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羊毛的头像

羊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4
分享

母亲的“悄悄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嫁娶乃人生之大事,其实,“之子于归”中不可忽视的幕后人物,首属身为“之子”的母亲。我的老家在苏皖交界农村,女孩出嫁有很多古老厚重的风俗,其中,母亲对行将出嫁的女儿说上几句“悄悄话”,对她到婆家那边该如何如何认真做个交待,那情景也是颇有一番味道。

我的父亲是老党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母亲耳濡目染,虽然不识字但却非常明理。我的上面有四个姐姐,大姐二姐出嫁时我年纪甚小,当时情景已不记得,但母亲在两个小姐姐出嫁时的片言只语,所说的“悄悄话”却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母亲平日不喜多言,女儿就要出嫁了,这时她一定要用心说上几句“悄悄话”。我虽不知道母亲究竟对大姐二姐说了什么“悄悄话”,但父亲戏称母亲超不过三句半,因为母亲把她对大姐二姐所说的“悄悄话”,之后都告诉了父亲。母亲认为交待好女儿,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她在教育女孩子方面,经常费心考量主动上前。

三姐的对象是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口碑甚好。母亲担心三姐将来相夫教子有失,私下里悄悄对三姐反复叮嘱。但她又怕三姐记不住自己说的“悄悄话”,于是,她的“悄悄话”最后演变为在家中的公开说教:“模范人家有好名誉,家务事情你要全揽去,公差勤务走在前,别怕吃亏!”对此,父亲笑着总结说:“怎么样?还是三句半。”

四姐的公公是地方有名的村干部,深受村民尊敬。四姐出嫁时,母亲自然又用心作了一番交待。这一次,母亲倒没有将她对四姐说的“悄悄话”在家里公开,倒是四姐主动解密。我问她,妈对你咬耳朵说什么?四姐笑道:“干部人家人人看,处事不要争上风,如何叫人家接纳你?就是让。”我对父亲的总结不由得很钦佩,果真又是“三句半”,大概这也是母亲用心说“悄悄话”时的风格。

年上,老家拆迁了,村庄夷为田地。母亲随搬迁到集镇新家的二哥生活。冬至前一天,我去看母亲,母亲提出要我陪她去从前的村庄那儿看看。来到地点,母亲用手去抚摸田地里长出地面不久的麦苗,惊喜地说:“嗬,这坚硬的土台子,也能长出这么好的庄稼!”母亲看到庄稼,高兴得像与故人重逢。

我担心母亲对村庄搬迁政策不理解,对她解释说:“村子里原来虽有百来户人家,但现在常住的,就剩下你们一些老人,搬迁是大势所趋。”母亲听了我的话笑了,露出一嘴豁牙道:“孬好我也伴过你父亲这个党员,道理我懂哩,有什么好难过的?”

父亲是老党员,母亲经常引以为豪。我看着母亲,她仿佛又在说她的“悄悄话”道:“这村庄就好像闺女一样,现在嫁出去了,有了个好人家,难道不更好吗?真高兴啊!”

母亲的豁达深深地感染了我。面对乡愁,我们常常为“回不去的村庄”纠缠不休,母亲的“悄悄话”却令我茅塞顿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