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晖的头像

赵晖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8/17
分享

千门万户曈曈日 ——甘肃礼县脱贫攻坚纪实

千门万户曈曈日

——甘肃礼县脱贫攻坚纪实

                                            

穿行植被茂密沃野,绿山秀水,青瓦白墙,与纵橫阡陌中庄稼,药材彼此映现,如一幅转动画卷铺展眼前。

礼县大山深处的初秋景色多姿多元,久居这里的人们在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从不却步,矢志翻越。

地处甘肃东南部的礼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礼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当作“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让全县贫困地区异相变革,尽现生机。

 

美丽家园新风兴

 

双渠村位于礼县罗坝镇西北,境内群峰竟峙,山峦秀举,如原生态态下自然丌生的水墨长卷。

在古槐掩映下村庄前沿,一块废弃麦场内占用房,危房,车库、柴草、厕所、猪圈、垃圾到处堆积,斑驳凌乱,十分扎眼,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区块链,与绮丽的自然风景很不相容。

一家方阔的农家院落,四十出头的村党支部书记何着叶叙说当时的心情时说:“‘拆危治乱’是精准扶贫中要做干散一件事,刚开始,心里没底,一晚上急着睡不着,后面,工作干上去了,又感动着睡不着…… ”

 “拆治”专项行动启动后,何着叶横下了心。

“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房子都盖得敞亮亮,明光光的,穿戴都洋气得很,就是这个旧麦场烂敞得实在是看不过眼,叫外面人一看,真臊人脸。” 何着叶快人快语。

“这些占用房,危房,家家都有投入,拆起来群众接受吗?” 接着她的话茬,我问。

“都不愿意拆,我先带头把自家的占用房拆了,再就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拆。遇到刁难,我对群众说,国家让咱们脱贫,解决温饱,还要改变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大家好好想想,革命前辈吃草根,受冷冻,吃了那么大的苦,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享受得这么好,如果我们连眼前这点事都干不了,心太自私,对得起他们吗?”

停了下,眼个头不高,身体单薄的何着叶接着说:“先从难度大的七八户开始,我说,不是为我自己,是为一村庄的人,为大家,就是让党的扶贫政策落地到户。看到我十回八回往他们家跑,一天几回,很辛苦,再者,村两委班子,镇领导,帮扶干部,包片领导,一整套班子很和汇,都支持我,他们也就想通了。”

两个多月后,麦场占用物有序拆除。

女儿出嫁,何着叶顾不上筹办女儿的出阁仪式,她面对女儿,喃喃自责:“妈就你一个女儿,妈也想把你的出嫁办热闹,把亲朋招呼好,可我一放手,刚进展的工作就停了,加上‘七一’快到了,妈妈在这个节骨眼上是不敢松一口气呀!”

由于这段时间拆治任务繁重,突击工作,吃不上,睡不着,劳累过度,导致何着叶身体虚弱贫血。

她悄悄跑到兰州,在兰大第二附属医院输400毫升血浆,就马上返回,扑身工作。

谈到这儿,何着叶略显憔悴的面庞上挂着泪珠,声音抽噎,说不下去了。

时近中午,太阳朗照在何着叶脸上,照在村长,镇领导,帮扶干部脸上,一张张质朴黝黑的脸见证着扶贫路上阳光风雨,此时,蓝瓦歇顶的鞍架房,平整的四合院,雕砌的花池构成了和谐农家景致,让我看到了一副灵动而逼真的乡村风景画。

走出院落,拐过路径,穿过曲枝交柯百年古槐,

几个月前曾是不堪入目的废弃麦场如今已焕然一新。

宽敞平展,卫生整洁的麦场里有七八户村民正在脱离麦子。

一到晚上,乐声悠扬,跳广场舞,赏花,散步,打拳,唱秦腔,麦场成了真正意义的多功能文化广场,学步车,遥控小汽车游弋穿梭,村民们一副幸福范儿

在通村路边缘还孵化出了“青椒园”,“小花园 ”,“果树园”等 “一路十园”田园板块,赋予村内的一条河,一座山、一湣泉。一眼井、一块石、一棵树,一段景文化蕴蓄,落地成景,园林迭现。

   “双渠村的山美水美,村民新盖的四合院美,村口古槐树美,新改造麦场美。村口正在筹建的‘笑脸墙’更美,她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种特殊表达。”罗坝镇镇长杜德辉有感而发。

而何着叶却说:“把道理讲对了,群众是愿意配合的, 村里变化了。功劳是大家的,我只是多跑了几回,尽了村支书义务……”

发挥表率,恪尽职守,在礼县,这样的基层干部何止何着叶一人!

