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嫁娶乃人生之大事,其实,“之子于归”中不可忽视的幕后人物,当属身为“之子”的母亲。我的老家在苏皖交界农村,女孩出嫁有很多古老厚重的风俗,其中,母亲对行将出嫁的女儿说上几句“悄悄话”,认真做个交待,也是颇有一番味道。
我的上面有四个姐姐,大姐二姐出嫁时我年纪甚小,当时情景早已不记得,但母亲在两个小姐姐出嫁时的片言只语,所说的“悄悄话”却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母亲不识字,平日不喜多言,女儿就要出嫁了,这时她一定要用心说上几句“悄悄话”。我不知道她究竟对大姐二姐说了什么,但父亲戏称母亲超不过三句半,因为母亲把她对大姐二姐所说的“悄悄话”,之后都告诉了父亲。母亲认为交待好女儿,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她不能让别人认为这个“新娘子”没教养!
三姐“嘴硬”,不肯对未来的公婆称呼爹娘,而且心直口快,心里想什么嘴上就会说什么。母亲担心三姐将来不能与婆家人相处融洽,私下里悄悄对三姐反复叮嘱。但她又不放心自己说的“悄悄话”三姐会记在心里,于是,她对三姐所说的“悄悄话”,最后演变为在家中的公开说教:“过门后嘴要甜,分家了别多占,怎么让公婆变爹娘?孝顺。”对此,父亲笑着总结说:“怎么样?三句半。”
四姐的性格有点大大咧咧,喜欢自行其是。在她出嫁时,母亲自然又费心作了一番交待。这一次,母亲倒没有将她对四姐说的“悄悄话”在家里公开,倒是四姐主动解密。我问她,妈对你咬耳朵说什么?四姐笑道:“下田干活别耍懒,和人处事不要贪,做人最大的价钱是什么?讲理。”我对父亲的总结不由得很钦佩,果真又是“三句半”,大概这也是母亲用心说“悄悄话”时的风格。
年上,老家拆迁了,村庄夷为田地。母亲随搬迁到集镇新家的二哥生活。立冬过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去看母亲,母亲提出要我陪她去过去的村庄看看。来到老家所处的地点,母亲用手去抚摸田地里刚长出地面的麦苗,惊喜地说:“嗬,这坚硬的土台子,也能长出这么好的庄稼!”母亲高兴得像与故人重逢。我担心母亲对村庄搬迁政策不理解,对她解释说:“村庄里原来百来户人家,现在常住的,就剩下你们一些老人,搬迁是大势所趋。”母亲听了我的话笑了,露出一嘴豁牙道:“这个我懂哩,有什么难过?”我看着母亲,她仿佛又在说她的“悄悄话”道:“这村庄就好像闺女一样,现在嫁出去了,有了个好人家难道不好吗?高兴。”
母亲的豁达深深地感染了我。面对乡愁,就在我们常常为“回不去的村庄”纠缠不休,母亲的“悄悄话”却令我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