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风的头像

邱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8
分享

麦穗的旧时光(外一章)

清晨,寝中将起未起之时,突然听到一两声清脆从远处传来赶快快割、赶快收割”,我就知道,布谷鸟来了,又到一年麦收季,此刻在我的故乡又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我在乡村长大,自然有过麦穗、割麦、脱麦粒的经历,映像最深刻的,是那时候学校放农假,让我们回村支援的时光。

上世纪70年代中晚期,我高中毕业,一个湖区农场做民办老师,当时我也就十五六岁,是一个十足的“娃娃头”小满过后,就有一种背羽灰褐、胸腹白斑的鸟儿,在校园的树上鸣叫几声“赶快快割、赶快收割”,随即一掠而过,飞向广漠田野。这时校长就会说:“布谷鸟叫,要放农忙假了!

布谷鸟叫了,麦子黄了,要收割了,学校师生都要到农村支援夏收,多则月,少则一周一年农忙假正好放在六一儿童节,农场中小学召开庆暨农忙假动员会,场部的书记也来了,讲了一大要求后,专门对我说:场里各个小队都有老师,就4队没有,现在调你到4队去带领学割麦于是我每天就往4小队4小队又叫下咀,是广袤无垠的湖田中,一个绿荫掩映的小村湾,我来此说是带队,其实村里孩子们着自已家长各自,大一点的割麦、抱麦、捆麦,小点的、送茶水。我就与几位从场部机关下队劳动的人员一起在港渠边的汊田里割麦。

麦穗的图案,常见于巨幅的宣传画中,是那样的整齐美观,充满诗意;浩瀚的麦田,金黄的麦浪,挥镰的农人,在诗人的笔下,满是憧憬。但身临割麦的现场,却非常辛苦。烈日炎炎,天晒地蒸,没有一丝凉风,四周静得只有镰刀的嚓嚓声,苍茫无际的麦田,绵延起伏,麦浪把我们淹没其中,人小天高,就像沙漠里的孤旅,不知何处才是尽头。

单调、重复的劳作,像鞭子抽身心。我打小身子单薄不扛力,劳作的速度慢,所以一些农友笑“你是个白面秀才,做这些事不效哇!”那年月,被叫作“文人书生”是一种嘲“秀才”似于谩骂。一般人们都以“我没读过书,我是大老粗一个”为最荣耀的自谓。于是,为逃避人们“秀才”的目光,便深深埋头麦桔中,一直往前割,不敢伸直腰杆。麦穗有长长的须子,满是细密的倒刺,如倒粘在身上,会不停地往上爬动。我身着单衣,时不时会有麦穗,粘在裤腿内壁,随着两腿走动,往身体深处钻,又痒又疼。据说还有人不小心把麦穗含在嘴里,穗子直钻进喉管深处,被送到医院急救的。浮躁易差池,正在我低头猛割时不小心鼻子碰到麦兜上,一根麦杆杀进鼻孔,痛得眼冒金星,鲜血直流便把脖子的毛巾撕一块,塞紧止血,仍然坚持战斗。

身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额头上的汗水像瀑布浇得眼睛不敢睁大擦汗的毛巾,拧出一股股,滴在地面散发咸腥。偶尔哈腰远眺,耀眼的日头下,麦田紫烟,让人不觉一阵晕眩。

但我不能叫苦,更不能退却,我是老师,来这里督导学生劳动的,自己当然要做出样。许是急火旺有一天病倒了,又吐又泻,浑身无力。人们便扶到村头大树下,一张竹床躺会儿。

那是个晌午,天一碧如洗,一丝云彩也没有,树叶儿纹丝不动,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滞一般忽然,一只鸟儿从空中掠过,发出清脆的一两声,像短笛横奏,格外撩人“赶快快割、赶快收割”鸣一下子唤起我的意趣,不觉一阵怡然。与其说这布谷”声是掠过树枝从树梢传来,还不如说它是从我的心里,从我记忆深处涌出来。

鄂东大别山区老家,建在临山的一口大池塘边上前屋后皆是山。湾子两侧是连片的冲田,前后山坡是一小块一小块梯型旱地,人在屋院之中,树在房前屋后,枝叶繁盛时浓荫便掩村庄,石土砖做的屋墙融入这自然的风景之中。每到六一儿童节之际,当我还赖在小床上时,便被那一声声的布谷鸟鸣唤醒,我就知道,前山后坡地已被金黄的麦穗覆盖,大人们马上就要在门口的磨石上啦,”磨着镰刀,然后是匆匆吃了早饭,一人一把镰刀浩浩荡荡走向麦,开始一年中繁忙的夏收。

