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满 大 纵 湖
唐 树 华
美丽多情的大纵湖,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她像一个椭圆形的“冬瓜”头枕着扬州,根连在盐城。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盛产大闸蟹、白条虾、银鱼、河蚌珍珠、深水藉藕、芋、菱,大米也闻名全国。大纵湖—湖美水秀,稻黄蟹肥,是里下河地区最深的湖泊,素有 “苏北第一湖”的美誉。深情的湖水惠泽两岸黎民,哺育了千百万优秀儿女。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北大地上。
眼前的大纵湖,今非昔比。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湖水共长天一色,云霞与孤鹜齐飞。亭台楼阁,岛屿湖州掩映于芦苇荡里,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彩画。
大纵湖---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据说当年女娲补天,掉下一块椭圆形状的陨石,正好落在此地,砸了一个大坑,便形成了今天的湖泊。传奇的来历,赋予她神圣、玄妙和人杰地灵。明清书法家宋曹、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陈琳、“扬州八怪”郑板桥等文人墨客受湖水哺育。新中国一支秃笔--胡乔木、风流倜傥的外交家--乔冠华同饮一湖水。刘少奇、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曾在湖荡里饮马歇脚与日本鬼子周旋,同国民党军队战斗。我漫步湖心岛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风向标在转动,看到了队友们搏击风云的雄姿英发……
1983年7月,一个最炎热的季节。我参加了江苏省气象局组织的“大纵湖地区气候考察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月的难忘时光。
大纵湖在里下河腹地,成为“锅底”之湖。四周河网密布,罾垛林立。蜿蜒曲折的河汊,漫漫湿地给人类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带来神奇、迷惑。在天气图上,该地常常显示一个“冷源”,当地老百姓传说湖口常有“水怪”出没,庄稼也时常丰而不收,各种说法不一,人心惶惶。省委领导指示气象部门,尽快弄清这个问题,还老百姓一个安宁。于是,由盐城、扬州两市气象局成立专门考察队,探底求缘。考察队选择四个代表月,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试验。而我却被安排在流火的七月。
一条水泥船,载着我们盐城市小分队一行6人和气象仪器。小船穿梭于阡陌之间,迂回水网里外。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垂柳,摇曳的柳条时而婆娑起舞,时而作揖相迎。金灿灿的稻谷排浪重返。拱桥、石板桥、木排在眼前飞过。青砖灰瓦,木板门墙搭建在河边上的农家小屋不时传来朗朗笑声。小船在水中前行,人在画中喜戏。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盐城、扬州两市气象部门18条人马在此会师。队部设在湖边上的一所小学校里。三间教室,土坯墙、泥巴地,就是我们的宿舍兼办公室,课桌一拼就是睡床和办公桌。好客的村支书热情款待我们。喝大碗酒,吃大闸蟹,正宗的农家菜,让我们城里人大饱口福。豪爽海量的老村长,频频劝大家喝下老白干,在炽热天气的烘烤下,我们早已酩酊大醉。队友们只穿大裤衩,在书桌上呼呼大睡。一觉醒来,已是夕阳西下。窗户门外站满了男女老少,看着我们白胖生生的驱体,城里来的知识分子不雅之相嗤嗤发笑。我们好像被关在公园笼子中的动物,让人欣赏讥笑。第一次以这种“窘态”融入了水乡。
根据南京大学气象系专家组的设计方案,我们在大纵湖的四周及湖心岛安置5个观测点。2 人一组,每天进行4次常规要素及特殊情况下的水温、光照度观测。对物候、地质和当地极端气候事件进行调查。湖心的观测点设置在芦苇滩上,用小船摆渡过去测量。分配我们的站点离住地三四里路,每次提前40多分钟赶路。
清晨,乡间小路。踏晨露,走木排,过拱桥。水稻田里,突然窜出一只野兔、青蛙、毒蛇什么的令人心惊肉跳。野鸭、白鹭、鸳鸯也会从眼前掠过,在蓝天起舞,让人惊喜。袅袅吹烟在农家小院上空缭绕。进城赶集的小船,载满蔬菜、鱼虾、鸡鸭,满载乡亲们的希望扬帆远航。
那年的夏天是难以言状的酷热。搞气象的人知道是副热带高压在作祟,耍出了高温酷暑的花招。烈日当空,火球辐射的热能炙烤大地、村落、田野、人畜。小白猫、小花狗在树荫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从有线小喇叭里传来政府通知:实行高温作息时间,停止一切室外活动。
正当人们午休、纳凉时,午间的正点观测开始了。
行走在田野上,湖堤中,树林里,空气仿佛凝固,万物静止了。我们穿着长衫长裤,配戴墨镜,草帽,全副武装,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目的地。观测点设在一片西瓜地上。曲管地温表、地面温度表在炽热中,水银柱不断上窜。0厘米温度表已经指示:70.8度,1米深度的水温定格在30.3度。打开轻便风速计,显示:C,静风。哇!人快到赤道几内亚啦。滚滚热浪袭来,真像蒸笼之物。汗水湿透衣衫,强光曝晒下,后背上冒出白花花的盐硝。茫茫的大纵湖啊,你何时送来一丝清凉?
