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羊毛的头像

羊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9/22
分享

年庄的故事

年庄盛产山芋,过去贫困,年庄的人祖祖辈辈靠山芋糊口。到了年上膳这一代,年庄人开始靠山芋发家。

年庄成为全县少有的富裕村,山芋食品加工企业发展飞快,大小厂子如雨后春笋隔三差五冒出来。有加工山芋粉丝的;有生产红薯片的;还有深加工红薯脯、红薯果酱、红薯发糕的……即使是县城大街小巷零卖的烤山芋,材质也全部来自年庄。年庄的山芋个头适中、水分充足、口感奇好、易于保藏,深受人们喜爱。

年庄得到上上下下青睐,虽然是行政村,历来却是县领导直接挂钩点。

年上膳是个“消息通”,更擅长在人面场讲故事,村里人在电视上看过“百家讲坛”后,都喜欢叫他“年讲坛”。“年讲坛”自己没有厂子,但却被好几家企业聘请为销售经理。他闲来无事,经常会给大家爆料讲一些新鲜事。“年讲坛”这次出差从外地回来,他十分恼火,倒不是生意上不顺心,而是感觉年庄人的脸面丢大了。

原因是年庄的山芋虽好,可现在年庄却成了个烫手山芋。“看来这风水还是要讲的,年庄盛产山芋,山芋粉值钱也容易把人给黏住。”县领导挂钩,没有人愿意接年庄。这件事传开后,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年讲坛”说,在外边和人谈生意,一提起年庄,人家就提起这件事,就提起那个老宋、老从和“三盆水”他们,甚至还有人说,是年庄害了他们,说起来真是可恼可恨,砸咱年庄的招牌啊!

“年讲坛”讲的这件事说来话长。早些年副县长老宋负责挂年庄,老宋挂村工作十分勤勉,他为年庄争取铺路和修桥项目,很是办了些实事。但没过多久,老宋就因经济问题犯错误栽了跟头,他挂村期间所修建的劣质路和劣质桥也饱受诟病。老宋留下的“烂摊子” ,开始没有人愿意接,常务副县长老从主动请缨挂年庄。老从挂村工作也没有走形式,为了进一步壮大山芋产业,他不仅招引来两个大企业,而且大力推动企业污染治理工作。但没过多久,老从也因经济问题犯错误栽了跟头,他包庇企业非法排污,私下收受老板好处费。

老从出事后,开始风传挂钩年庄不吉利,再没有人愿意主动接手。县委书记老曹在班子里“点将”,让政法委书记大潘出马。大潘不负厚望,挂村后迅速召开廉政大会、制定十项内控制度、并修建一座“廉池”作为警示。“廉池”柱子上刻着两行醒目大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大家背后不再喊大潘“潘书记”,而是叫他“三盆水”。没想到,一年过后,“三盆水”也因经济问题犯错误栽了跟头,他挪用治污专项经费私下参与房地产开发,数额特别巨大。

前后三任挂村县领导陆续出了问题,年庄真的没有人愿意来。县委书记老曹还想再次“点将”,可年庄人对老曹也开始不客气,在“年讲坛”鼓动下,他们去上访找老曹。“年讲坛”说:“派人挂钩年庄也可以,不过呢……”“年讲坛”提出的条件太苛刻,老曹没有答应,他认为苛刻的条件让领导颜面尽失。

不久,县委书记易人,老曹去职,老郑到任。“生态一旦被污染破坏,治污修复起来就很难!”郑书记经过一番调研,决定亲自挂钩年庄。“年讲坛”统一了大家的意见,积极配合老郑到年庄挂村。欢迎老郑到年庄挂村,倒不是因为他是县委书记官大,而是老郑答应了年庄人开出的条件。

老宋、老从和大潘的案例,刻在了原先大潘修建的“廉池”柱子上。在大潘案例的后面空白处,还镌刻着三个醒目大字:“下一个”。

老郑在新任县委书记位置上,勤勉廉洁,群众口碑极佳。数年后,老郑得到上级提拔重用。此后,“廉池”成为县内廉政教育基地,到年庄挂村,也成为干部健康成长的熔炉。“年讲坛”年上膳对年庄人说:“治污需要重拳猛药,咱发现参观“廉池”的干部,都在盯着看“下一个”那三个大字,眼睛一眨不眨哩。其实咱真心希望,永远没有下一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