这组数字,足见成就。

三年来,礼县共实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17876户,C级危房7095户,投入资金10838.4万元,D级危房改造10781户、投入资金21562万元。

礼县住建局长乔楠表示:“县委,县政府将全县农村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和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和乡村美化,按照‘村村都是样本村、户户都是样本户’的总要求,在保留原原始风貌,深掘村庄内涵的同时, 科学布局创新,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现代文明。”

 

春风铸人书声朗

 

“礼”为儒家文化核心思想,承载着与时俱进的更深内涵。礼县在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坚持教育扶贫与均衡发展融合中,首当其中,将“礼”提升为教育先导,知行合一。

白河镇位于礼县西南部,距离县城77公里,全镇2万余人,辖22个新政村,相对于偏远零散地区来说,算是人口相对集中“码头”之地。附近村有1000余名学生在白河镇中心小学上学,而这所学校仅有一栋教学楼,配套设施也相对落后。

因为贫困,孩子对上学期待很高。

五年前,礼县启动1000余名教师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进行了排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为保证数据的精准,工作人员在学生申请、学校申报、乡镇政府复审和县扶贫办审查确认后,最终核定出扶贫对象名单,确保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此后,全县投入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2434万元,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同时,电脑室、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饮水器等设施都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配置。白河镇中心小学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2015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各项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礼县教育局长李天林说。

至2019年,礼县已有95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实现了义务教育县域内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累计资助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8280人次,免除保教费2027.731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7976人次,免除保教费512.5185万元;为23823人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资金1348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学段全覆盖。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后,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以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作为发展目标。随后,又实现了贫困地区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按照标准及时足额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目标。

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白河镇铨水村幼儿园,是全县一所乡镇村级幼儿园。辐射附近的7个村,有200多名幼儿在这里上学。

教师王丽来到铨水村幼儿园后感慨:“现在,幼儿园办到了村民家门口,和县城的一样漂亮,听到孩子们郎朗童声,我感到不再寂寞了,我要静下心来 ,为偏远农村教育尽一份力。”

 

下好医保“先手棋”

 

2020年6月3日上午,在一座普通礼平房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进行。

这场考试的名为“礼县脱贫攻坚督战座谈会”,实际“考官”是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考生”为礼县草坪,桥头、龙林、白关等贫困乡镇的党委书记和扶贫、住建、教育、卫健、医保、交通、农业农村等县直行业部门的负责人。

村卫生室是否全部达标?村医是否全部具有执业资格证?县卫健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村医的执业水平?”崔景瑜发问。

礼县卫健局长胡泊回答:“全县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分类建设标准,全部配备了合格村医,村医都有执业资格证,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医的执业能力和水平,让农村广大群众的医疗健康得到保障、”

目前,礼县568个行政村除乡镇卫生院所在村可不设村卫生室外,全部达到分类建设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578名村医全部取得执业资格证。39所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540所村卫生室实现门诊统筹即时结报,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

 

新兴业态助增收

 

我每天要做十个小时的直播,效果很好,一年增收20多万,还给儿子买了一辆车。”58岁的永兴镇龙槐村果农张加成有了个新身份——礼县年龄最大的淘宝主播。

农民用自媒体工具,带货直播成直观便捷的网络营销平台

 

2019年,张加成通过淘宝直播变远隔万水千山为近在咫尺,一个苹果旺季下来,售罄了自家的六万多斤苹果,还继续助力村里其他果农。成了村播网红,也成了全县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苹果、中药材是礼县的支柱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让产业形成强劲发展态势是礼县打出的一张特色牌。

去年9月17日,阿里巴巴在北京举办2019年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活动,礼县副县长刘建勇、阿里巴巴派驻礼县脱贫特派员尹贻盼到达现场,与主播、粉丝互动,大力推介礼县苹果、党参等农特产品。短短三个小时礼县苹果销售1.5万件(15万斤左右),销售额逾50万元,党参销售1.5万单(6000多斤),销售额32万元,创造了礼县苹果网络营销新亮点,打开了礼县中药材网络销售新局面。今年7月16日。礼县县长孙根林为陇南电商平台礼县端产品背书,陇南电商礼县端累计上架产品共120种,完成公测交易订单计26笔,整合乡村服务自提点320个,售出的产品中以苹果汁、玉米面条、土蜂蜜的销售额排行靠前。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礼县乡村产业出现了密集化发展趋势,全县传统产业中药材、黑木耳、蔬菜、花椒、核桃等正在振兴中崛起。形成药材、中蜂、蚕豆、蔬菜,核桃、花椒,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脱贫减贫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神扶贫化春雨

 

在抓‘物质脱贫’同时,礼县站在新时代高起点上,针对贫困地区村民精神层面的短板,挖掘昂扬向上力量,让“精神扶贫”走在前面,以消除“精神贫困”实现真正意义的精准扶贫,确保全县脱贫工作按时归零。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蒲陈村九岁的小女孩蒲燕燕仰视飘扬的国旗不舍离开,边唱边行少先队礼。

