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豆
柏夫
提起土豆,大家都很熟知,大多数人会在内心遥远的深处涌起一种如温水漫过的亲切。土豆对于一般庄户人家来说,也实实在在地支撑着全家人多半年的口粮。庄稼人一年在家里窖上几窖土豆,就觉得日子是别样的瓷实,心里也是一种格外的踏实。可真要说起土豆来,大家也不见得就能讲个子丑寅卯。
土豆的出身并不像名字所显示的那样土,它来自相当遥远的南美洲。野生的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为当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要说这马铃薯,确实也能随遇而安,竟然特别适宜于在英国生长,而且比其他谷物产量高。更招当地人喜欢的是,它全然没有什么娇贵的毛病,更没有什么小姐脾气,用不着人去费心侍弄,便能长得一地翠绿,生机勃勃。到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以其良好的口感成了广大百姓和王公贵族餐桌上的美食,因而在欧洲大面积种植。1719年,马铃薯又被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到了17世纪时,漂洋过海,周游世界的马铃薯终于传播到了中国,也有了许多中国化的名字,被称作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土豆一到中国,也没有不服水土,而且非常适合在高寒和干旱贫瘠的地区生长,很快便在内蒙、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北部普及。土豆也成为广大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口迅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土豆的起源,确实还有一桩公案。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已经是不争之事实,但究竟产于那个国家却颇多争议,其中以智利与秘鲁争得最凶。最后,秘鲁上报到联合国,陈述得最充分的理由是土豆在全球共有2900个品种,而秘鲁就种植2800多个。联合国着实也看重这土豆,竟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秘鲁成为土豆的原产地也因此而成为定论。试想,地球上有那么多种植物,联合国如果都要定个什么年什么节那还不天天成XX节,年年成XX年?只此一斑,可以看出世人对土豆确实是情有独钟。
土豆,占用最少的资源,生长在最贫瘠的地方,养活着最穷的人。由于土豆比较容易成活,因而种土豆当时也是技术含量较低的活,只需把土豆埋在地里就可以了。种土豆时,小孩子也常常参与。种土豆的第一个环节是切籽,切籽时把一个土豆拿出来,在块茎上切出留下芽眼的地方作籽,剩余的部分还可以来吃,因为当时生活紧张,切籽就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活,切籽时尽可能地切得小巧玲珑,以便剩出更多的食物来。播种时也只是把这小小的一块留着芽眼的籽,撒在犁沟里,顺便在埋了土的籽上面踩一脚,这样比较保墒因而更容易成活。
土豆就这么简单地种下去,也不需要过多的务作和田间管理。可其中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不可丝毫马虎,那就是在定苗后要壅土,壅得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土豆的产量。所以,当地有句土话,人是长大的,土豆是壅大的。壅土既要把土弄得松软虚细,还要把土豆生长所需的肥料壅到根部。壅完土后,土豆就这么默默地生长着,平日也不用太多地不着打农药,施化肥,因而土豆就很少污染。直到长得地面上满是裂了的口子,人们就知道又是一个丰收年。
收获的季节照例是充满快乐的日子,现在机械化进程在加快,但收土豆一般还是得靠人工进行。刨土豆是一项很累人的活计,可也是我非常乐意干的一项农活,赤了双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可以体验到与黄土地亲密无间的那种独特感觉。刨土豆的季节地气已经很凉,母亲反复提醒要穿上鞋子。可穿了鞋子刨起土豆来,不一会儿鞋子里面就会胀满土,得反复去倒鞋子里的土,回去还洗脚洗鞋子洗袜子的,太麻烦,也是当时年轻身体好,赤脚刨一天土豆也没有什么不舒服。
