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落雪桐的头像

落雪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笔杂谈
202308/11
分享

在红石,探寻红色基因的根脉

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白山麓、松花江畔的桦甸市、靖宇县境内,占地面积2.85万公顷,是吉林省境内占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广、野生动植物最全、水土蕴含量极为充沛的多功能型国家级森林公园。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放光芒的中华精神谱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追求梦想、勇往直前。几年前,我曾随吉林作家采风团到桦甸进行红色主题采风,这次又随同辽源文艺家红色主题之行,与红石,与东北抗联再结不了情缘。重走抗联路,探寻红色基因的根脉,被写入中华精神谱系的抗联精神,在白山黑水间、在中华大地上光芒闪耀。

【一】

长白山,很多人都不只一次来过,长白山的地理特征、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传说故事都会把你带入美好的记忆中。在进入景区的当天,讲解员在大巴车上就给大家,简要风趣地介绍了长白山,介绍了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些景区自然情况、红色旅游资源和特别注意事项,比如林区珍贵树种红松、白桦、黄菠萝、水曲柳,特产猴头菇、椴树蜜;比如红色旅游抗联密营、战迹地、抗联故事;比如遇到老虎、黑熊、野猪,以及毒蛇等紧急情况怎么及时处置,让大家增长了好多见识。

红色七月万物葱茏,在红石,走进蒿子湖密营,探寻红色基因的根脉。一行人来到密营景区,大门横梁五个漆红大字——“蒿子湖密营”首先映入眼帘,醒目的大字仿佛瞬间就把大家,带回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大门左侧五星与党徽的图案造型旁,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塑像,右侧“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抗联精神”紫色大字下面,是抗联人物浮雕,栩栩如生呈现一幅铁骨铮铮的抗战印记。蒿子湖密营是东北抗联位于红石砬子镇龙岗山脉密林中的营地,是当年抗联一路军一处重要根据地,保存有碾盘、猎坑、交通壕、哨所等遗址,杨靖宇将军曾在这里生活,指挥抗联斗争。

进入景区后,在讲解员的主持下,面对高大的杨靖宇塑像,艺术家们深深鞠躬致敬,并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告诫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即,大家在蒿子湖密营纪念馆吴艳滨馆长的引导、讲解下,重温抗联故事,重走一段抗联路线,把记忆拉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困苦岁月。沿着山路前行,来到李二桥遗址。李二同志是杨靖宇的警卫员,他聪明机警,多次化装下山侦察敌情。1939年外出侦察时被叛徒认出,敌人严刑拷打追问杨靖宇将军下落,他宁死不屈,无计可施的日伪军残忍地刺死了他,李二牺牲时年仅15岁。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下,有的艺术家泪眼朦胧。是啊,生如花,死如埃,多么朝气蓬勃的年龄,为心中的信念,如昙花一样盛开过,又如尘埃一样视死如归,为了自由为了和平,多少位刘胡兰一样的小英雄献身革命事业。

路过饮马池、司令部遗址,大家又来到碾盘遗址。在那个艰苦的日子,战士们缺衣少粮,食不果腹是他们真实的写照。没有粮食时,他们就捡拾橡子,用碾盘碾成面,一点点儿下咽充饥,却又积食成疾,很多人因此丢了性命。讲解悲痛时,鸦雀无声;讲解亢奋时,树叶婆娑。久居大山随时都有意外的可能出现,比如凶猛野兽、陷阱深坑、山洪、泥石流,比如意外落体等等,我们的抗联战士既要与敌人生死搏斗,也时常与恶劣的大自然环境抗争,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给我印象更深的是青松灶遗址,曾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用来煮饭的“秘密武器”。此树为沙松(白松),青松的一种,冬不落叶,粗壮挺拔,巍然耸立将军泉旁。胸径近2米的树干有一段中空,形成一个天然的烟囱。我探头望过去,深不见顶,中空部位早已碳化,黑黢黢的,似乎还能嗅到当年的烟火味。抗联战士煮饭时,烟气困于树腹之中,慢慢从地表挥发,仿佛林间雾气,以此躲避敌机侦察。此树250余年,如今仍旧枝繁叶茂。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掏心,只要树皮完好,就不影响将水分和无机盐输送到树枝上去。睹物念旧,抗联战士苦中生智,苦中求乐,摸索出许多土办法、“鬼”点子,机智勇敢地应对困难,化解危机,磨炼意志,为心中理想赴汤蹈火。历史尘封了一段苦难岁月,而这棵沙松却见证了满清弛禁以来的沧桑与悲戚,安宁与繁盛。每一颗松针,都是刺向天空与大地的箭簇,都是向命运发出的呐喊与抗争,都是大自然与人类生生不息的见证。

