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长顺的头像

赵长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19
分享

黄河故道上的新黄河谣

 

赵长顺

我听过无数个版本的黄河谣,无论古老的版本,还是近代的版本,无论是词,还是曲,几乎都与悲壮、荒芜、苍凉联系在一起。“混混灼灼的流水/那是岸边人泪水的宿命/悲壮的姿势/是祖先用血与火记录的结绳/刻满心咒的甲骨/击碎了无从肢解的偶像和传说/遍布沟沟壑壑的挣扎/扯着你青铜器一样的衣角/在曲曲折折的路途上/裸露那些浸满号子的伤口……”是啊,翻开黄河的历史,不就是一部写满沧桑和苦难的历史吗?

历史上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下游两岸的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黄河的下游曾有多次溃决改道,侵入泗水,夺取淮河入海河道。直至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才在河南省兰考县的铜瓦厢镇折向东北,于山东利津附近注入渤海。这样,黄河就留下了一条尾闾,在江苏徐、宿、淮、盐四个地市留下了一条故道,故称废黄河,又叫黄河故道。曾几何时,故道沿线是一条醒目的“贫困带”,这里总与“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僻”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印象中,这里也是“风来起沙,雨来流沙”之地。今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探访淮安境内的黄河故道,真是不看不知道,看后忘记掉,黄河故道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眼前故道两岸是蓝天碧水,茂林绿野,桃红柳绿,无限的风光让人应接不暇。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会作词和谱曲,一定要谱写一曲黄河故道的新黄河谣。

黄河故道新黄河谣的序曲还应该写灾难。历史上的黄河故道,洪水出路不足,排涝标准低,涝渍威胁严重,导致该区域内降雨后长期积水,农田及住宅受涝、受淹严重;黄河故道高滩地势高亢,缺水状况十分严重,水源无保证,形成无水可灌、有水难灌的尴尬局面;黄河故道土壤砂性重,地质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故道,给沿线人民带来了绵延不绝、难以言表的伤痛。远的不说,就说近20多年,淮安区境内的黄河故道曾经出现多次险情。1991年汛期,黄河故道水位高出周边农田地面2~3米,危及两岸群众的生活;1998年汛期黄河故道水位居高不下,沿线也多处出险,有近万亩农田和千亩鱼塘绝收;2003年汛期,黄河故道大水,沿线农田受淹面积6万余亩,粮食减产6层以上。黄河故道两岸的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

黄河故道新黄河谣一定有治理的号子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黄河故道整治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这些老百姓曾经遭受的苦难,已成为整治黄河故道工程建设者们集结号吹出的最激昂、最坚定的音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故道治理项目被政府列入了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在淮安市城区,穿城而过的废黄河已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滨河风光带和市民休闲广场,废黄河两岸高楼林立。在淮安农村,仅淮安区境内的黄河故道有33公里,治理工程涉及钦工、宋集、茭陵和苏嘴四个乡镇。总投资过亿元,先后新建了引水闸、护岸、险工段处理工程,以及新建水土保持工程。通过河道岸坡防护、险工患段治理,稳定堤防及河势,消除险工,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新建水土保持设施,涵养水土,减少沿线岸坡及滩地水土流失,为黄河故道综合治理创造条件。通过新建水闸,改善淮安区渠北片8万亩农田的用水条件。同时,通过建设引水闸、水源泵站等工程,对黄河故道进行水源补给,减少对外调水源的依赖,保障河道水质。通过对河道水源实施更有效的管控,促进水系连通,让河水循环清洁起来,为下游的涟水自来水取水口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实现水体、土壤、植物群落的恢复。通过对黄河故道治理,极大地提高了河道蓄水量及排涝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黄河故道新黄河谣一定有游人的欢歌笑语。每当春暖花开之际,故道边万花竞放,芳草如茵。金秋时节,硕果满枝,落叶缤纷。淮安境内黄河故道两岸,已建成的休闲娱乐场所有:古黄河生态民俗园、桃花坞、古淮河生态风光带、樱花园、东方母爱公园、植物园、淮河运动乐园、古黄河湿地公园、日月洲生态乐园、涟水淮河绿化风光带,还有自行车运动乐园、西游记乐园、龙宫大白鲸水世界、雨润文化旅游综合体。不仅如此,淮安境内的黄河故道两岸还有灿烂的文化元素,66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渔猎耕作,繁衍生息,造就了闻名遐迩、淮河流域最早的“青莲岗文化”。从青莲岗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到韩信故里、枚乘书院、刘茭王陵等汉文化遗存,以及宋代嵇安墓、妙通塔,还有近代的大胡庄82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异彩纷呈,连绵不断。淮安境内的黄河故道,现已成为集生态、景观、休闲、运动、环保于一体的好去处,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黄河故道新黄河谣一定有农民丰收的成果。如今淮安境内沿黄河乡镇的贫困人口已基本全部脱贫。故道上筑起了一道道集生态、产业、旅游于一体的“绿色长城”。如果是麦黄季节来到黄河故道两岸,吸引你眼球的不仅是处处树木成林,林荫载道,更有一块块金灿灿的麦田。如果是金秋季节,说得上名的和说不上名的各种树木,都像被着了色一样,红的、黄的、紫的,一阵秋风过来,簌簌地往下落,故道边有大片的水稻田,金黄色的水稻都垂下了沉甸甸的头,正在向他们的主人招手。农家小院旁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橙色的柿子,苹果、梨也各不相让。如果是开车在故道边穿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拍摄,画面的效果都能用于屏保。如果拍成视频,绝对不亚于在一些电影大片中看到过的镜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敬仰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我想,如果当年的诗人再现,一定会写出更加脍炙人口的诗句。伫立在在黄河故道边,再也没有“贫瘠、凄苦”这样的感觉,一股勃勃的生机正在故道两岸蓬发,曾经的“风来起沙,雨来流沙”已成为历史。那激扬如飞流直泻,润泽如漫漫清流的水声,以及鸟语花香,已成为故道沿岸最美妙的音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