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作家创作的源泉
赵长顺
一个作家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母亲,虽然有些久远,但往往刻骨铭心。只有灵感来源于母亲的作品才能直抵人心。
前不久,著名作家赵本夫的新作《荒漠里有一条鱼》作品首发式及研讨会在宁举行,赵本夫在答谢词中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缘起时说:“小说不必都是真实的,但这条鱼是真实的。”作品里写到的这条鱼确实是母亲告诉他的故事,这个故事让赵本夫深感震撼,他认为这种生命的坚守和韧性一定有巨大的隐喻意义。
赵本夫是江苏徐州丰县人,出生在丰县一个叫赵集的村子里。他介绍说:“徐州丰县是黄泛区,这条鱼出现在县城北边20华里的位置。母亲上世纪 50年代讲给我听时,我当时非常难受:一条鱼在那儿困了好多年,嘴里含了一团泥浆,动也动不了,因为污泥把它困住了。”赵本夫讲述,这条鱼可能就是早上喘一口气,鱼鳃动一下,中午再动一下,连呼吸都那么费劲,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它一直坚持着。他说:“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呢?老牛拉着车经常从那块软软的土地上经过,人们时常看到鱼鳞,后来有人就顺着鱼鳞,把它给扒出来了,它竟然还活着。”赵本夫说,这个真实的故事给了他很大震撼,那一刻,生命的坚守和韧性让他动容。最新长篇中,真实生活中的鱼“化身”成一百多年间黄河故道荒漠中的鱼王庄人。作家以史诗般的叙事气概和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讲述了这里代代人屡经磨难却顽强不屈,代代人坚守种树信念、改变生存环境,终将千里荒漠变绿洲的故事。
莫言也曾在多个场合莫言接受采访时都说,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母亲、来源于山东高密。他在散文《母亲》一文中开头就交待:“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紧接着他又写道:“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母爱是相通的,不仅中国作家的创作灵感大多数来自母亲,国外作家也是这样。
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以“温柔的讲述者”为题,发表了获奖演说。她说:“六十年代末,在波兰西部农村的某个地方,我母亲和我,也就是她的小孩,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交流,这种交流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给了我一生的力量。因为它使我的存在超越了一般的物质世界,超越了偶然,超越了因果和概率法则。她把我放在时间之外,放在永恒的甜蜜附近。在我孩子的脑海里,我明白了我有比我以前想象的更多的东西。即使我说“我迷路了”,我还是会从“我是”开始——这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奇怪的一组词。”她说:“我的母亲——给了我一个曾经被称为灵魂的东西,从而为我提供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温柔的叙述者。”
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在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时说:“小时候,在时机适合并且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母亲总是讲村里的那些人――那个村子就是一个老村庄。不是讲他们的故事,而是讲一些短小的、至少我从来没有听过的旧事。可能母亲当时也同时对着我兄弟姐妹讲的,但在我却仿佛觉得,每次我是唯一的听众。”
由此可见,每一个杰出的作家都善于从母亲的身上寻找灵感,说母亲是作家创作的源泉看来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