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勺子是同乐社区的普通居民,四十多岁,说话结巴且口齿不清。她的名字知道的人很少,从老人到小孩,大家都这么叫她。
勺子是我们这里的方言,跟书面语“傻子”同义。一般,人们把说话咿咿呀呀不清楚、身体有缺陷、性格懦弱不敢言语之类的人加上姓叫“某勺子”,但不是刻意的侮辱性称呼。
一大早,晨练的几位大妈就遇上了孙勺子。她鼻青脸肿、走路趔趄,头发迎风乱舞。
“孙勺子,你这又咋了,这么狼狈?”
孙勺子悲切地比划:“他……打我……打的……疼死了。”
“几时打的啊?”
“昨天半夜……喝了酒……就打。抓住头……碰墙……烂了。”
“用脚踢……锤头(拳头)……打……扇嘴巴……”
孙勺子比划着挨打动作,又不顾满街的人,猛然拉开衣服:“这里,这里……都挨了打。”看得人们张大了嘴巴——她的身上到处青一块紫一块,几乎没有好的地方,触目惊心。
“你咋不跑啊?躲起来啊!”
“他打你,你就反抗啊,要么报警啊!”
“那你以后别再给他做饭了,把他饿死。”
围观的人出主意想办法,声讨孙勺子的男人。
“不敢动……动了……打的更狠……往死里……打。”孙勺子流着泪。
孙勺子的男人是个愣头青,没多少文化。喜欢喝酒,骂人。由于脾气臭,好骂人,到处打工都干不长。心里烦了、看不顺眼了、嫌没做好饭了,不分时间地点,抓过孙勺子就打。无数次,家里传来孙勺子撕心裂肺的嚎叫,也常见她披头散发趿拉着鞋乱跑。警察来过、社区干部出面过,男人点头答应:再不打了再不打了,挣上钱也给她花呢。但调解的人一出门,他就凶相毕露扑向孙勺子:“叫你再告老子的状……”
孙勺子见人就诉苦,又不敢反抗她男人。时间长了,大家对她“祥林嫂”式的诉说习以为常。她条件反射一般,天亮就跑出家门,天黑了还在小区院子里不敢回。小区里的孩子很多,她喜欢逗逗孩子、拿小吃给孩子,但别人赶紧就把孩子领过去了,更别说让她抱孩子。老人们常说:“孙勺子真是个可怜人。”
忽一日,小区门口围了好多人,大家不住地喊:“孙勺子,孙勺子……”
小区门口有一家幼儿园。放学时,有个孩子调皮,一下子跑到街上。一辆小轿车躲闪不及,眼看就要撞到孩子了。危机时刻,在一旁观望的孙勺子一个箭步冲上前推开孩子,自己倒在了车轮下。
孙勺子最终没抢救过来。几个老人说:“这下,孙桃花也算解脱了。”
“就是,这个孙勺子……”
旁人话音没落 ,老人们怒斥起来:“谁说她是个勺子?她是个好人,聪明着呢,善良着呢。谁再叫她勺子,那是缺德!”
孙勺子,大名叫——孙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