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羑的头像

姜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29
分享

翠峰岩随感

或许,只有行走在大山之中,才能感受日子的平淡,才能意识人生的朴实。只有在大山中行走,才能让一颗浮躁的心,在沧桑的光阴之下,沉淀出一份生命的安静与人生的感悟。

行走在翠峰岩中,掠过一条条山间小路,拾起一级级台阶,走过一座座岩峰,辗转在参天古木之间,没有匆匆的脚步,没有季节的光影。

融进翠峰岩的时光,走过林荫的小径,一路欣赏,一路揽阅沿途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进翠峰岩的画卷里,见岁月安然,感光阴轻柔。

一座始创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古庙“圣母娘娘庙”稳稳地端坐在岩上西华石室,相传“岩娘”林九姨在这里修真坐化。林九姨原名林玉云,生于元延年间(1314~1320年)。降生时,异香满室。尔后素食至18岁,为抗婚携一犬一锅逃难至此,独处岩洞修真。期间,林九姨乐善好施,擅于用药,治病救人,山下乡民敬若神明。其贞洁和救苦救难济世之心,感动上苍,遂修真升化。升化之后,降“瑞云”装点山峦,辟“龙泉井”滋润万物,显灵济世。人们感其功德,遂建庙奉祀,事闻朝廷,元帝敕封“翠峰岩林九姨娘娘”。至明初,降乩奉玉皇封九姨为“母后圣母”,遂称岩娘为“圣母娘娘”。

听着“圣母娘娘”的故事,感应着翠峰岩的山山水水,一路寻觅,数百年的岁月安详如光,没有繁华,没有落寞,唯有平静。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回归,回归于生命的原始,回归于宇宙的苍茫。

翠峰半山腰有一口“龙泉古井”,非常奇怪,处高山之地,山无水源飞泉,井却有水,井虽不大亦不深,却可任千人汲用而不竭,而久时不汲,水也不满不溢。这眼井静卧时光深处,经历了多少过往的云烟,沉浸了多少泛黄的木叶,凉透了多少清盏的茶香,已不用记起,只是那一束岁月的清光落在它简静的井圈上,古老的石迹,斑斑流殇,斑斓之间,谁去顾怜倩影横斜,黄叶片片,阑珊的时光。

在翠峰岩的诗画里,用一颗淡然的心,沉静而从容地穿行,拥一份深情,撷一份美好,谁还在意岁月中的沧桑与老去。

翠峰岩以永远不变的底色,不见光阴厚重,只留时光的温暖。不惜叶子的丰韵,只存浓郁的深情,不须与任何季节道别,只是一如既往在绿意之中。飘零,离别,薄凉,萧索,都不是它的身影,它只在宇宙的一个角落交织成一种淡然自若。

人们看着一地的落叶,看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往往会陷入沉思,因为人生有太多的遗憾,常常会被忽略,当我们再次看见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不免让人感怀,叹息。但是,当你在翠峰岩遇见恬淡的时光时,你一定不会有绿叶渐黄的惋惜,也不会有一叶知秋的哀叹;你不会感悟露珠清凉的美丽,也不会感悟鲜花烂漫的灵动。

物语翠峰,由岩石自然构成,以奇趣为经,演绎出传说中的神仙故事,又以清明为纬,横亘着天地的清静无为。或者一壶明月,或者一阵山涛,或者一掬清风,或者一阵松语,醉了,忧了,伤了;微凉了,轻盈了,灿烂了......一切都被翠峰岩包容,翠峰岩不语,像一个失忆的人,所有的一切在这里了无痕迹。人生的过往被翠峰岩接纳,风雨兼程被翠峰岩收藏,光阴故事被翠峰岩销释。落花不言,落叶不恋,鸟啾虫鸣,峰回路转,总是从一个流年走向又一个流年,没有繁华,没有凋谢。悠然与惬意纵横千古,轻淡与宁静稀释八荒。

不要怀疑岩顶鼎坞石上留下的“仙脚迹”,也不要猜忌“鼎坞炊石”是不是传说,更不要探问“金龟出米”是否真实。单是巨石的淡然突兀,沉静安闲就足以展示天地的意义。波澜壮丽,漫天飞舞,绵绵不绝,神采飞扬,所有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一切,都在翠峰岩的素雅中流淌如歌,却不需吟唱。凋谢了浮华,青涩了荒芜,天地间的一切在这里周而复始。

立在秀峰岩上,天高地迥,山长水阔,风景历久弥新。木飞鸟鸣,光悦径深,唯见风华自然。谁自感叹容颜衰老,谁自畏惧时光老去。盈一颗安静的心,稳稳地踏在秀峰岩的山石上,觉天地之遥遥,识宇宙之无穷。岁月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无需刻意改变什么,接纳便是美好。拥有就是从容。

在秀峰岩的怀抱中,以一颗安详的内心,去敬畏岁月的沧桑。此刻,我的深情里没有名利与物欲,没有得失与成败,我的身影与秀峰岩重叠,我让自己变成了秀峰岩的模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