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曙光的头像

肖曙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2/17
分享

盗 粮

这一年,都梁城周边遭遇了二十年一遇的旱灾,粮食颗粒无收,灾民涌向城里。就在这时,发生了张掌柜的米仓被盗,一百石大米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的案件。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胡县令下令李捕头迅速破案,以安抚民心。李捕头去了失盗的米仓。米仓在都梁城东南面,一面临山,米仓依山势而建,另一面靠近资水河,河边建有码头,码头上停泊着运粮船。

被盗的米仓靠近山坡,坡上建有高墙。米仓呈圆柱形,四周仓壁为夯土,中间用柏木立柱支撑仓顶。这样坚固的米仓,加上日夜有人看守,粮食怎么会被盗?原来昨夜几名看守偷偷喝醉了酒,才让米仓失盗的。

米仓大门的锁被撬开,大米撒了一地,地上留下许多脚印,顺着脚印,到了墙边,翻过墙,就是山坡。

那墙高四丈,一般人根本攀爬不上。墙头有一道道绳子的勒痕,显然盗匪用绳子翻越墙头。

在墙另一边的山坡上,茂密的杂草被踩踏后倒伏在地,一串串脚印向山上延伸。李捕头沿着脚印向前走,弯弯曲曲的泥路,通向山脚下的灾民安置点。

是灾民盗了大米?也难说,对于饥肠辘辘的灾民,米仓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极有可能铤而走险。李捕头决定顺藤摸瓜,揪出那伙盗匪。

在一间茅草搭建的窝棚里,李捕头遇见一位面黄肌瘦、光着脚的小孩,他碗里竟然有大米。

“哪来的米?”李捕头问道。小孩见到他紧张得话都不敢说。一位穿着破烂草鞋的干瘦老者,迎上来说:“一位善人给的。”

李捕头又去了几家,每家都有碗大米。李捕头乐了,不打自招啊,什么善人,分明是你们盗了大米。

案情明朗了。随行的捕快想抓人,李捕头犹豫了。不是他心软,干捕快这么多年,早就把性格磨砺得坚如磐石,对犯人从不手软。但他是一个讲究证据的人,没有证据不能乱抓人。灾民这些米加起来还不到两石,那些被盗的大米去了哪里?

李捕头细细找寻,一无所获。案情陷入了僵局。

第二天,又传来另外几家米铺大米被盗的消息。胡县令震怒了,严令李捕头务必将盗匪缉拿归案。

李捕头突击搜查灾民临时安置点,还是没找到藏匿的大米。找不到大米,也要找到疑犯。想起灾民说的那位善人,就问:“善人呢?”

灾民们说:“我们都盼着他来。”

李捕头心想:也许他就是疑犯。这时灾民一阵骚动,“善人来了!”远处一个人正赶着牛车过来。

来人是饭庄的管家。管家告诉李捕头,卜掌柜可怜灾民,送些米来救济他们。

卜掌柜是盗匪?李捕头摇摇头,卜掌柜一向吃斋念佛,乐善好施,是有名的大善人。他仔细看了看牛车上的大米,都是米粒细长的籼米,而被盗的大米是米粒圆短的粳米。看来,卜掌柜不是盗匪。盗匪是谁?李捕头苦苦思索,不知不觉来到山坡上,串串脚印还在,好像在嘲讽他的无能。

他再次顺着脚印往前走。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泥路上的脚印印记很深。周边没有车辙痕迹,被盗的大米被人背着或挑着,泥路上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这些脚印无疑是盗匪的。那么,盗匪是灾民还是其他人呢?

这些脚印搅得李捕头心神不灵。回到家,媳妇做好了晚饭。媳妇说:“米仓被盗,大家争相去买米,担心涨价呢。”“米商们早就想涨价,是县令大人不允许。”李捕头正准备吃饭,媳妇递来一双布鞋,“铺子里买的,你试一下,合脚不?”这是双造型粗犷,短鞋口,鞋底厚实的布鞋。城里的男人们都穿这种鞋。李捕头穿上鞋,在门外走了几步,湿漉漉的地面留了几个平整、结实的脚印。这脚印竟然和泥路上的一样,李捕头猛然一惊,他差点忽视了这个细节,脚印是穿布鞋的人留下的,穿草鞋或光脚的灾民哪会留下这样的脚印?

李捕头无心吃饭,决定趁着夜色再探米仓。

米仓很寂静。几艘运粮船正悄无声息地驶离码头。周边无米可卖,运粮船去哪里运米?他驾着渔船悄悄跟踪。运粮船驶向河湾一处隐蔽的地方。那里还停靠着另外几艘运粮船。李捕头正要探个究竟,水里突然冒出几名嘴叼钢刀的人,气势汹汹向他游来……

防守如此严密定有蹊跷,联想起那些脚印,李捕头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米商们制造盗米现场,故意把脚印留在泥路上,嫁祸灾民,然后,把大米藏在运粮船上运离米仓,企图制造恐慌气氛,逼迫县令让大米涨价。然而,百密一疏,那些布鞋的脚印暴露了他们恶毒的阴谋。

这天,县衙大堂内,响起了威严的惊堂木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