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长顺的头像

赵长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7
分享

又见紫云英

又见紫云英

今年春节前,朋友从乡下带来了两小袋子大米,5公斤装的。临走时,特地交待,这是无公害有机大米,留着自己吃。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小时候吃的都是无公害的。对两小袋子大米有什么稀罕的啊?再说了,当下打无公害的农产品太多了,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朋友还特地交待留着自己吃,是不是有点小气啊?难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不成?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特地打量了这两袋子大米,包装还算精美,上面印有“稻鸭米”字样,产地为淮安区施河镇的双木林农业合作社。我当即就打开了一袋子大米,从外表看不出与其他大米有什么两样,只是在色泽上好像比其他大米光亮点。

大米好孬不能只看米好看,关键要看口感。当天中午,我们家就拿那大米煮饭。揭开饭锅的那一刻,有一种久违的香味。究竟是什么香味,我也说不清,道不明,反正觉得在什么地方闻过。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下,这米口感真的不错,不错到什么程度?我觉得是不用任何下饭的菜都能吃一碗饭的那种米。

今年春节遇到了疫情,天天在家吃饭,那两小袋子大米很快就吃完了。再吃亲戚从老家带过来的其他大米,就是吃不出那种味道和感觉。

当那种久违的味道渐行渐远的时候,五一小长假前,接到了区作协副秘书长管广静的电话,说假期里作协组织部分会员到施河镇双木林农业合作社去采风。我当时心里就一咯噔,会不会就是春节吃过的那“稻鸭米”的生产基地啊?经确认,就是那个地方。我即刻表态,一定参加,正好想去解开心中的秘密呢。

5月3日那天,我们一行10多人早饭后便从城区出发,约莫40分钟就到了位于淮安区施河镇集镇东南方向的双木林农业合作社,站在施宝公路边向东望去,是一望无际一片葱郁的农田,这就是神秘的稻鸭米生产基地。基地的主人林介洪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滔滔不绝地向讲述了他和稻鸭米生产基地的故事。这位以前一直在内蒙等地搞工程的老板,去年毅然决定回家乡发展,和侄儿一起打造生态和观光农业。先期启动的有300亩,长远规划一共1500亩,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去年刚刚收获了第一季“稻鸭米”。主人姓林,又是叔侄俩人共同打造的,定名双木林农业合作社真是确切不过了。

百闻不如一见,一杯茶还没有喝完,大家就急不可待地提出要到基地去看一看。那天是今年以来最热一天,大家顶着烈日,步行在田垄上,个个挥汗如雨。一开始大家都有点失望,所谓稻鸭米基地,并没有看到水稻和鸭子。眼前却是绿油油正在拔节的小麦,每走十几步是一个鸭棚,现在鸭棚里并没有鸭子,这是去年鸭子住过的地方,鸭棚子上面还有小喇叭和诱捕器,据说鸭子在音乐声音中生长,一些害虫会自动投身到诱捕器中供鸭子享用。主人也许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解释说,小鸭子是在专门的基地孵化,待麦子收了,秧苗插完了,小鸭子就进来了。每亩田配比40只鸭子,除草、消灭虫子就靠这些鸭子了,到夏天的时候,欢迎你们再来看鸭子与秧苗共舞。

再朝前走,我们的眼前突然一亮。眼前是一大片紫云英花海,紫红色的、橙黄色的、粉红色的和淡绿色的、白色的,说得上名字的和说不上名字的野花夹杂在其中,或鲜艳,或淡雅,让人应接不暇,一些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一帮文友都兴奋不已,在花海中拍照、嬉闹,也和蜜蜂一样忙着。远处是风力发电的风车,那景致让我想起了在内蒙或新疆的大草原。

对于紫云英我并不陌生,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小时候家乡育秧的秧池子在育秧前都长着紫云英,因为它开着红花或黄花,村上的人称它为红花草或黄花草,为重要的绿肥作物和牲畜饲料,我们小时候经常将其嫩梢挦回家当蔬食炒着吃。

我粗略地目测了一下,林先生的基地前期有300亩地,大概有一半都种植了紫云英,并没有全部种植麦子。不少前来的人都问,这不是浪费吗?林先生告诉我们说,紫云英固氮能力强,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条件下对后作的增产效果比苕子、蚕豆等绿肥作物强,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维持农田氮循环有着非凡的意义。

