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长顺的头像

赵长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3
分享

鄢菩萨

鄢菩萨

赵长顺

“鄢”字,笔划太多,直到上初中我才认识这个字,并才知道世上还有人姓鄢。

记得开学那天,我们用从家里带来大米,到学校总务处排队兑换饭票。总务处的值班表上,有位叫鄢某某的名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同学问:这字怎么读?我们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同学认识。到班级后立即查字典,才知道读“yan”,通常作为人姓。

后来才知道,总务处值班表上那位鄢姓的人,正是那位个子不高、眯着眼睛看秤花,为我们称米的半百老头。他是学校的总务处主任,也兼任司务长。不知道为什么,学校的不少老师和教工既不喊他鄢主任,也不喊他鄢司务长,而总喊他鄢菩萨。他对这样的称呼也不反感,每次答应的都很清脆。当然,没有学生敢喊他为鄢菩萨,我们还是喊他为鄢老师。

他确实也当过我们的老师。那年初中要求开生物课,可是没有生物老师,校长有次在食堂吃饭,正好碰到了鄢主任,他将他拉到一旁说:“鄢菩萨,你下周开始带一个班的生物课啊!”鄢老师说:“我哪会带课啊。”校长说:“你为学校养了那么多的鸡和鸭,还长了那么多的蔬菜,不懂生物你怎么会啊,就将你这些本领教给学生就行了。”就这样,鄢老师不但是总务处主任,还兼职生物老师。我听过鄢老师的生物课,我至今记得他讲过,有一年,队里来了一批城里的知识青年,因为他们不懂生物,误将小麦苗当韭菜,将长鱼当成蛇,闹出了许多笑话。我们听得哈哈大笑。其实他是用故事来强调生物课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不能成为五谷不识的书呆子。

鄢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为学生称米。我们从家里将米带到食堂,他不但要称米,还要验收米的质量。如果是家长将米送来的,他发现有质量问题,会毫不客气地将米退回。如果是学生带来的,他发现米有质量问题,会严肃地提出下次一定要注意。而他却要将有问题的米放在一边,等闲下来的时候再进行筛选。有一次我带了一口袋的米到食堂。鄢老师称过以后,从口袋里抓起一把米在过目,从米中找出了几粒砂子。他严肃地对我说:“米是大家吃的,可不能有砂子。回去要跟家长讲清楚了,如果再发现这种情况是要退回去的,这次我帮你处理一下,但和你讲明了,要扣除半斤重的秤”。我回家后将这个情况告诉了父母,他们说,那天你走的急,米忘记筛了,老鄢是个大好人啊。从那以后,我每次带到学校的大米在总总要认真地进行一次筛选。

在学校我们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鄢老师闲下来过。他不是上街买菜,就是到厨房帮厨。不是往食堂运煤炭、面粉,就是在学校那块菜地里摆弄。看他最轻闲的时候就是为学生补饭盒。那时的饭盒是铝制的,有的学生饭盒坏了漏水蒸出来的饭就会夹生。每次他都会认真检查有没有饭盒漏水。如果发现有漏水的就会做上记号,放在一边,留着下次来焊。学校食堂门口有一只煤炭炉子,他将一只烙铁放在炉子上烧,等烙铁烧红了他便会取出焊条和松香,焊条遇到烙铁和松香会立即熔化,焊条熔化后流到饭盒坏的地方,一个饭盒就这样轻松的被焊接好了。我们课间的时候,看到鄢老师在焊接饭盒,往往会跑去看,心想,这位被人叫作菩萨的老师真是心灵手巧。

在我的印象中,这位鄢老师对任何人都和和气气的,就是与食堂的厨师不太讲和气,两个人经常争吵,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他们又吵起来了,我们跑过去听。原来是鄢老师没经那位厨师同意,多卖了几个馒头给一个学生带回去的。因为那时学校食堂的馒头是定量供应的,学生一次只能买一只,老师可以买两只。那位学生的母亲生病在卫生院看病,他想买几只带给母亲吃,找到了鄢老师,他很同情这个学生就帮他买了,想不到被厨师发现了,说他坏了学校的规矩。

去年春节,我们的初中同学聚会,不知道谁提到了鄢老师,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大家对他的印象还较深,都夸他是一个有慈爱之心的人。这时,我才弄明白,当时为什么学校不少人称他为鄢菩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