在走过一段抗联路后,吴馆长把大家带到东北抗日联军蒿子湖密营纪念馆。纪念馆呈“山”字的外观造型,吸取东北关东文化元素,白墙、黑瓦,外观色彩整洁素雅。步入大厅,中央安放杨靖宇将军2米高半身铜铸像,基座高918mm,象征开始抗日的“九一八”事变。铜像后的墙面是一组白色浮雕,再现了杨靖宇将军带领东北抗日联军转战在白山松水之间,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场景。全馆布展面积共1800余平方米,分为抗日烽火、长白雄狮、抗联密营、英雄铁血、光复东北等七个部分,图文并茂地重现了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将士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程。

在展馆,我们既能看到保存下来的当年物件,再现当年生活和战斗的模拟场景,也能聆听吴艳滨馆长慷慨激昂地讲述杨靖宇将军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吴馆长讲述抗联一路军曾两次西征,努力去与方志敏领导的队伍会师,去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错失了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更好开展东北抗日斗争的机会。讲到这里,作协德林主席提出异议,方志敏一直在南方作战,而抗联西征是为与在热河一带活动的林彪部队取得联系(暂且存疑)。

【二】

第二天上午,一行人乘坐大巴车前往位于森林氧吧的小柳树河子战迹地。这里是景区的天然森林氧吧,坐落于茫茫的绿海之中,园区内的白桦林、苍松林是长白山次生林中的顶级群落,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600个/立方厘米,苍松、白桦、红叶相间,色彩纷呈,景致壮观,有“三原色森林氧吧”之美誉,曾是热播剧《静静的白桦林》拍摄外景地。走进天然氧吧,顿感神清气爽,大家不由得深深呼吸了几大口沁心润脾的惬意。挺直的青松、粗壮的白桦,把我的仰望一次次拔高;可爱的蜗牛、漂亮的蝴蝶,把我的瞩目一次次定格;悦耳的鸟鸣、曼妙的林音,也把我的想象一次次刷新升华……

不多时,大家来到小柳树河子战迹地。1938年12月中旬,杨靖宇率抗联第1路军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30余人,由辽宁省金川县河里(今吉林省辉南县境)转移到桦甸县活动。被日伪军发现并派出一支500余人的伪军跟踪追击。为了顺利转移,杨靖宇决定相继歼击这支伪军。一天黄昏时,第1路军到达柳树河子沟北门,发现伪军在柳树河沟宿营。半夜时分,杨靖宇兵分为两路夹击,战至天亮,毙伤伪军100余人,随后主动撤出战斗,顺利转移,途中又击落1架低空侦察的日军飞机。在小柳树河子战迹地附近的亭子,大家坐了下来,听抗联后代讲述抗联故事。讲述者叫邱语,是抗联战士邱天俊(三邱)的孙女。

“张爷爷的伤疤”——张爷爷是邱天俊的老战友,抗战胜利后经常来爷爷家下棋,常穿着多处破洞的背心,一处碗口大的伤疤常暴露在外面。张爷爷的父母常上山给抗联送粮食,一次被二鬼子(汉奸)发现,把全村的人都叫到松花江边,逼着大家说出抗联的下落,然而没有一人言语,日本鬼子一气之下把全村的乡亲都“突突”了。幸运的是张爷爷被母亲紧紧压在身下,捡了一条性命,不幸的是肚子被什么东西扎破烂了,肠子都露出来满地是血。死里逃生的张爷爷便参加了抗联。

