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羊毛的头像

羊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7
分享

挂剑而去

德不孤,必有邻。中国古代有一个人,孔子赞其为“至德”之人,这个“至德”之人就是泰伯。泰伯是周朝王位合法继承人,但父亲周太王私下里流露出,想传位给幼子季历。于是,泰伯为了成全父亲让他践行初心,就主动把王位让出来。泰伯以采药为名,离家跑到荒芜的荆蛮之地,也有人认为他是怕遭到杀戮逃亡。泰伯白手起家建立了吴国。

公元前586年,吴国第十八任君主去齐辞世,寿梦继位。这一年,寿梦34岁,正是英雄得志,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寿梦在位期间,他奠定了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公元前576年,吴王寿梦44岁。这一年,他即位满十周年。让寿梦高兴不已的是,此时他最小的儿子季札呱呱坠地。季札有乃祖泰伯遗风,深得父王寿梦喜爱。

寿梦年老,遇到和老祖宗太王一样头疼的难题。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季札在寿梦四子中,最为知书达礼、仁爱贤明,寿梦想把王位传给季札,可是季札坚决拒绝。“父王,王位本应大哥拥有,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一定不是您所希望的。况且,当这个王,我心里真的从来就没有想过。”“不想当王就是我的初心。”季札转身离去,寿梦第一次认真去看季札,直到干净利落的身影渐行渐远。寿梦对季札的喜爱再添几分。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季札更加英俊洒脱,原因是他腰间多了一柄宝剑。红粉赠佳人,宝剑配英雄。宝剑出鞘锋芒无限,人们猜想,那柄宝剑也许是君王寿梦所赠,因为他太疼爱季札。

寿梦临终前,把儿子们尽数叫到身边,并嘱咐长子诸樊,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寿梦怀着一个美好心愿,这样一来王位最后就可以传到季札。诸樊看着父王期盼的眼神感泣而应。诸樊辞世,二弟余祭、三弟夷昧相继即位。可是轮到季札,他依然无心王位,仍旧坚辞而不授。“王位,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现在是,将来是,从前也是。”人们看到季札说完这句话转身离开,心中不由地百般感慨。季札重义轻利,看淡权力和功名,让大家对他十分钦佩。由于季札封地在吴国沿江一带地区延陵,对这位仁德无冕之王,人们习惯叫他“延陵季子”。

季札虽然无心王位,但为国分忧辅佐君王,推动国富民安,他一点也不退缩。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具有远见卓识,是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多义士。季札广交当世贤士,晏婴、子产、叔向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季札是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他比孔子大25岁,给孔子当过老师,与孔子齐名当世,时称“南季北孔”。

公元前537年,季札39岁,阖闾大约在这一年出生。阖闾原称公子光,是诸樊之子。寿梦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前三子诸樊、余祭、夷昧相继即位。三位兄长能够登上王位,他们对季札内心都充满感激。由于四子季札屡辞王位而不授,公元前526年,夷昧病故,其子僚即位,是为吴王僚。对此,阖闾长大后心有不甘,常常认为父辈兄弟四人,依照先祖遗言,王位应当传给叔父季札。季札既不接受王位,而父亲诸樊最先继位,自己作为诸樊之子,理所应当将王位讨回。

吴楚皆是强国,两国之间相互虎视眈眈,大小摩擦不断。吴王僚九年,楚国边邑卑梁氏的少女与吴国边邑的女子争采桑叶,两个女子的家人发怒而互相攻杀,两国边邑长官听说后,也发怒而互相攻打,继而,楚国灭掉吴国的边邑。吴王僚大怒,于是派阖闾讨伐楚国,最后夺取了楚国的两座城池方才凯旋而归。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时太子太傅,因遭受他人谗害,伍奢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作为漏网之鱼,从楚国逃亡到吴国,阖闾以宾客之礼接纳伍子胥。伍子胥知道阖闾野心勃勃,常欲杀掉吴王僚而自立,于是他将勇士专诸推荐给阖闾。公元前515年,吴王僚即位第十二个年头,他趁楚平王驾崩,国内动荡之时,兴兵伐楚。这一年,“延陵季子”61岁,在别人看来,已垂垂老矣。22岁的阖闾确信,最合法继承人原来真的无意王位,于是乘着此时吴国国内空虚,加大了策动政变的步伐。在吴王僚班师回朝的庆功宴上,阖闾派专诸将短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由此阖闾夺得吴国王位。

