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毛文轩的头像

毛文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5
分享

诗画中国年

又到新春佳节时,农村大街瞬间繁华热闹起来。卖灯笼、春联、福字、年画的一字排满街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暖意融融,充分展示出了传统中国民俗年的诗情画意。

自幼江南农村长大的我,印象中逢年过节,农家贴年画、贴对联必不可少,而选什么样的年画,写什么样富有诗情寓意的对联却大有学问,这或许也是延续华夏数千来民俗文化的结果。

据史料记载,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里这样说:“年,谷孰也。”《穀梁传》桓公三年称:“五谷皆熟为有年。”所以说,人们在春联编写上,至今还喜欢将农业嵌入联中,如:人勤春来早,家和万事兴;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喜百业兴旺,庆五谷丰登;春种满田碧玉,秋收遍地黄金;五谷丰登农家乐,四季增收岁月甜;汗洒田园五谷秀,锄描大地万家香……这些和农业发展的美丽蓝图、美好愿景及真诚祝福,在富有诗意的对联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当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每年春节粮仓、禽畜及灶台也会贴上祝福的话,蕴含了劳动人民对新一年的期盼。一般这些地方会横贴祝语,倒贴福字。粮仓祝语多为:五谷丰登;禽畜圈舍为:六畜兴旺;灶台为:福星高照。处处彰显吉祥如意的浓郁氛围。

张贴年画在不富裕的乡村曾盛行一时。特别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老年人喜在房门上贴上《百祥百福》《松鹤延年》《福禄寿喜》等年画,一般以寿星图为多,男女童子跳跃左右,梅花鹿仙鹤相伴其间,一派幸福祥瑞之兆;年轻夫妻门上,喜贴《莲年有余》《吉祥如意年画娃娃》《鲤鱼跳龙门》等等,多以脚踩莲叶的吉祥娃娃为主,怀抱一条红色鲤鱼,荷花绽放,彩蝶飞舞,欣欣向荣,无限美好。而更多年画印刷多是著名的杨柳青年画,色彩丰富,以红色调为主,金色为辅,其他色彩巧妙搭配,寓意了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美美满满。

那年月春节期间,乡村也有往来贴财神送祝福的乞讨者。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多为遭遇旱情虫灾农业缺收地区的外省农民。他们将财神印在巴掌大小的红纸上,一人将财神贴在农家门口边,一人提着个布口袋说祝福的话:“财神菩萨贴的好,不是米来就是糕”、“财神菩萨门上贴,新年好运发大财”……人们在新年里,都不会拒绝送祝福,通常会抓一把米,赠一块年糕,以示谢意。

诗画中国年,其实在古代早有风俗。王安石那首家喻户晓的《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描述的就是当时写春符成为文人的一种乐趣。据史料记载,我们今天的春联就是从古代桃符中演变而来。由于传说鬼怕桃木,所以古人以桃木制成两块木板,左右门边各挂一块,上绘有管理天下众鬼的“鬼王”。左为门神神舒,右位门神郁垒。门神后来在时代发展中也发生了变化。如明刻《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称:“门神乃是唐朝秦叔保(宝)、胡敬德(尉迟敬德)二位将军也”,后世延续至今。

把门神变春联,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宋史•五行志》《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和北宋人张唐英的《蜀梼杌》也都记载了孟旭昶在降宋前一年除夕,即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自题桃符板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事。因此,古往今来,不断演变,从辟邪到装饰门槛到送祝福表愿景,贴门神、春联与年画,现今就成了一种美好的风俗。

到了今天,诗画中国年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更是一个崇尚家和万事兴、国泰民安康的象征。如今春节,除了美好民俗的发扬光大,更有新年诗画歌赋的联欢、春节晚会的联欢等等,成为政通人和发展、百业俱兴的体现,成为盛世中国展示魅力华夏的不朽史诗与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