而我们这些放农忙假回家的小伢子,也匆匆忙忙起床洗漱,一早飞到山坡麦地里,那里寻找我们的乐园。

麦穗时,麦垄边野生豌豆也开始饱满,野豆荚碧绿透亮,嫩,成为这个季节的山野送给我们的小零食。我们顺着山坡野豌豆,豌豆藤缠着垄边的麦禾杆,曲曲攀援,上面缀满了小小的豆荚,我们掐下豆荚,两手捏住豆荚边缘,稍用力一,豆荚便开了口儿,露出一排圆鼓鼓、嫩脆脆的豆粒,张开小接住,在两颗小门牙上一括,豆粒便尽数落入口中,轻轻的一嚼,那甜抿抿的味道脆生生的口感,伴着些微清涩瞬间充满口腔,溢透全身。此时阳光微曛,山风拂面,盘旋在山坡的布谷鸟一声接一声鸣叫着,那种欢乐与怡然是内向而不善言的我所无法表达出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的句子:“我家门前有一颗大树,一年四季总能听到鸟儿在上面鸣叫。有时是一只,独自发出悠扬的声音,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嗓子;有时是三两只,各占一枝头,各自发出动人的叫声,像是在进行音乐大赛;有时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像是谁也不服谁。”我读着读着心里为之一亮,原来自己想要表达却总也表达不出的东西,都在书本里。这也是我一直偏科语文,着迷于写作的主要原由。

忆起童年,布谷鸟叫声都是伴着儿童节的欢快到来,那物质匮乏,集体生产繁忙,没有哪家专为孩子一个儿童节。每每听到布谷鸟的声音,祖母就会都囔一句:“咕咕子叫了,儿童节到了,做点么好东西伢们吃呢!”而我并不在乎吃什么,总缠着祖母讲故事。那年代,能和我一起分享儿童节快乐的人,也只有祖母。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两不见天地在畈野里干活,家里的事都是祖母操持,祖母虽然双眼失明,却是理家好手,不光煮炒菜桨洗补缝,还搓棉线,每年都要纺出几匹棉布给我们做新衣。我是家里小孩中的老大,母亲有时让我帮忙干活,祖母却舍不得,把我拉在怀里讲故事。

一次,我祖母:“这咕咕子鸟儿说什么”祖母便轻声学着鸟鸣“赶快快割、赶快收割!”

“为什么它知道提醒人们赶快快割呢?”

万能的祖母便给我讲咕咕鸟的故事

“从前——”,祖母总是这样开始演说她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后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养子,是丈夫与前妻所生,小儿子是她的亲生子。大儿子快40岁了,也不给说亲,小儿子才20岁就定了媳妇,村里人们把大儿子叫“光棍大哥”,其实是埋怨后娘养儿不公。这个后娘就心生歹念,给一亲一疏两个儿子,各人一麻籽,让他们到山上后娘对两个儿子你哥俩谁种麻出来,谁回家出不来,不回家两个儿子来到山上,弟弟把自己的麻籽和哥哥的麻籽都尝吃一点,对哥你这麻籽好吃,换给我哥哥老实,就换了。谁知后娘给老大,也就是养子的麻籽是煮熟的发不了芽兄弟俩对换后,哥哥种麻来了,弟弟怎么也出来弟弟好意思回家后来就死在山上,化成一只鸟,时不时围着哥哥的麻地哭叫:“咕咕咕咕光棍大哥”。

麻籽成熟的季节也正是麦子黄时,此后,每到小满时节,这只小鸟都要飞回来,围着山地不停地叫唤,人们听到这鸟声就知道是麻籽熟了麦子黄了,该及时收割了,所以人们又把这支鸟叫做“咕咕鸟”,或者“光棍大哥”。把它的叫声听成是“赶快快割、赶快收割!”

其实这只是老百姓善恶因果报应观念的一种反罢了在这样的季节,听着祖母讲着这样的故事,我小小的心灵陡然一颤,总感到一种凄美与悲伤。听完故事后,我约上湾子里的小伙伴们到山里,寻找“咕咕鸟”的影子,男伢们顺手摘来一大把豆荚含在嘴里,女孩子掐几朵油菜花戴在发髻上。一当听到天空咕咕鸟叫声,就撒起脚丫子撵着鸟儿奔跑,跑过几垄麦田,几道山坡嘴里还不停地跟叫:咕咕咕咕,光棍大哥

后来,我从书上了解了咕咕,它的学名叫布谷鸟,也叫大杜鹃,是普通杜鹃的中国亚种,为夏候鸟类,别名子规鸠、咯咕、郭公。栖息于山地、丘陵地带的森林中,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居民点附近高的乔木树上。性孤独,常单独活动快速,但无声响。繁殖期间喜欢鸣叫,叫声宏亮凄厉,很远便能听到它单调而清脆的声音。主要以松毛虫、五毒蛾 、蝗虫、步行甲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是地地道道的益鸟。