“日本人挺好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进驻东北,闯进村庄,刚来时并没有烧杀抢劫,反而把孩子集中起来学习日语,从小开始奴化教育。让成年人下田种地、上山砍木头,供应日伪军需,也把很多人骗到夹皮沟,充当金矿苦力,给日本人挖黄金。为收买人心,常给他们罐头吃,竟有些不明真相的老人说“日本人挺好的”。被假象愚昧蒙蔽其实多么的悲哀可怜,又令人恐怖害怕啊。“一只鞋的故事”——在艰苦的日子,战士往往没有粮食吃,连草根树皮都被齐腰的大雪覆盖,最深的雪足有两米。为了活命,他们就吃榆树里的内层皮,别的树有微毒不能吃的。他们把榆树内层皮放在嘴里嚼,什么时候不拉嗓子了,才能下咽,胃里却拧劲地疼。邱天俊强忍几天的挨饿,才把他父亲用两只羊换来的一双靰鞡鞋的一只,放在雪水里泡软,然后切成一小块块的放在火上烤,分给战友吃,而战友在嘴里嚼着谁都不下咽,因为鞋是纯牛皮做的,味道非常好,含在嘴里多么美妙的享受啊。

“篦梳山林”——起初日本人并没把抗联当回事,认为他们就是土匪,是群乌合之众,只要把他们和群众分开,在深山老林恶劣的环境下,饿也饿死了。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抗联人数越来越多,并不时袭击日伪军。日本人也经常搜山,但他们人少,每次都让抗联战士成功脱离。后来日本人来到村子,威逼利诱中国人成立特搜班、警察署,组成搜捕大队,对整个山林像篦子一样进行搜捕,我们叫篦梳山林。从这时起,抗联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精神幻觉”——有一年入冬,敌人大规模搜山,抗联刚搭起来的密营还没入住,不得不转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由于走得匆忙,穿的还是单薄的衣服,也没有居住的地方,战士们就支起简易的木头房子,上面铺上茅草,虽然能挡住雪,却四处透风,冻得战士瑟瑟发抖。晚上睡觉时,你抱着我的脚,我抱着你的脚相互取暖,每人只能睡十分钟,否则就被冻死。有个小战士由于长时间奔波作战,没有个休息时间,饥寒交迫往往就会产生精神错乱的幻觉,眼前的一棵大树,在他眼里就是一堆火,跑过去紧紧抱着这棵树,结果活活被冻死了。

邱语讲述故事常有互动,大家的情绪不时地被调动起来,有时群情激愤,有时默不作声,有人坐立不安,有人粗语脏话。总之,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对二鬼子的厌恶,对抗联将士和支援抗联的乡亲们无限崇敬,对我们被奴役剥削、被残害践踏的同胞们无限同情。在自由活动时间,导游带着大家呼吸清新空气、游赏自然美景,或登亭台,或过索桥,或观花草,或扶古树,或撞晨钟,或高歌,或短笛,或谈笑风生,或若有所思……陶醉在大自然,沉浸在心灵的芳草地,好个舒爽惬意。

【三】

第二天用过午餐,辽源艺术家们前往东北最大的地下水利发电站——白山水电站,这里曾是抗联水上运输通道,和头道溜河会议所在地。大巴载着大家的兴奋和好奇,行驶在崇山峻岭“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沿途树木苍翠,树荫斑驳,偶尔洒落的阳光格外亲切暖心。隔着车窗却也能感受得到鸟语的清脆,花香的醉人。不远处有溪水从路旁沟壑流淌而过,似乎在陪送我们一程又一程,不时也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大牛,或在吃草,或在饮水,或在嬉闹,好个优哉游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不记得拐过多少道湾,大巴车一路攀行,壮观的白山水电站终于出现在视线之内。两侧高山耸立,中间“V”字型坝基楔入山体,大坝下配套建筑错落有致,塔台林立,电网密布。这就是东北最大的地下水利发电站,亚洲最大的地下绿色水利发电站——白山水电站,149.5米高的大坝位居全国第一。据讲解员说,这里曾是新中国第一个筹划建设的大型水电站,1958筹划建设,1961年苏联撤走建设专家,电站被迫停工。1972年国家批准复建,直到1994年两期建设全部竣工。由此截流蓄水形成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峡平湖——白山湖,被誉为“长白山下第一湖”,同其下游红石湖、松花湖并称为松花江上的“三颗明珠”。

大巴车继续攀爬绕行,七八分钟就来到大家期盼已久的望江阁。其位于白山湖畔的平顶山上,主体结构共分5层,由地下室和4层楼阁组成,最顶端是半层宝塔顶,曾是一处集住宿、吃饭、中转、休息、物品传递为一体的大型客栈。望江阁原名望山阁,后又改名紫云阁,是一座仿清建筑,据史料记载,当年站在此阁上,可以在晴朗的天气望到长白山,故名望山阁。艺术家们一下车,便被眼前的美景惊住了,一步一个景致,一层一处境界。随着登临阁顶,一阵阵惊呼不时传来,大家完全拥入了白山湖美丽的风景中,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留下珍贵的记忆。哇…塞……登斯阁,言语词穷,心中有景道不得,崔颢在此意如何?

