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
见家乡人、听家乡音、吃家乡菜,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是解乡愁最好的办法。
小区里有几位老乡,日日见面,一口浓浓的家乡话,倍感亲切,倒也解了不少乡愁。只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菜,就不是那么容易吃到了。
有一天,朋友老刘邀我吃饭。菜馆在一处巷子里。“这里的湘菜听说很正宗。”老刘特意强调“正宗”两个字,勾起了我的食欲。
我们点了几个菜,还特意点了血浆鸭。血浆鸭是家乡的一道名菜。做法挺讲究:鸭要用两斤多的仔鸭,鸭血要放盐加醋后搅拌防止血凝固。先将五花肉在锅里煎出油后,把砍成块状的鸭肉放进锅里爆炒,再加入切成片的红辣椒、姜和蒜,然后,把鸭血倒入锅里,让鸭血和鸭肉充分酱起来。鸭肉快熟的时候,放入一种用麦子发酵做成的调料——甜酱。这样炒出来的鸭肉,吃起来香甜、酸辣、嫩脆。
血浆鸭端上来了,满满的一大盆,红红的辣椒,黄黄的姜片,油光发亮的鸭肉,闻一闻香气扑鼻,吃一口满嘴是香味。没想到这个偏僻的地方竟然有正宗的血浆鸭,大快朵颐一番之后,就记住了这个地方。只是再来时,菜馆竟然不在了,遗憾了好久。后来到其他菜馆,虽然菜谱上也有血浆鸭,但味道相去甚远。
家乡有一种菜,叫雷公菌。因为在春天打雷的季节生长,故得此名。雷公菌不像蘑菇那么大个,有点像泡软的黑木耳,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记得小时候,雷雨过后,就上山采雷公菌。山高路滑,常常是满身泥泞,但采了满满的一筐雷公菌,爸妈也不好开口骂人了。雷公菌最适合做成汤,也可以凉拌或者炖烧,细滑爽口,在少肉吃的年代,不失是一道美味。现在一般的菜馆里很难吃到这道菜。有一次去郊外游玩,竟然在山脚下一个菜馆看见了雷公菌。我欣喜若狂,美美地饱食了一顿。
豆腐渣是家乡最常见的一道菜。豆腐渣是打豆腐时豆浆过滤之后剩下的渣。将豆渣收集起来,切成一块块的,等到发霉后,就可以吃了。在豆腐渣里放上姜丝、葱花、辣椒,讲究一点的人家放点肉末。这豆腐渣就像臭豆腐,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我在一些湘菜馆里询问这道菜,服务员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我,好像我是个生活在上个世纪的乡巴佬。
正宗的家乡菜难寻,我们只好去其他的菜馆里吃湘菜,虽然知道这些经过改良的湘菜,不再正宗,失去了家乡的味道,但依然乐此不彼。其实,正不正宗不再重要,只要怀着一颗怀旧的心,思乡的情,去品尝,去回味,就能一解舌尖上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