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我出了几条拓展题让学生练习。同学们兴致勃勃,很是投入。没多久,男生小洋忽然高高地举起了手臂。他的反应一向较慢,这次怎么这么快就做好了?我有点诧异,点了点头,示意他回答。
“老师,小文偷看课外书。”小洋尖声检举。
“小文,是这样吗?”我很恼火,大声发问。小文惊慌地站了起来,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便低下头去。那神情,那动作,分明是不打自招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厉声斥责道:“我三令五申,不允许在课堂上偷看课外书。作为语文课代表,你竟然置若罔闻,你眼里还有纪律二字吗?还有我这个语文老师吗?你太令我失望了……”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射向小文,小文的头再也不敢抬起。
以后的日子里,我隐隐约约地觉得小文似乎与我有些疏远,但又怀疑这是一种错觉,是自己多虑了。老师批评学生的事几乎每天都有,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来他也不会耿耿于怀吧!这样一想,也就没往心里去,当然也就谈不上重视了。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了,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文只考了105分(总分150分),这样的分数只能算是中等成绩而已。我十分吃惊,忙找他询问原因。开始时,小文吞吞吐吐,不肯吐露实情。经过反复开导,他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认为在课堂上当众挨批太丢人了,又担心老师从此对他产生看法,不再重视他,情绪一直不稳定。后来,他故意躲着我,试探我的态度,而我却没有反应。他觉得我已不再重视他了,学习当然也就松劲了。
此时,我才认识到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回想起来,那天我确实太粗暴了,训斥的话语似疾风暴雨。事后,我也没有采取补救措施。觉察到小文的异常后,竟然没有深究。我真是太大意了。惭愧之余,我立即与小文进行沟通,向他检讨了自己的简单粗暴,请他原谅。又与他就上课看课外书一事进行了交流。通过交谈,小文认识到了上课看课外书的危害性以及老师批评的必要性,同时也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愤怒的时候,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孩子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可见,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使学生无地自容,而是在于能指点迷津,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进而形成一种和谐的教育。
假如我们发现因一时冲动,而在批评中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时,应想方设法,和谐沟通,化解矛盾。记得有一本杂志上介绍说,日本某公司经理吉田秀雄先生很注重批评的艺术。他对哪位部下如果批评重了,总要在两三天后向那位部下说:“上次我批评得过火了,今后好好干吧!”这无疑是消除与被批评者感情上隔阂的一种高明的处理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在批评后,及时伸出爱抚之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错误,并心悦诚服地加以改正。
批评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我们做老师的决不能简单粗暴地一训了之,而应看准时机,采取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和谐沟通,力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更好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