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梅岐,是2012年的春天。那天我们从景宁县城出发,山路弯弯绕过一些村落,一会儿盘旋至山顶,一会儿翻过一个个山坡,走进这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小镇,梅溪两岸红旗飘扬,体验革命老区的独特韵味。在这里,你可以聆听老党员讲述当年挺进师进入梅岐的红军故事,重温一段不可磨灭的革命岁月,也可以沿着梅岐跟随驴行的队伍到炉西峡穿越,置身其间让心安静下来。
十年之后的秋天,我再一次来到梅岐,在梅岐红色学校遇见了老朋友陈先清,他是这里的老板,我惊讶了。
陈先清今年四十多岁,是景宁县英川镇凤垟村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先后在温州、镇江工作。为了儿时的梦想,他放弃10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回到家乡,来到乡野之中,做旅游起步。他说:“我是今年五月份刚刚接手梅岐红色学校的经营权,今天我这儿来了两批客人,一批是云和沙溪中学40多人的同学会,另一批就是丽水知名作家走进景宁梅岐的作家们,你们的到来让我们这个安静的山村顿时热闹起来了!”说着,他就招呼前台的工作人员给另一批客人登记入住,自己则引领我们参观梅岐红色学校。
梅岐乡是一个革命老区,这个红色学校的前身是一所公办的小学。近年来,由于许多当地的孩子都跟随父母到景宁县城读书,荒废多年的学校没有一个学生,梅岐乡党委政府全力发掘红色元素,于2017年建成景宁首个集吃、住、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红色学校,学校拥有刘英讲堂(多媒体教室)、阅览室、体育器械室、红色歌厅等功能性教室1个,宿舍27间,床位50多张。陈先清娓娓道来,我们站在红色学校的操作上,聆听着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仿佛又回到了火热的革命年代。
陈先清虽然来梅岐的时间不长,却在很久以前就了解了梅岐的红色历史。1935年秋,浙西南根据地失守后,粟裕、刘英等率领红军挺进师突出重围,辗转景宁等地活动。这之后,罗启通、罗明琪、李振全、罗瑞土等景宁的第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桂远村诞生了我县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成为景宁革命的“摇篮”,革命的“圣地”。
我曾记得陈先清是在东坑镇的深垟村开民宿,也讲国学,每年慕名而来他那儿的游客超过上万人,今天怎么突然出现在梅岐呢?带着好奇我和陈先清坐下来闲聊。
陈先清拿给我一本已经发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仔细一看,是他中学时代的日记本。我翻开扉页,一行行醒目的宣传语映入眼帘:“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航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原来,他选择在景宁梅岐创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时刻不忘初心,是一个党员的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那是走山区县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
《我的理想之三:搞农业》。这是陈先清日记本的原话。为了了解他儿时的梦想,我特意翻开他的日记本。
要实行前面的两大理想很可能会成为泡影。但我并没有失去一切,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的很多青年人提到农业好像谈虎色变,对他们来说,农业就好像什么“败家婆”一般。但我却认为农业也不错,并不像多数人所言。现在我对农业这理想的实现大抵在50%以上,因为如果万一工作理想不能成功,我就等于实现了这个理想。但我对农业这一理想我有自己的精密打算。如果当高中华业后,我回家务农,这我先会挣几万元钱(其中可能先承包企岩湖用来发展渔业获利);然后我承包荒了N年的苹果场,重新栽种苹果、梨、花生等,且试种橘子。并且同时深化梅七坪,使有可能时开荒落田,移房于那里。连系上面同时,我一边是搞好农业,发展积累一定的经验、找出一套种田经验、推广知识,成为报上名人(如果这个假想不成功,就找一份工作,进行为国家作贡献,与此同时继续向第二大理想奋进)。
假设上面的想象不会淘汰,那么我要把公路直接通苹果场,开垦梅七坪(实行机械种田),发展企岩水库渔业;加强和深化苹果场,丰富苹果种类,选择优良品种,实行花生间种;推广“乡亲苹果、“风垟”花生……,且建筑洋房、实行鸡鸭鹅牛羊猪养殖场;并买进插拉机、摩托车、自行车、轿车……独自开通公路。我要为找出农业发展的一条正确途径而奋斗,以此为国家、社会作业贡献。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梅岐不仅是景宁的红色根据地,也是实现畲乡人民共富的风水宝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刻我就会想:“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家乡有梦可追寻,我愿意让自已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回乡创业的路上。”从城市回归山野,陈先清为家乡、为儿时梦想仍在不懈努力着。不负梦想,亦不负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