阖闾执政时期,以伍子胥为相,以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吴王阖闾九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阖闾恃勇好战。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斩落他的大趾。灵姑浮得到阖闾一只鞋子,阖闾被迫还师。不久,阖闾重伤而死,生命在其四十一岁划上句号。随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阖闾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他前后共在位十九年。往事如烟,乱花迷眼。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季札不屑于唾手可得的王位,可他生活的时代,绝对是个顶礼膜拜权力的时代。对于诱人无限的王座,不知季札究竟有没有认真地看过几眼?大家只看到他无数次淡定地面对,无数次淡定地转身。也许,在人们心中,“延陵季子”已是无冕之王。

天目山脉由西向东北伸展,绵延百余里,一直延伸到富庶的杭嘉湖平原。离杭州60多公里,位于德清县境内的平原上,耸立着一座秀丽妩媚的山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莫干山。莫干之美在剑池。剑池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剑工干将和妻子莫邪铸剑的地方。干将是春秋时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但他的籍贯却是吴国人。干将打造的宝剑锋利无比,楚王得知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剑。干将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两把宝剑,一曰干将,一曰莫邪。

“古之言兵必言剑”。在十八般传统冷兵器中,剑被称作百刃之君、短兵之祖,为古之圣品。十年学剑勇成癖,少携一剑行天下。由于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在挖掘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古剑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没有生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

早期铸剑难度定然特别大,尤其是铸造需经特殊工艺的宝剑更加耗时耗力。“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吴国不乏能工巧匠,铸剑技术十分发达。寿梦爱剑,季札爱剑,阖闾爱剑。阖闾墓位于虎丘山下剑池水中。其子吴王夫差为营造阖闾墓,征调十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陵墓上方亦有一处“剑池”,剑池为清泉一泓,深可二丈,峭壁如削,景色幽深。传说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专诸”、“鱼肠”等他生前喜爱的三千把宝剑作为殉葬品埋在墓中,故名“剑池”。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季札腰间悬挂佩剑,几十年不离不弃。他的佩剑,也许是先王寿梦所传,也许是三位兄长所赐,也许是侄儿阖闾所赠。在爱剑的时代,在爱剑的国度,毫无疑问,无冕之王“延陵季子”的宝剑,自然当属世间最上乘。

古徐国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徐氏为颛顼、皋陶的后代。帝舜禅位于禹后,黄帝的六世孙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伯益后来继续成为夏王启的卿士,地位只在夏王启一人以下。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建徐国。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

大哥诸樊即位,他像父王寿梦一样,对最小的弟弟季札十分信任和喜爱。季札二十出头,日益稳重成熟。由于国家受到领国强楚威胁,吴王诸樊安排季札出使北方,与晋国和鲁国拉近关系。季札路过徐国时,徐国君主接见了他。徐君十分好客,他久仰季札的大名,就热情挽留他多住几天。徐君每日设宴款待季札,和他探讨天下大事。季札文武双全,剑术精湛。一次席间,徐君乘兴请他一显身手。季札推辞不过,走出宴席。

季札从腰间抽出宝剑,只见满殿银光四射。徐君看得眼睛直了,连声称赞“好剑!好剑!”季札舞罢剑后回到座上,徐国的大臣们纷纷交口称赞上前敬酒。这时,徐君已经深深地喜欢上季札这把宝剑,眼光不住地瞟向季札的腰间。“怎么能夺人所爱?况且和他不过是初次见面,怎么好意思开口讨要!”徐君尽管没有说话,季札却早已看出了他的心思。“看他那眼神,一定是真喜欢。只要他真的喜欢,就尽管拿去吧!哎,只是由于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把佩剑可代表着权杖和礼仪,没完成出国使命可不能中途卸剑。”季札于是心中暗暗承诺,待自己完成出使任务,一定将腰间这把佩剑赠与徐君。

