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格德沃·志玛的头像

格德沃·志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05
分享

迷醉在折多山的云雾里

《折多山》

                       格德沃.志玛

    已是入夏了。迷醉于折多塘的云雾间,下一站去何方,仍然执于前行。山间的气候适合避暑,寥寥无几的鸟雀在跳跃,飞走,来逗我的欢心。来来往往的车子在山间十八弯的高速山路上轻微摇晃着,打开车窗扑来一脸的雾气。

加拿大的朋友从成都过来,用她的话说就是“it,smoving”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她丈夫毫不被我们打扰,塞着耳机。我看了一眼,“我们在加拿大读书,我丈夫是斐济人,他老家是印度的,我们看高原风景,去理塘、去西藏再去塔公,转山转水转佛塔”丽萨说道。看看俩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在旅途中也不忘记朝圣。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十八弯九连环,弯弯环环,环环弯弯……”拐弯,转弯,快了,快了,快到山顶了。拐了很多弯,映入眼帘的便是小型的白色佛塔,型号不同的越野、霸道车横面条似整齐有序地停靠在一个青石板铺就平整的平坝里。窗外,小山堡下,围起来的石墙上刻满了玛尼石,涂上蓝色颜料很是好看,据了解,这是许愿墙,在这长长的石墙上许愿就可以梦想成真。有不少游人都在石墙走走停停,许下心愿。

仰望看着那个七拐八弯、触手可及的山头,还是决心去靠近它。走了几步,一股股凉风微微地浸润着每一寸肌肤,从额头到脸颊再到指尖,身心从未如此被高海拔的氤氲气息洗礼过,走到了阶梯上山脊的风侧面吹来,吹得头皮有点生疼,带了帽子遮挡这过犹不及的山风。到了半山腰,左右看看山的两侧都是稍带弧度的陡坡,坡上卵石密布,大的、小的。想想如果这山脉的两侧都是整理过后的滑雪场,该完美了。我窃窃的笑了,还好两边都是防护栏,看着飞扬的风马旗,有彩虹般的色彩,好兴奋,在高山顶又好胆怯,在自然界中,人自然是渺小的。

不到十分钟,我到了最高的山脊!呼吸着山顶稀薄的空气,瞬时感觉山脚的事物都远了,拍个照片,把山脚的车都框在我的拇指和食指间。海拔4962米的折多山拔地而起立于群峰之巅,延伸往雅曲卡的方向,群山相接,连绵起伏。一切不会是梦,周身、远山的雪,有阳光的拂照愈发光彩,这是圣洁的白,这是水晶晶莹、透亮的眼光。起伏间,有沉浮的白云,或浮于顶峰,或沉于山间小坳。世外的一切皆收于眼底。能触目的,仅有雪峰和玛尼旗。何以如此,唯有在高原以及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那并不遥远的稻城三怙主雪山。我触摸内心,然后双手合十,默默闭上双眼,后背是坚实的雪山,任由面庞和不经风的身板沐浴在群山中,万丈的光芒下,“嗡嘛呢叭咪吽……”嘴里念叨着为家人、朋友以及芸芸众生皆平安喜乐,祈祷、祝福!

思绪在山间回荡,看雪峰、日照、碧空、弯弯的折多河、麻雀、车辆长长的鸣笛、远处还有牧马人和他的家园……千年、百年这一切和谐安静地存在着,不离不弃,安定有序,不被世事打扰,却也不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落伍,反而成了市民追捧的宠儿,雪山心灵的最后一片净土!容纳万物方可成就大器,心清气静方可天清地静;静、定、悟、便可成就虔诚的修行者,难怪,许多在纷扰世事中呆久的都市中人,都愿意到草原上来,冷眼世间繁华!

聚散总有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时间到了总有离别的一刻,舍不得这山,离不开这水。我想,如果能将我幻化作雪山的精灵,敏捷、轻盈,没有悲欢的姿态,没有起伏的跌荡。只为来往的车子,保驾护航。不愿离别,惟愿化作山尖的雪莲,白昼与天地敞露胸膛,夜间对视星月,俯可,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归宿地小溪、河流、大海。我祈愿幻化成为一只只雪鸟徜徉岁月的河流,远离凡尘俗世……即使幻化成这山野中的一粒尘埃,我也愿意在此落地生根,和这寂静的山林融为一体,在群山顶草原的拥抱中远离喧嚣浮华,洗涤身心。让一切归零。

愿你有不被世间打扰的好心情,愿你有这心情去做想做的事,愿想做的事都有所成。有所求,有所不求,如此,便无悔;如此,安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