登阁俯望,白山湖呈五角散状,如五指探入远峰,阴云薄纱,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水鸟翩翩。清风徐来,与自己一段亲密的情感絮语,好个神清气爽;雾笼群山,与自己一场短暂的心灵互动,好个路远天高。在白山湖,隐藏着一条当年抗联战士运输物资的水上抗联路。讲解员说,在与日寇的浴血战斗中,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部队团结争取了木帮等广大群众共同抗日。木把们利用木排,为抗联部队开辟了一条连接抚松、濛江、桦甸的水上物资运输通道,为支援抗联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

大家拍照合影后,一部分人乘车前往白山湖码头,一部分人步行一段山路前往码头。我随同步行人群,从望江阁沿木栈道蜿蜒而下,两侧林高草密,山间清幽宜人。大家有说有笑,也有人即兴而歌,把淤积内心的紧张、郁闷,烦忧,一股脑儿丢进深山老林。当大家行至一较平缓地段时,前面的人忽然停了下来。原来景区工作人员不远处,在清理一处马蜂窝,远望一群马蜂上下乱飞,工作人员先是用烟熏,见作用不大,后又用棉布蘸汽油火燎,驱赶消杀马蜂。记得两三年前,组织辽源诗人前往辽宁西丰城子山采风,在山腰路旁的一处岩石上发现马蜂窝,自以为很灵便,纵身一跃,爬上一块巨大岩石。这下可了不得了,马蜂一拥而上,我左扑右打迅速逃离,最终还是三处被叮,头部、耳部、后脑部很快儿肿起来,开始头晕脑胀。这次切身体会到,马蜂窝真的捅不得!

文艺家们滞留约十分钟,就听山下同伴喊“船来了!”,这边回应“再等等,有马蜂。”两边遥相呼应,似乎在喊山,也像是在喊渡,大家尽情地享受一份难能的放纵。一行人如愿登上“吉森二号”游船,在起航那一刻,大家欢呼了起来。白山湖,素有“北方漓江”之称,江面开阔,水波不惊,青山碧水,天光云影。手扶围栏,迎风独立船头,怎一个“爽”字了得。仿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之气势。船行江中,两岸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悬崖峭壁,陡坡突兀,不时有水鸟划过江面,惊起一阵阵欢呼。白山湖方圆数百公里,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峰怪石,景点众多。这不,状如乌龟的山体迎面游来,驮着大家的好奇,潜入江中。目不暇接的、叫不出名的、无以名状的、躲开视线的景致都纷纷融入,对白山湖深深的恋眷之中。

畅游白山湖兴奋之后,也不要忘记这里曾有这样一块承载着历史丰碑的头道溜河会议遗址。1939年10月1日,杨靖宇与魏拯民在头道溜河,主持召开抗联一路军团职以上负责人会议,全面地分析当时的严重形势,制定作战计划,将第一路军化整为零,实行分散游击,从而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1940年3月13日,此时的杨靖宇将军已经壮烈殉国,魏拯民政委带着满腔的仇恨和心痛,又在这里召开了第二次头道溜河会议。庄严的誓词还在耳边回荡,“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救国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全国人们报仇,为杨司令报仇!”两次头道溜河会议,为保存抗联实力,坚定作战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有人说,抗联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让我们如此缅怀和敬畏那些先烈们?你可知道,在东北14年的抗日斗争中,最多时3万余人的东北抗联将士,却牵制了近30万日伪军和大量物资不能入关,积极支持并配合了全国抗战。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山青水秀,风景宜人。这里春季百花争艳,妩媚芬芳;夏季游湖赏峰,揽胜观光;秋季红枫漫卷,色彩海洋;冬季林海雪原,雾凇绝唱。美不胜收的红石,红色经典的红石,这里红色基因的根脉在每一片树叶上,在每一寸土地上,在每一朵浪花上;这里红色基因的根脉在抗联的故事里,在乡亲们的血液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里。正像文联苏敏主席说的那样,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就是让红色基因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滋养并激励文艺工作者们潜心创作,不忘初心使命,把红色的种子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