水乡的夜晚是恬静的。大地缓缓释放热量,人们静静地纳凉。小桥上,码头边,大堤旁,一张张草席上,不分男女老少一字排开。男人女人一式的裤衩,女人只是比男人多一些短小的上装而已。他们毫无顾忌地尽情享受湖里飘逸的清风。
小分队队员们洗完澡,涂抹防虫油,背上手电筒,拿上“惊蛇棍”去湖畔观测。星空下,波光粼粼,蛙声阵阵。电光引来蚊虫,水虱团团围攻,势必要吃掉我们似的。在水稻田里观测,时时刻刻还要提防蚂蟥、毒蛇的攻击。然而,气象观测员的心是专注的。多年培养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此时此刻,我们都会全神贯注,规范操作仪器,细心读取每个数据,记录天空、地面的所有天气现象,甚至,绝不会错过一个小数点。每次观测下来,全身泛红瘙痒。疙疙瘩瘩的胞疹会感染流血淌脓。
躺在课桌拼成的“床上”,棉纱帐阻隔了空气,芭蕉扇是唯一的纳凉工具。汗水一身一身的流,毛巾不住地擦。一觉过后,草席上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水印。
闷热多日的天气终于孕育了一场暴雨。午后,天空乌云密布。搞测报的小李说:“这是积雨云,云顶已经成为平展”搞预报的陈工说“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肯定有大雨!”小队长立即吩咐大家架设雨量桶、网速仪、气压计,准备临时观测。
俄顷之间,黑云如排山倒海袭来。狂风怒号,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直泻而下。我们在雨中观测,抢记要素。任凭风吹雨打,张开嘴巴,吮吸甘洌的雨水,尽情享受天公送来的清凉,冲刷累积在体内的燥热。啊!真爽呀!
