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信标的头像

王信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04
分享

老姚夫妇

 

说起老姚夫妇,我们原先并不相识。只是因为孩子到县城读书,他们就成了我家的房东。与老姚夫妇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在茫茫人海,结识老姚夫妇,实在值得庆幸。

老姚夫妇的生物钟非常准确。每天天刚亮的时候,卫生间的洗衣机就开始欢快地唱歌。紧接着,刷牙、洗脸,做饭、吃饭,几乎是一气呵成。自从我们住进老姚家后,孩子床头的闹钟就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闹钟的功能。晚上,干活累了一天的老姚夫妇,快速地吃完饭,一刻也不延误,早早地上楼休息了。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我家孩子书房的电灯睁着好奇的眼睛,透过窗子打量这异常热闹地新城区。

老姚夫妇干活非常认真。老姚是瓦匠,专门为人家房屋贴瓷砖和地板砖,由于他的手艺精湛,为人又善良忠厚,再加上滨海新城区正在开发,所以手中的活儿无论怎样都忙不过来。说起来也许你不信,虽然他只是一个小瓦匠,可是三天两天有人请他请饭,人家态度非常诚恳,想拒绝都不好意。老姚的夫人呢?真是个女中豪杰。她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却一直干着替人家下货的临时工,一百多斤一箱的货物在肩上背着,可以轻松地上六楼,甚至更高的楼层。有时候,货物特别多,一个上午每人上下楼要跑70多趟。她们几位脾气相投的临工,组成了一个下货小组,活跃在县城及周边地区。哪里需要下货,哪里就会出现她们的身影。她的手机始终开着,需要就是命令,只要手机一响,无论她在干什么,都会立即前往。正因为如此,吃饭也好,睡觉也罢,就像干活一样,必须抢时间,争速度。尽管这样的力气活干起来十分累人,可每天下来,面对一百多元的收入也就不觉得苦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对这样的工作,我无怨无悔。对于我来说,没有比做这个更挣到钱了!”

对于自己的生活,老姚夫妇似乎并不觉得苦。自从他们俩成家以来,一直就是这样度过的。他俩曾经烧过土窑,挑过河工,拉过平板人力车,做过建筑工地的小工,他们都互敬互爱,走过了这么多年。在老姚的家里,根本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谁先到家,谁都抢着做家务。老姚经常这样对人说:相对来说,我的活儿比她轻一点,所以家务多做一点理所应当。相互体谅,使老姚一家人的生活异常和睦,几十年来夫妻从没有红过脸。父慈、子孝、妻贤,真的让人好生妒忌。

辛苦多年的老姚夫妇,独家独院,别墅式的小楼装潢得像个神仙洞似的,但勤劳朴实的善良之心却一直没有丢。这一点,远亲近邻广为传颂,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我们也深有体会。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需要,柴米油盐也不知帮了我们多少,“难得有缘”就是老姚夫妇对我们感谢的最简单的答复。

看到我的孩子处于紧张的复习应试中,老姚不以为然地说:孩子应该先成人,后成才,即使不能成才,也必须成人。可现在的教育似乎有点主次颠倒了,不少高文凭的孩子面对生活却一筹莫展,有才无德,有才无能的现象太普遍了。也许因为我是老师的缘故,老姚说完这番话,又憨厚地笑了笑,说那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其实,老姚说的又何尝不是呢?

与老姚夫妇相处,我们受益匪浅:有了学习的榜样,孩子松散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渐有所改变;老婆那种靠丈夫养活的思想也不再表白,并开始学习吃苦耐劳;我呢?那种不屑做家务事的大丈夫习气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扫地、洗衣、刷锅洗碗样样都来。做出的红烧肉,让妻子和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还以为是在饭店买的呢?

孩子就快毕业了,我们很快就要离开老姚家了,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可怎样感谢老姚夫妇呢?我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