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月]泪笔。”一脂一芹?伏白首双星?余读此句,亦有怅然若失之感,秋风渐起,更添几分凉意。想必脂砚斋在两百年前的某个夜晚,辗转反侧,心绪难平,遂起身再读此书,微风吹动着枯黄的烛光,只有窗前执笔人身影晃动,睹物思人,回想起从前点滴,提笔写下这感人的批语,泪水滴在砚池里,写下这无尽的悲伤。
吾爱此书,更痴其情。近来询问孩子们,他们大抵只知道《红楼梦》而不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或是只知道曹雪芹,甚至高鹗,却不知脂砚斋,余听之,甚觉可惜。脂砚斋,这个披着神秘面纱的名字,绝不同于金圣叹批《水浒》、毛宗冈父子批《三国》、张竹坡批《金瓶梅》、陈士斌批《西游记》,后者是以读者的身份,写下自己的见解。而脂砚斋呢,似乎是与曹公同进退的人物,脂砚斋可能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也是能随时提供修改意见的关键人物。
看官且看书中第一回提到“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可见曹雪芹对于脂砚斋的重视,第十三回又说道“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春。”这个“命”字用得好,脂砚斋不仅能在书中写下自己的批语,而且还能影响作者的创作,给予修改意见。脂砚斋之能力可见一斑,至于书中删去的内容,将永远成为谜团,而其中的细节,大概只有曹雪芹和脂砚斋二人知道。
脂砚斋的才华不输曹雪芹,对于书中重要章节的点评恰到好处。“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她(他)时刻在提醒看官需多加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二回写到四姐妹的名字,脂砚斋指出寓意“原应叹息”,倘若不是脂砚斋注明,如何想得到?这分明是在给读者指路啊,“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此句评语更是发人深省,二百年之后仍具现实意义,脂砚斋之思想之笔力洞穿古今,振聋发聩。
脂砚斋是谁?一、作者说;二、妻子说;三、叔父说;四、堂兄弟说;五、密友说。可谓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是历史人物,真是对脂砚斋之不敬,对此书之亵渎。那么她(他)到底是谁呢?正史没有留下记载,他人的文字也没有留下记载,我们只能在现存的蛛丝马迹中去猜想,去寻找答案。“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读到此句似乎有难言之隐?又有“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寥寥]矣,不怨夫?”执笔人是批书人?芳官喊热,脂砚批语“余亦此时太热了,恨不得一冷。既冷时思此热,果然一梦矣。”在脂砚斋的批语中能见其细腻情感,她(他)对于书中的故事了如指掌,仿佛自身经历一样。周汝昌先生猜测她是书中史湘云的原型,至于是否真切,我们无法证实。只能寄希望于散落人间的珍贵资料或是深埋地下的文物了。
“爱哭”的脂砚斋,字字看来皆是血。“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今阅至此,放声一哭。”“天下父母痴心一哭。”“不觉背人一哭,以谢作者。”“我为幼而失父母者一哭。”“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余为作者痴心一哭。”我们在脂砚斋的眼泪中似乎能窥见其凄惨的身世,否则很难感同身受,也能体会到其与作者深厚的情感,脂砚斋的眼泪也是时代的遗憾,是读者心中的痛。
红楼梦未完?“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这几个“叹叹”既是批书人的惋惜,也令读者心碎。读到此处,书似乎写完了,即使不是正文,脂砚斋也见过八十回后的文字,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流传下来,至于其中的缘故岂有人知?叹叹!
“此后破失,俟再补。”“俟看过玉兄之后文再批。”“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红楼梦》以中秋佳节开篇,此后却再难等到曹雪芹的中秋诗了,书未完,而芹逝,此书永远的遗憾,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在这个万家灯火的团圆日子里,曹雪芹带着无限的悲痛,带着书未完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张爱玲曾说“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脂砚斋呢?雪芹离去,书稿迷失,孤苦无依,而泪待尽。无数个清冷的深夜,当脂砚斋翻开这本厚重的书时,往事浮现在眼前可谓肝肠寸断,这难道不是她(他)的遗憾吗?“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只可惜脂砚斋也在后来的某天永远闭上了眼睛,带着无限遗憾彻底梦回太虚。人生种种经历,聚散离合总无情,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