省市县帮扶工作队进入雷坝镇蒲陈村后,针对个别群众懒散行为,他们变扶贫为“志智双扶”以增强群众集体意识,家国情怀。花椒红了的季节,西北师范大学驻蒲陈村帮扶干部决定举办一次升国旗仪式。

七月一日清早,西北师范大学国旗班同学们一身戎装,英姿勃勃,肩扛国旗走向村党群服务中心升旗台。随着升旗手标志性的动作,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激越人心的国歌回荡群山。“仪式感很重要,通过这种形式让村里的党员有使命感,让村民有家国意识,把全村的力量凝聚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蒲陈村帮扶单位负责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景说。七十岁蒲大伯抹着泪水说:“以前升国旗只在电视上见到,这次是我一眼眼亲自看着的,真的就是不一样,国旗升起,我就忍不住了,再不从大处看,光想叫国家喂着吃,就太对不起这面国旗了。”

盛夏的一天下午,祁山镇严洼村村民聚集村口,观看礼县“精神扶贫”文艺小分队的演出。

《懒汉回头记》是小分队主打小品,讲述“金懒汉”在帮扶队的开导下由逍遥懒惰走上致富的故事,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用当地方言表演,接地气,受震撼。村民杨树立观后感言:“看了小品,那个‘金懒汉’把我都带动勤快了,以前不做活的懒汉也蹴不住了。”

“小分队原创相声、情景剧等18个节目,利用广场公园、街头巷尾、空闲农田,灵活搭建舞台,在全县各贫困村巡回演出,观众看得入戏,演出就成功了,说明群众亟需文化食粮。” 文艺小分队编导高霞有感而发。

2018年4月,礼县“精神扶贫”文艺小分队成立以来,20余名队员,一辆中巴车,一辆皮卡车,载着队员道具和设备,东南西北,纵横全县29个乡镇,238个行政村,演出近300场次。

礼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要求:“要用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为贫困群众送去高质量,深内涵的文艺节目,用‘精神扶贫’提高精神状态、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全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咱们村,是福地,将你我,来养育,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要牢记,国有法,村有规,守约定,共修为……”

这是马河乡孟泉村《村规民约》“三字经”开头内容。 马河乡全乡17个村村口街头,《村规民约》展台,宣传栏,文化墙承载着传统和新时代丰富内涵,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和认真践行率先全县。三星村村民,贫困户张长世感慨:“有了《村规民约》后,打架斗殴,互相抱怨的坏毛病不见了,全村人和睦相处,就像一家人。” 

“《村规民约》的作用在于维系乡村的道德,促进邻里和谐,规范村民日常行为,教育引导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意识,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三星村委会主任王颖权说。三赵村帮扶队长,礼县信访局干部段彦君坦言:“《村规民约》实施以来, 群众间少了争吵,多了帮助,少了矛盾、多了和谐,为建设和谐,文明美丽的乡村注入了强劲活力。”“大到爱党爱国,小到环境卫生,《村规民约》涵盖了社会公德、村风民俗、精准扶贫等方面。从起草、讨论、公示、遵守、每道程序广大群众都全面参与,通过这种以民间法形式,来促进群众主动自律约束,从而开辟乡村治理新途径。”马河乡党委书记杨勇说。

   “精神扶贫”开展以来,礼县形成以扶贫夜校为讲堂,以《村规民约》窗口,以乡村大喇叭为阵地,以文艺演出为舞台,以志愿服务者为载体,以文明积分为制度的“五大品牌”,实现了“讲堂+窗口+舞台+平台+载体 +制度”多维呈现,细纹亮相,与此同时,出台了《礼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各乡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9个,实践站568个。实现了‘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的同步推进。

 

  心有所信。行有所向。

 

礼县即将退出贫困序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4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1万人,累计减贫14.2万人,累计退出贫困村270个,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2.32%降低到2019年底的2.50%,下降29.82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清零、要瞄准目标任务,围绕重点难点,过细筛子,嚼碎最后的硬骨头,脱贫路上不落一人。确保脱贫攻坚高质量收官交账。” 7月29日,陇南市人大副主任,礼县县委书记方新生在湫山镇包山村调研时的强调代表了全县人民的同一心愿。

历史总是在时间的坐标中发生蝶变。

从原始单一的农作,到现代优质农业产业,从脏乱破旧的村落,到美丽整洁的新家园。从茅草房,土坯房,到砖木房,再到花园式楼房,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千门万户,走过泥泞小路,步入花带路径,以深刻的乡村印记,讲述感人的扶贫故事。

这个特别年号,2020年。

生活在秦文化发祥地这块厚土上的54万礼县人民,将摘掉千百年来的贫穷帽子,向往心仪的美好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