我听到这儿,似乎找到了“稻鸭米”品质优秀的秘密。

又见紫云英

今年春节前,朋友从乡下带来了两小袋子大米,5公斤装的。临走时,特地交待,这是无公害有机大米,留着自己吃。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小时候吃的都是无公害的。对两小袋子大米有什么稀罕的啊?再说了,当下打无公害的农产品太多了,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朋友还特地交待留着自己吃,是不是有点小气啊?难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不成?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特地打量了这两袋子大米,包装还算精美,上面印有“稻鸭米”字样,产地为淮安区施河镇的双木林农业合作社。我当即就打开了一袋子大米,从外表看不出与其他大米有什么两样,只是在色泽上好像比其他大米光亮点。

大米好孬不能只看米好看,关键要看口感。当天中午,我们家就拿那大米煮饭。揭开饭锅的那一刻,有一种久违的香味。究竟是什么香味,我也说不清,道不明,反正觉得在什么地方闻过。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下,这米口感真的不错,不错到什么程度?我觉得是不用任何下饭的菜都能吃一碗饭的那种米。

今年春节遇到了疫情,天天在家吃饭,那两小袋子大米很快就吃完了。再吃亲戚从老家带过来的其他大米,就是吃不出那种味道和感觉。

当那种久违的味道渐行渐远的时候,五一小长假前,接到了区作协副秘书长管广静的电话,说假期里作协组织部分会员到施河镇双木林农业合作社去采风。我当时心里就一咯噔,会不会就是春节吃过的那“稻鸭米”的生产基地啊?经确认,就是那个地方。我即刻表态,一定参加,正好想去解开心中的秘密呢。

5月3日那天,我们一行10多人早饭后便从城区出发,约莫40分钟就到了位于淮安区施河镇集镇东南方向的双木林农业合作社,站在施宝公路边向东望去,是一望无际一片葱郁的农田,这就是神秘的稻鸭米生产基地。基地的主人林介洪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滔滔不绝地向讲述了他和稻鸭米生产基地的故事。这位以前一直在内蒙等地搞工程的老板,去年毅然决定回家乡发展,和侄儿一起打造生态和观光农业。先期启动的有300亩,长远规划一共1500亩,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去年刚刚收获了第一季“稻鸭米”。主人姓林,又是叔侄俩人共同打造的,定名双木林农业合作社真是确切不过了。

百闻不如一见,一杯茶还没有喝完,大家就急不可待地提出要到基地去看一看。那天是今年以来最热一天,大家顶着烈日,步行在田垄上,个个挥汗如雨。一开始大家都有点失望,所谓稻鸭米基地,并没有看到水稻和鸭子。眼前却是绿油油正在拔节的小麦,每走十几步是一个鸭棚,现在鸭棚里并没有鸭子,这是去年鸭子住过的地方,鸭棚子上面还有小喇叭和诱捕器,据说鸭子在音乐声音中生长,一些害虫会自动投身到诱捕器中供鸭子享用。主人也许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解释说,小鸭子是在专门的基地孵化,待麦子收了,秧苗插完了,小鸭子就进来了。每亩田配比40只鸭子,除草、消灭虫子就靠这些鸭子了,到夏天的时候,欢迎你们再来看鸭子与秧苗共舞。

再朝前走,我们的眼前突然一亮。眼前是一大片紫云英花海,紫红色的、橙黄色的、粉红色的和淡绿色的、白色的,说得上名字的和说不上名字的野花夹杂在其中,或鲜艳,或淡雅,让人应接不暇,一些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一帮文友都兴奋不已,在花海中拍照、嬉闹,也和蜜蜂一样忙着。远处是风力发电的风车,那景致让我想起了在内蒙或新疆的大草原。

对于紫云英我并不陌生,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小时候家乡育秧的秧池子在育秧前都长着紫云英,因为它开着红花或黄花,村上的人称它为红花草或黄花草,为重要的绿肥作物和牲畜饲料,我们小时候经常将其嫩梢挦回家当蔬食炒着吃。

我粗略地目测了一下,林先生的基地前期有300亩地,大概有一半都种植了紫云英,并没有全部种植麦子。不少前来的人都问,这不是浪费吗?林先生告诉我们说,紫云英固氮能力强,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条件下对后作的增产效果比苕子、蚕豆等绿肥作物强,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维持农田氮循环有着非凡的意义。

我听到这儿,似乎找到了“稻鸭米”品质优秀的秘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