土豆的贮藏也很简单。其他各种粮食成熟,一进家门那是何等的待遇,腾了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怕发霉,房间必须通风。有时,怕粮食生虫子,还要在粮食里埋上些花椒之类的东西。可土豆从地里运回来,就那么随便地倒在地上,进行简单的分类之后,就倒进地窖里,平时用一捆柴草掩好地窖口,遮住光线,只要太阳别照着,北风别吹着,冬天别冻着,就万事大吉了。
土豆的价格也很低廉,因而成为劳苦大众日常食物的首选。每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土豆便能挺身而出,支撑着饥民的肚皮,从而支撑着国家政权的稳定。而今,土豆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也被称为“土豆效应”。“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无论经济处于什么状态,人总得吃饭,有钱吃好的、贵的,缺钱可以吃差些、便宜些的食品。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用于食品消费的钱会压缩,但食品总消费量不可能减少。土豆在食品中属于低档、便宜的食品,当人们收入减少后,就会去购买价格便宜的土豆,进而在整体上导致对土豆需求的旺盛,进而推动土豆价格的上涨。在经济发展中,土豆也以其低调的优势成为大众消费产品,土豆产业也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有些地方甚至打出“土豆立市”的旗帜,有的地方甚至定位为“中国薯都”,对土豆生产的规模、深度加工进行研究,使之成为重要品牌。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更是在世界范围对于土豆价值的一次高层次确认。
土豆的吃法可是多种多样,以土豆为食的人,对于土豆的吃法也颇多研究。煮烧蒸炒,切捣擦揉,名堂之多,不一而足。有烤马铃薯、薯条、薯泥、薯片、马铃薯丸子、玉棋、可乐饼、炸鱼薯条、干酪浇肉汁、土豆条,甚至因此而产生了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卡乐B、品客、乐事等。最亲切的记忆莫过于饿极了的黄昏,在野外刨上一堆土豆,就那么在野地里垒起一堆土坷垃,用火干烧,烧到土块发红时,把土豆一个个直接砸到土里,再用黄土埋起来,静待一会儿,慢慢地就会有一种牵肠挂肚的香味从记忆的深处幽幽地冒出来,直到把你的涎水勾出来。这时就可以“起锅”了。这样烤熟的土豆,不焦不水,又面又散,香气四溢,满口生香。
记得那次我们烤熟了土豆正要“起锅”,突然,生产队的副队长和看山的老头两人追了过来,我们都吓坏了,因为毕竟是偷吃生产队的土豆,于是,都被吓得四散奔逃。小伙伴们跑一段便停下来,一方面是因为饥饿体力不支,更重要的原因是从心里还是放不下已经冒着香味的土豆。大家远远地停下来馋涎欲滴地看着副队长和看山人坐享其成,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大喊:副队长偷吃生产队的土豆了!没想到这还真有效,副队长立即起身追打,小伙伴们撒腿便跑,纷纷作鸟兽散。他回去了我们又聚拢来喊,一时看护与偷吃竟完全错了位。等到他们吃饱走了,我们便怀着失望和怒气来到我们土烹土豆的地方,心存侥幸地看能不能拣到一点残皮剩渣。结果,到跟前一看,地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排土豆,好像在接受我们的检阅,我们很例外地没有一哄而抢,因为土豆的数量与我们的人数完全相等。我们一下子忘记了副队长平日所有不好处,甚至忘记了刚才追打我们的仇恨,第一次心情复杂地吃下了副队长用特殊方式分给我们的土豆。过了几天,我们很偶然地遭遇了副队长,正要逃跑,结果没想到副队长非但没有提偷吃土豆的事,还满面笑容地问,“最近再没有烧土豆吧?”我们信誓旦旦地赌咒说:“没有没有,再也不敢了!”这时,我看到他明显有点失望。多年以后,他的那种表情仍然留在我的心里,我也才理解同样饥饿的副队长,其实是很愿意在烧吃土豆这件事上与我们达成某种默契的。遗憾的是,我们当时太小了,还没有成熟到副队长期望的那种程度。我原以为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吃法,后来,一看烹调方法,有火烹法,石烹法,水烹法,我们这种方法,应该算是正经八百的土烹法吧,也应该是最环保最地道的烹调方法。
记得小时候常常生活很紧张,晚上饿得撑不到天亮,那时,我和奶奶睡在一起,也不知道奶奶哪来的能耐,竟能拿来一个烤得发烫的土豆让我吃掉。奶奶用的是乡下人常用的灰烹法或者炕烹法,因为当时晚上不可能在灶上动烟火的,更不可能为一个小小的土豆搞得全家不安生。再说,大家都知道了,一大家子人就一个小土豆你还咋吃?这种灰烹法十分简单,就是把土豆埋到炕灰里,烧熟就行了。奶奶从炕洞里掏出滚烫的小土豆,边吹边拍,拐着小脚,送到我手里,我便捧了猛吃,那又热又面的土豆常常噎得我直打嗝,奶奶便一边说慢慢吃,一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背。我被噎得流泪,奶奶便也陪着我流泪。直至今日,回想起来,那用牛粪柴草烧过的土炕里烘出的土豆,竟是我吃过的最香的土豆了。