老天爷好像在释放多日的沉静。雨在不停地下着,大地饱含着对蓝天的深情,屋外已是沟满河平。洪水淹没了农田、村庄。里下河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常常受涝。
雨停了,风住了。各小分队出发,开展工作。大纵湖水一片混浊。湖面上飘浮着水草、树叶和鱼虾、野生动物的死尸。观测场已经被淹没,风向杆倒塌,玻璃温度表没有了踪影。我们脱掉衣服,游向观测场,扶杆、拉线、打桩,抢修风仪。在水里游来游去,寻找失踪的温度表。一支、两支……就差两支了。我们在湖中游泳、潜水。突然,一支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眼前飘过。我和小李从两个方向全力“围剿”眼看抓住了,却被一个漩涡卷走。我一个猛子下去,仍然没有抓到。巨浪把我们推向危险的闸口。岸上,渔民大爷大喊:“小伙子,快上来,危险呐!”紧急之中,他扔下一根竹竿。我们向温度表合围,终于捞取最后一支温度表,保证了正点观测的如期举行。
水乡的生活起居是难以适应的。早上起来刷牙洗脸就是一大障碍。潺潺小河流水,此岸的大嫂淘米,摘菜,彼岸的大妈在倒马桶。起初看见,手里的牙刷悬于空中,毛巾在打转。欲寻找新的水源,没有!老乡告诉我们:“她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代代饮用水都是取自这条河,洗衣服,刷马桶,灌溉,排污也是在这条河里!水里农药、化肥、尿屎什么没有?”我问烧饭师父:“我们吃喝的水也是取自这里吗?他说,是在上游挑来的。”唉,谁知道,不都一回事么,“眼不看为净”时间长了,慢慢才习惯了。
考察队的文化娱乐生活是单调枯燥的。上世纪80年代,农村还没有电视机,连报纸都很难送到。队部里只有一本看烂了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和一本《青年》杂志。业余时间,大伙儿有的看书,有的唱歌,有的给爱人捎去一份家书。
兴化气象站的大老梁最有个性,他长得白白扁扁的脸,居然没有胡子,身穿一件小散花的大裤衩。他不合群,唯一的爱好是织毛线衣。一副女性化的样子,被大伙儿戏称“梁大妈”。
亭湖县气象站小伟的女朋友来信了,阅后藏在枕头里。队长“指示”我偷来“传阅”。不巧被小伟发现了,夺来夺去,信撕成了碎片,扔进了垃圾堆。队长到底是过来之人,他剩午休之际,把碎片又拣回来。然后,用浆糊一片一片地拼接完整。嘻嘻!情书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轰动效应不亚于“阿育王塔”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出世。两个人按住小伟,我站在书桌上,捧着情书大声朗读并不时地添油加醋,惹得大伙儿捧腹大笑。以至后来,大家把“关键词”都背了下来,成为笑谈。
几个年轻人,没别的爱好,扑克是最好的娱乐。一张小桌,四只小板凳,光着上身的男人,斗志昂扬,一争高低。输家喝凉水、贴纸条。老实憨厚的小杜,高度近视的老张是我们忽悠,捉弄对象。输家当然 永远是他们。凉水喝得肚子鼓鼓胀胀的,来回跑厕所。脸上挂满白纸条,被汗水侵透了,笑得大家前仰后合。队长发现我们的小动作“秘密”后,劝他们不要斗了,他们就是不服输。唉,没办法,“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嘛。
在苏北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到了盐城不想家,到了兴化心就花”可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自然会想家。我们来自盐城、兴化的人身在此地,寂寞难耐。感触之时,大家常常想念父母兄弟,也会叙说家乡趣闻,对大学浪漫的事侃侃而谈。有的和校花牵手,有的后悔没追到心中的小芳。也有的吹嘘:“xx成绩并不咋的,可人家现在当上了xx长”。土生土长的阿华说:“我奶奶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原型,当年陶玉玲和摄制组的人,还在他家体验过生活!”嘿嘿哈……呵呵哈……谁也不去辨析真伪,只图一时快乐!
群星闪烁,浩宇纷繁。窗外好像有习习凉风侵入。我吹起了口琴,大伙儿情不自禁地哼起了熟悉的歌曲“九九那个艳阳天哪哎哈哟,十八岁的姑娘坐在那河边,东风吹得那个风车转啦,蚕豆花开……”脚下,就是二妹子故事的发生地,我想:大伙也想念了自个心中的“二妹子”了吧。歌声远扬,和声共吟,释怀情感,进入梦乡……
一棵棵奇花异草眷恋着身下肥沃的土地,一片片青碧的芦苇摇曳着多彩的传说。湖光山色,荷花飘香,人流如织,碧波荡漾!今天的大纵湖,已经上升为国家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这里已经安装4座自动气象站和全景式灾害监控预警系统。湖荡放歌,渔舟唱晚。乡亲们正抛钩撒网,播种希望,拥抱辉煌!一个安乐祥和的鱼米之乡,唱响新农村建设的美妙乐章!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