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历山》的头像

《历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4/22
分享

《历山》2024春季卷之风雅历下||李乃东:缘结“泉城”

对济南的最初印象是源于老舍的《趵突泉》。那时曾被《趵突泉》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而折服,也为泉的神奇而感叹。怎么会天天从地下冒水呢?咕咕咕的涌泉像开锅的水一样。有时想想也有点担心,天天这样冒水会不会被淹呢?忽然感觉济南的地下全是水,济南就像浮在水上一样。趵突泉这泉眼算是被挖透了吧。当时也没想到去看看这神奇的泉,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很遥远的事。

后来因在山东师范大学论文答辩和同事来过济南。一踏进山师校园,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这里没有喧闹,有的是安静,书香,哲思。走在校园里,不自觉地放缓了脚步,轻轻的,担心惊扰了这份宁静,也让这份文化氛围浸润自己。这里古树参天,树荫浓浓。空气清新,书香缕缕。每每看到这些古树,总有一种敬畏感,这些古树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传承。古朴的建筑散发着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似在与今人对话,簇新的高楼闪耀着现代科学的光辉,两相辉映,流淌着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文化之河。

漫步在校园里,会有一个词从脑海中蹦出来——“天之骄子”,能在这里学习该有多骄傲,多自豪。辅导我们论文的是鹿国治老师,认真,严谨,负责。一对一地为我们指导,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我的选题是《红楼梦》方面的内容,为写好论文提前订了一年的《红楼梦学刊》,还去书店买了有关《红楼梦》研究的一些书籍,也去逛旧书摊,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人物论》,记得这本书还是竖排版的,作者署名是太愚。这一本也正和我要写的内容相符。《红楼梦》原著又读了两遍。初稿标题是《<红楼梦>对话、诗词、谜语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想谈谈作者在这些对话、诗词、谜语中或点明或暗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人物的命运就已经告诉读者了,是从作者的构思去考虑的,不是去探讨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根源。鹿老师说这两个方面没有必然联系,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去写。于是,我几经修改,标题为《浅谈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算是通过了书稿,答辩也顺利通过。

但念念不忘的还是趵突泉。虽然有老舍《趵突泉》的铺垫,但看到真实的趵突泉还是被震撼到了。在这里你可能才真正体会到“涌”的姿态,因这泉水完全就是“涌”出来的。不得不让你感叹自然的力量与神奇。“天下第一泉”名不虚传。周围也都是由泉水包围着,街上、院内、院外,门前……无不都是泉水的影子,清澈澄明,好像听到了“梆、梆、梆”的捶衣声和浣衣女子爽朗的笑声,洗菜、刷碗、涮盆的声音也绵绵不绝。脚下是被时光打磨得光溜溜的石块,散发出久远讯息的味道。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门口赤着小脚丫坐在水渠沿上,任清清的流水抚摸的情景,看着溪水或急或缓或静地流淌。

印象中的大明湖不仅仅是一处自然风光,更是一份文化。楹联、题诗与湖上风景相宜,辛弃疾、李清照、老舍、郦道元的《水经注》、刘鹗的《老残游记》等让大明湖提高了文化知名度,可谓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泉水淙淙,河叉交错,名泉一个接一个,处其中有身在江南之舒,“泉城”济南的确名符其实。

大明湖水波荡漾,荷花莲叶无边无际,有李清照当年泛舟“误入藕花深处”之意境。“王莲”叶片似笸箩,但有异于笸箩,“王莲”边缘有出水口,不至于存水,自增负担。承载之力可以使人立其上,可谓莲界之大力士,亦可想见若有女子翩翩起舞于其上该有多曼妙,又如舞台之上的聚光灯,也会让你惊叹于造物主赋予每一物种的奇特之处之奥妙。

“泉城”济南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之城,又是一座闪耀着科技之光的现代之城;既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又是一座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之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