后来,到县城工作,听说县招待所有一道保留菜,就是炒土豆丝,因为曾有国家领导人来这里用过餐,对这里的炒土豆丝大加赞赏,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前国家领导人,招待所便把炒土豆丝作为保留菜,每餐必上。我听说之后,食指大动,也很想找机会一饱口福。后来,有机会参加接待,叨陪末座,看土豆丝上桌,那刀功确实堪称一绝,细如头发丝,色若珍珠白,整整齐齐,丝毫不乱,竟不知它是如何炒熟的?待到盘子转到跟前,小心夹了去尝,脆生生的,满口清香,遗憾的是全然没有土豆的味道。听服务员介绍说,为了不糊,把土豆切成丝后用水细心淘洗一番,然后用胡麻清油配了鸡汁炒熟,虽然色香味俱佳,却没有了土豆原有的滋味。
种过土豆,刨过土豆,吃过土豆的人,都多少会沾上一点土豆的气息。土豆虽土,可它却确实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使人牵肠挂肚,魂牵梦萦。土豆可以与野菜共煮,也可以和山珍同烹。土豆既上得国宴,赢得了国菜的美誉;土豆也安得贫家,填充着最饥饿的肚皮。农家饭里,几乎每餐必有土豆,要么做下菜,要么做主食,有时和肉炖,有时与菜煮。土豆作为主食时,非常实在,撑得人肚满腰圆,身强力壮。土豆作为副食时,引得人睹物思故,触动乡愁。在国宴大菜中,土豆不但不显寒酸,反而独具特色,常常是鱼肉山珍剩在那里,而土豆却被吃得精光。土豆可以和燕窝、鱼翅同席而不显寒碜,也可以与野菜同煮而不露骄矜。土豆就好像中药里面的甘草,平和冲淡,协调百药;土豆又好像食物里面的食盐,默默无闻,调和众味;土豆更像故乡那位毫不起眼的老父兄,一声不吭,却担当着贫苦生活的那份沉重!当然,我们没想到的是,“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竟然会成为一种社会理想。
土豆虽然其貌不扬,没有高高的个子,也没有特殊的风采和威仪。它从来也不张扬,将果实深埋于地下。正是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做派,使土豆成为现在最环保的食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常会听说有吃肉多了腻了不吃肉的,也听说吃糖多出了糖尿病的,也听说吃多了海鲜过敏的,也听说吃了饲料喂出的鸡蛋放虚屁的,最近还听说喝奶冲奶粉也出了麻烦的,可就是没有听说谁吃土豆吃出毛病的,也没有听说谁吃土豆吃腻了的。有一位医学家曾说过,“我们这一生要感谢的食物中绝不可以没有土豆,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胃有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中医告诉我们,常吃土豆不易引起血糖的波动,是补益胃土调中补气防治胃病的上好补品,同时,土豆还能解毒平喘,治疗咳嗽。有时候,在医院里打吊针,皮肤发肿淤青,针都扎不上,也别着急,只需切几片土豆贴上即可消除。
土豆吃出来的人,常常具有土豆的气质和品行,也具备土豆一般的朴素情怀和坦诚实在。大凡是土豆喂出来的人,从生到死都有一种深深的土豆情结,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深深地惦着家乡的土豆。在这块温暖而贫瘠的土地上,土豆切切实实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世上那么多达官显贵和百万富翁,无论身份多么高贵,还是坐拥金山,也没有哪个人敢站出来否定他与土豆的关系。
学英语,学了个半吊子。有一天拿出英语书来看,发现英语中的“伟人”这个单词是这样写的:big potato,直译过来就是“大土豆”或者“大洋芋”,我想,这英美人幽默得也太过分了吧,竟拿“伟人”开涮,搞出这么大的玩笑!后来一想也有道理,试想,一个人,无论你多普通,也不管你多有能耐,如果能够真正具备这种“土豆精神”,平时不处处表现自己,深藏在泥土之中,默默无闻地成长,悄悄地丰富自己,甘于寂寞,不事张扬。同时,又能够像土豆一样,与自己周围的人搞好关系,融洽相处,合作共事,能善待同事,不显摆自己。耐得干旱,受得贫瘠,小角落里待得住,大场合上能出手,这不就成了“big potat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