知道布谷鸟的知识后,我心中顿生一种柔软的亲情和绵延的爱意,感受到自然里另一群体对人类的悲悯。此后,听到它的叫声全是清清朗朗“赶快快割”,充满感性,友好而温馨。

布谷是农家的的信使,时刻关注人间收成。俗话说:“蚕老一时,麦老一晌”布谷鸟总是依节而至,及时提醒。麦子黄时,提醒人们不违农时,赶快收”,人们便开始磨镰擦掌,振作精神,跟着鸟的节奏来到田野,抓紧夏收,不能让麦粒掉落,不能让雨水沤烂麦穗,确保颗粒归仓,夺取丰收年景。布谷鸟陪伴着整个火热而繁忙的麦收季节,见证了乡村一年又一年磨镰、收割、捆运、码垛、摊场、脱粒、晾晒、进仓的全过程。

布谷鸟的叫声,是悠长、婉转的乡音;布谷鸟的飞影,是忠实、勤劳的乡民缩影,它代表丰收、希望和吉祥。

赶快收割、赶快收”,一阵清脆的布谷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哦,我这是躺在他乡的村树下,躺在成年后的麦收时节,时代已在悄然间改变了村的生产方式,也不知不觉改变着我的心境,但这布谷鸟声没有改变,在麦田之上依然回,听着它,陡添故园乡土般厚重自信,麦穗般饱满情怀!

 

 

读懂孩子的眼神

 

淅淅沥沥下了几天的雨,此刻终于停下来了。尽管太阳还没有出来,但沉闷了几天的心情开朗多了。我夹着一本读了一半的书从宿舍里出来,校园外的荷塘边的石凳上,想伴着雨后新荷的清香继续着我的阅读

一旁草坪边有水冲出几个小小的坑四周静,几个小孩子在水洼边玩耍。雨水洗过的荷塘分外清新,晶莹的雨珠在墨绿的叶子上滚动,像一双双调皮的眼睛。

我刚翻开书,就有几个小孩匆匆在身边跑来跑去吱吱喳喳说些什么。他们有的拿着一只小纸袋,小心翼翼地来到池塘边,把袋里的东西往池倾倒有的一手捧着什么宝贝,轻轻往水放。我顿时好奇起来,便合起书页,走过去问一个正往水里倒东西的孩子大约四五岁,用带着稚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们在一个坑里发现了小蝌蚪,水很浅,怕坑里的水会干,小蝌蚪会死掉,就找来小袋子把小坑里蝌蚪起来,送到荷塘放养。我们正说话时,有一个孩子刚走到塘边滑了一跤,袋摔破了,小蝌蚪上弹跳着跟我说话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泼在地上的蝌蚪一只一只捧到池塘里去。孩子的眼睛大大的,就像荷叶上滚动的雨珠,透着一股童稚的坚韧。另外几个男孩女孩还在来来回回地进行着他们“拯救生命的伟大工程”。

怔怔地站在荷塘边,看着孩子们不亦乐乎地忙碌一双双小手被泥水弄得脏乎乎的,一张张小脸上却洋溢着欢快与天真。我突然觉得自己在看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小主人们正在真诚地演绎着一种责任。这种饱含怜悯的纯真之心,在我们生活里太可贵社会的浮躁,人间的桑,物欲的浮泛,让我们的心灵日益麻木于空虚之中,尘世间的隔膜愈来愈厚沉。好久没有今天激动了,面前这群孩子纯净的眼神,无私的举,象一团火焰,把我心里世俗的坚冰融化,融成一泓清澈的池水。我想,如果人人捧出一泓清水,小蝌蚪不会死亡,会在池水中长成青蛙鸣叫出人间的春天如果大家都睁开孩子般清澈的眼睛,善和美不会在人间萎缩,明天就永怀希望。

与孩子相比,我们成年人的眼里面掺杂着太多的功利,我们心灵的窗户掩饰了我们生命里最原始、最纯朴的东西,日子久了,就如生命缺乏滋润,灵魂都都会枯萎。这是危险的,我们应该多看一看孩子们的眼神如果每个人都能读懂孩子瞳孔里的爱和责任,或许这个世界就会雨后的荷塘,处风雨而挺立不屈,陷泥淖而生幽香,阵阵蛙声鸣唱于每一个清凉的早晨与月华的深夜。

读一读孩子的眼神吧,我们的心就会被天真快乐不时地过滤,就会沉淀出虚华与浮躁,摈弃雾障与污浊。在纤尘不染时,会听到童少时的那一片蛙声,看见故土原乡的一池春水秋波

读一读孩子的眼神吧,在那片纯净的天地里,我们会感觉到,天空明净如洗,山川各自峥嵘,鸟儿和人类相互对唱,大自然的每一天里,春意融融,每个季节,都有爱的花朵绽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