季札将自己心中的这个想法说给随从听,随从先是紧张不快,接着笑道:“大人,要赠他宝剑也不是不可以,我们吴国就是名剑之乡,回去派遣人送他一把就是了。”季札严肃地说了一通,也可能讲出了这样几句话:为富不仁者总是慷慨地把自己无用的东西送给别人,而仁者总是顷其所有把自己心爱的东西赠与需要的人。随从喋喋不休,忠诚告诫:“大人,还是收回您的想法吧,何况您又没有对他承诺!或者,我们回去路线,完全可以绕开徐国。”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随从极力反对季札赠剑时候,不料想,当季札出使归来返经徐国,徐君却已经病死。季札伤心不已,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新君。继位的徐国新君说:“您这是世间名剑,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斯人已去,而我初心依在。”季札心中愈加悲恸,便悄悄来到已故徐君墓前凭吊,并解下腰间佩剑,恭敬地挂到墓旁松树上。

随从对于季札的行为感到万分不解,对季札弃剑满脸痛惜:“大人,徐君已死,您把宝剑挂在这儿,送给谁呢?”季札认真回答说:“我曾在心里对徐君许下赠剑诺言,徐君虽死,但我不能违背!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季札说完,转身坦然而去。随从惊愕良久,方才追随他的脚步离去。徐国人得知季札挂剑而去,赞美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挂剑而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它需要把人生功利看淡,把世间的得失看透,把人格和真情看重。只有这样,才能善于成人之美,敢于破茧而出,勇于化蛹成蝶。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季札死后葬于上湖(今江阴申港),传说他的碑铭留有十个古篆“呜呼有吴延陵公子之墓”,碑铭为孔子所书。对于季札挂剑遗存地点,明万历年间泗州知州曾惟诚撰写的《帝乡纪略》记述:“挂剑台,州(泗州城,今址在泗洪附近)北一百二十里安湖西岸,有土阜,类台,即徐君墓也。近年渐蚀于水,宜封培之。”如今,遗留在江苏省泗洪县陈圩乡境内的张墩挂剑台,就在洪泽湖湿地公园附近两公里处。

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公元前512年夏,他不听64岁叔父季札谏言,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因为他们是吴王僚的弟弟。徐君不愿意从中加害两位公子,答应帮助他们避难,对阖闾的要求拒不从命并放两位公子去投奔楚国。吴王阖闾为了成就霸业开疆拓土,徐国作为他的邻国被鲸吞,应该只是迟早之事。但徐国帮助吴王僚的弟弟避难,却很快就给了吴王阖闾出兵的口实,他马上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很快,徐国被吴国灭掉。史书记载,当年徐偃王在位,徐国的复兴引起西周担心,于是命楚国举兵讨伐。徐偃王行仁义,不忍心其民众惨遭涂炭,便弃国北走,但自发随迁的百姓有数万之众。在吴国入侵下,徐国再次失国,传说亦有众多民众对仁德的亡国之君以死追随。

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区域先在鲁南一带,后迁至泗洪县境内。国力鼎盛时期其疆域曾扩大到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就是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史料说,徐国敢于对吴国说“不”,主因是他依仗友邦楚国。但是,徐国竭力保护吴王僚的弟弟,也许只是在践行他们的一句承诺。如果真是为了信守诺言,倾国倾城足以让人叹息不止。真乃春秋多义士也!如果真是为了信守诺言,这其中,究竟还有没有蕴含季札挂剑的深刻影响呢?

明代大学士李东阳在《挂剑曲》中写道:“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死者岂必知,我心原不死。”诚然,天地万物皆有生命。《史记·吴太伯世家》记叙的“季札挂剑”场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优秀的道德品质万世传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要诚信犹在,心中诺言就会永生。人生会有很多别离,能够做到“挂剑而去”,那是多么豁达,多么庄严精彩而高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