跟中心城区的当红饭店相比也是半斤八两。不过,小万曾遭到了老唐的一顿奚落。一日小万将蹭茶的老唐留下吃饭,上了一盘老唐喜欢吃的肉烧生腐。老唐喜滋滋地将一块生腐送进嘴里,慢嚼了一口,顿时脸上愁云飞渡,连连埋怨味道很不纯正。知根知底的小万赶忙解释,这两天下雨他没去山里,生腐和猪肉都是他在附近菜市场买的。老唐将一盅酒咕噜进喉咙,声音抬高八度,你成心要砸耕读园的招牌是吧?客人就是冲霄坑山里的味道来的!小万听了直眨眼,频频点头,说他是一时偷懒了才有侥幸的念头,保证以后特色菜宁可不做不会用假的冒充,如果有需要他会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回霄坑抓食材。通常,他晚上土菜馆打烊后去霄坑,第二天一大早办好食材就往回赶。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我们流坡村干部去霄坑考察学习,我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坐小万私家车。小万说他是土生土长的霄坑人,当向导他轻车熟路,当仁不让。进入霄坑大峡谷,身临其境,又有小万出色的嘴上绣花功夫,我们领略了这个盛产茶叶的“华东第一大峡谷”之炫目风采。沿霄坑公路走走停停,在移步换景中感受绿水青山的灵性,我们神清气爽、兴致勃勃。此前我对霄坑的了解只停留在文字资料里,这次实地考察霄坑茶叶经济,使我眼界大开。

这儿的山水养茶。群山巍峨,满眼皆是云蒸雾绕、林竹葱茏;峡谷幽深,随处可见清潭如玉、飞瀑流泉;还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皖南山区丰富的动植物基因,茶叶生长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这儿茶与人和谐共生。不单单是青山绿水间有野生茶树,家家户户都有成片的茶园,甚至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茶树成荫。家家户户养茶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让茶有纯真的自然本性,茶自由地生长,汲取大自然的灵气与精华,从而花香花味自然天成。这儿的茶养人。茶叶品质好,茶树体内积累丰富营养,特别是茶的鲜叶富含芳香物质、氨基酸、茶氨酸及水溶性成分。按照严格的有机茶标准精心制作,这茶不失营养,又富硒,且耐泡、耐味,久泡久饮仍酽厚味浓。

那天,霄坑村委会在村部食堂招待我们。热情待客上了本地最好的绿茶,本地的土菜摆满了一大桌。我首次品尝了耕读园不曾做过的乾隆珍珠菜,那是名气最响的霄坑美食,地地道道的鲜、柔、嫩、脆特有口感,仿佛至今还在我的唇齿间留香。

回流坡村的时候,小万塞给我们一人一包自家手工做的茶叶。我的岳父好茶,我将小万给的茶叶送给他,只因他那次赞不绝口,我每年春上都给他捎两斤霄坑茶。

耕读园在经营了十多年后,小万把它盘给了别人。那时我和小万已多年没联系,小万缘何将耕读园盘给别人我不得而知。后来的经营者将耕读园改了店名,改弦易辙成了一家类似于农家乐的饭店。

这次从霄坑归来,我又陡然想起了当年的小万,便找到住在流坡社区的老唐,要了小万的联系电话。当着老唐的面,我将电话打过去,小万竟然一下子就听出了我的声音。他说他盘了耕读园后就将他自家的茶园入股了,他自己在入股的公司里兼任高层管理之职,平时做起了经营茶叶的生意,收入比在耕读园好得很多,但经营耕读园的那些日子他学会了如何做生意。精明的小万使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人往高处走,价值已显现出来。近年来,霄坑村走一村一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集结了村内六家茶叶龙头企业成立霄坑村茶叶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改良茶叶生产制作、统一产品品牌包装,使制茶小作坊“蝶变”成现代化茶业企业,并顺势举办茶叶开园节,将“池州霄坑绿茶”品牌推向安徽乃至全国市场。精明的小万就是瞄准了这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正搭乘霄坑乡村振兴的航船扬帆搏浪。如今霄坑绿茶的茶园面积已达近六千亩,年产量十四万斤,产值近六千万元。茶叶成为霄坑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当年的小万,现在已人到中年,电话里我听到他的口音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语调悠悠的没以前那么快了。他问,一周前见到城里来霄坑的人当中是不是有你?我说,没有喔我是昨天才去的呢。他说他当时不敢打招呼就怕认错人,果然还是认错人了。昨天一大早就出差到省城了,营销茶叶嘛,闯江湖呢,他回来后将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喝霄坑绿茶,吃霄坑美食。

八十多岁的老唐耳朵有些背,纵然我按了免提他还是没听清楚我们的对话,他抖抖索索地对我说:“有茶不?把我带上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